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準備的句子
1、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6、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
7、蟻穴雖小,潰之千里。
8、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
9、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10、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
12、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14、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6、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工作最大的資產。
17、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18、世上并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21、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
22、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貧窮的制造廠。
25、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樹。
27、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28、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29、回避現實的人,未來將更不理想。
30、先知三日,富貴十年。
31、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么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32、偉人所達到并保持著的高處,并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3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34、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35、夫婦一條心,泥土變黃金。
3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7、沒有口水與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
二、收拾行裝,準備出發的詩句有哪些
1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翻譯:早晨辭別了彩云飄飄的白帝城,距離江鈴有千里之遙竟一日到達
2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魏·曹操《龜雖壽》) 翻譯:老馬雖然在馬櫪里趴著,但是卻有著馳騁千里的志向
3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翻譯:一定要登上那山峰的頂峰,這樣就能一眼看到眾多山峰的渺小
4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園》)翻譯:作為男兒就要帶著武器,去收付那關山的五十州郡
5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翻譯:只希望天下蒼生能吃飽睡暖,我寧愿辛苦也愿走出山林不在隱居
6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翻譯:飄落的花朵不是無情的,落入泥土化作養料更加的愛護花朵
7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翻譯:如果真對國家有利益,即使涉及到自己生命安危也在所不惜;哪能因為有福可享而趨之若鶩,或因為是災禍而避之猶恐不及呢?
8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近代·秋瑾《對酒》)翻譯:雖然對于人自身而言,生命是極其值得珍惜的,然而,在于民族大義,于國家興亡之時,胸中一腔熱血,尤能像怒海碧濤般噴涌而出,即使是生命的犧牲也不會在意。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翻譯: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引申為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理想施展抱負,雖然苦悶但不失去信心,給人以激勵。
10但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宋·李綱《病牛》) 翻譯: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拖垮了病倒臥在殘陽之下,也在所不辭。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
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
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
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
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
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2]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
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
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
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1] 。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
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