一、贊揚正直的詩句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白衣巧手獻紅心,
救死扶傷為人民.
種樹的人----正直(植)著
二、關于正直的詩句
憨山大師勸世文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惹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無妨。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
諂曲貪嗔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
一劑養神平胃散,兩盅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后空持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斗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布袋和尚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三、形容正直的詩句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2.黃花落盡清風瑟, 殘枝枯舞月光寒。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4.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5.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6.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7. 怨風多事吹滄海,怪雪無情擾素心。8.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9.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10.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韓愈《感春五首》11.不覺春風換柳條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12.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見:顯現。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13.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唐·劉方平《代春怨》 14.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15.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兩句寫初春將近時的景色。 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16.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唐·楊凌《句》 17.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信:消息。
露:顯示。 宋·蘇軾《一叢花》 18.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意謂春雨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鮮花,花兒在春風中搖動,滿山彌漫著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
四、描寫正直的詩句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2.黃花落盡清風瑟, 殘枝枯舞月光寒。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5.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6.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7. 怨風多事吹滄海,怪雪無情擾素心。
8.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9.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10.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11.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12.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見:顯現。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13.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唐·劉方平《代春怨》
14.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15.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兩句寫初春將近時的景色。
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16.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唐·楊凌《句》
17.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信:消息。露:顯示。
宋·蘇軾《一叢花》
18.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意謂春雨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鮮花,花兒在春風中搖動,滿山彌漫著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
19.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柳眼:柳葉。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戀花》
20.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宋·陳與義《虞美人》
21.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陸游《豆葉黃》
22.東風吹雨細于塵
宋·辛棄疾《浣溪沙》
23.東風輕扇春寒
輕扇:輕輕地吹動。
金·段克己《望月婆羅門引》
24.風聲撼山翻怒濤,雨點飛空射強弩。
25.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26.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27.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28.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29.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五、李白經歷有關詩句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
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1]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
發蒙讀書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
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是年岑參生。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
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折疊辭親遠游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2]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
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于安陸。
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并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
在安陸。折疊失意游走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
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1]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
發蒙讀書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
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是年岑參生。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
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辭親遠游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2]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
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于安陸。
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并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
在安陸。折疊失意游走 開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宰相李白說去世。
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
前此曾舉杯邀明月的李白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于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渴宰相說,并結識其子張相。
六、李白的十首著名的古詩
靜夜思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子夜吳歌
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子煙。
赧朗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
夜下征虜亭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高句驪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
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白鷺鷥
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
心閑且未去,獨立沙洲傍。
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舍利弗
金繩界寶地,珍木蔭瑤池。
云間妙音奏,天際法蠡吹
陽春曲
芣苡生前徑,含桃落小園。
春心自搖蕩,百舌更多言
釣灘
磨盡石嶺墨,潯陽釣赤魚。
靄峯尖似筆,堪畫不堪書
相逢行
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紫藤樹
紫藤掛云木,花蔓宜陽春。
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巴女詞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鄒衍谷
燕谷無暖氣,窮巖閉嚴陰。
鄒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棲賢寺
知見一何高,拭眼避天位。
同觀洗耳人,千古應無愧。
洛陽陌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重憶一首
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
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
重憶一首
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
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
重憶一首
石筍如卓筆,縣之山之巔。
誰為不平者,與之書青天
日出東南隅行
秦樓出佳麗,正值朝日光。
陌頭能駐馬,花處復添香。
摩多樓子
從戎向邊北,遠行辭密親。
借問陰山侯,還知塞上人
秋浦歌一首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憶東山二首
其一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其二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
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云。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山中答問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軍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結襪子
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
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七、李白最具有代表性的詩
《將進酒》 將(qiāng)進酒 〖唐〗李白 {樂府詩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huán)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會須:應當)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高中教材也用作:“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注:此處也可作“傾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何足貴(注:此處也可作“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注:“復”在人教版高中選修教材中作“用”,也有版本為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斗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注:此處也可作“言錢少”),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zhuó)。(徑須:直截了當。)
五花馬,千金裘(qiú),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詞語解釋】 青絲:喻指黑發。
雪:指白發。 會須:正應當。
岑夫子:指岑勛,李白之友。 夫子是尊稱。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也是當時的隱士。
生,是對平輩朋友的稱呼。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
饌(zhuàn)玉:精美的飯食。 高堂:有時可指父母,在此指高高的廳堂。
沽:通“酤”買。 銷:同“消”。
恣:縱情任意。 【詩文解釋】 [泛指]你(或我)沒有看到洶涌的黃河之水是從天上傾覆而下,滾滾東去,奔騰至海,永不復還。
[泛指]你(或我)沒有看到正直和邪惡得到公正的對待而慷慨悲憤白了頭發,晨曦還恰似青絲,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人生得意之時既需縱情歡樂,莫讓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蒼天造就我雄才偉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盡亦有失而復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樂,只一豪飲便應當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繼續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為你們唱一曲,請你為我傾耳細細聽: 鐘鳴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長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復清醒。
自古以來圣人賢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飲者才能留下美名。 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暢飲名貴好酒,盡情歡樂。
主人啊,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了呢,那就應當買了酒來讓我們恣意暢飲啊! 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們拿去統統換了美酒, 我要與你們一起借這千杯美酒,消融那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許繼勝譯文] 李白《將進酒》詩意 你可曾看到那滾滾的黃河之水, 從天上急墜后又匯流入海, 萬里咆哮再也沒有回頭! 你可曾對著高堂上的明鏡, 為滿頭白發悲愁, 年輕時那滿頭青絲般的秀發, 到了暮年卻似雪一般蒼白。 人生得意時就要盡情地歡飲啊, 切莫讓金杯空對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會有有用的時候, 千金散盡后還可以賺來。 烹羊宰牛我們要喝個痛快, 先飲他三百杯以釋我情懷。
岑老夫子,丹邱先生, 快快的飲酒, 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 就讓我為諸君高歌一曲吧, 請諸君為我傾耳靜聽。
鐘鼓美音與佳美飲食都不足為貴, 我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再醒來。 自古圣人賢士多寂寞, 唯有善飲者留下美名。
你看陳王曹植昔日平樂宴請群朋, 一斗美酒需要十千金錢, 可他只管是恣意飲用與歡娛。 主人啊, 你為何要說自己的酒錢已經不多, 只管是取來飲個底兒朝天。
什么五花馬啊,千金裘啊, 喚小廝出來, 統統拿去換成美酒。 今天我要與你一醉方休, 方解這萬古的情愁。
注:李白《將進酒》原詩“朝如青絲暮成雪”大多數人都把“朝”字譯為“早晨”,將“暮”譯為“晚上”,意思為早晨還是滿頭的青絲,到了晚上便變成了雪一樣的白發,就連中學的課件也這樣解釋,我認為這樣多少有一些牽強附會,試想一下誰的頭發會一天之間變白呢?我認為正確的解釋應該為:“朝”、意指朝氣蓬勃的年輕時代,這里喻指少年;“暮”,指的人的暮年,而不是傍晚的意思。[1]。
八、描述放蕩不羈卻內心正直的句子
我愛李白的放蕩不羈。長衣飄落,轉身離去,任你榮華富貴,我定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何等的放浪不羈。
但我更愛他的自我肯定,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雖已被賜金放還,為朝廷所棄,但并為此而成論頹廢,只要“人生得意”就“須盡歡”,跳出一般讀書人的顧影自憐,還才不遇的情結,從而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多面形象。
第一種人生態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率真的李白,從來不會掩飾,他在人生得意之時,便要哈哈大笑。他神采飛揚,躊躇滿志,自信得無比瀟灑。他相信自己是塊金子,發光的時候終于來了,豈能一生甘居僻野?
第三種人生態度——“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豁達,堪為難得。相比之下,李白更為直接一些。他認為人生如夢不過一瞬,何必糟蹋了歡娛的大好時光。在一般人看來,李白的舉動是“醉生夢死”的墮落。但其實并非如此。緊迫的時間憂患意識,糾結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靈。他舉杯痛飲,是珍惜,是熱愛,是為挽留不可挽留的時光所作的一種自然且高貴的人生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