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的詩句
描寫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的詩句: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白話譯文: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2、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馬致遠 《夜行船 秋思》 白話譯文:人的一生不過百歲,就像莊周夢蝶。再回頭想想往事實在令人慨嘆。
3、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白話譯文: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么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
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癡,什么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4、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 將進酒·君不見》 白話譯文: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5、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 擴展資料: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
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二、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是哪首古詩
1、人生苦短 出處: 《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及時行樂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2、“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后人把這兩句拼起來,宣揚的是一種消極思想,意思是時光匆匆,不如及時享樂,方不辜負大好年華。
但是正面理解,其實未嘗沒有道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簡單八個字,蘊含著豐富的內容。“人生苦短”,揭示了人生原本就注定寫滿了苦痛和滄桑,寫滿了短暫的匆忙,這是不可能回避的現實。
而“及時行樂”,召示著一生積極的態度,一種自信的快樂,一種把苦難看淡、把生命看重的一種精神。抱著這種思想行走一生,即使生命短暫,它也會閃爍著燦爛的光芒,即使人生最苦,它也會飄著令人回味的芬芳。
三、李白及時行樂的詩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四、李白關于“及時行樂”的詩有哪些
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釋義: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2、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難》
釋義: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3、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釋義: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4、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爭光輝。——《南陵別兒童入京》
釋義: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
5、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月下獨酌四首》
釋義:沉醉之中不知還有自己,這種快樂何處能尋?
6、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釋義:醉酒之后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7、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秋下荊門》
釋義:這次遠離家鄉游歷,不是為了口舌之貪,而是為了游覽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這個地方。
8、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釋義:笑死了陶淵明,就因為你不飲杯中酒。
9、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送友人入蜀》
釋義:花樹籠罩從秦入川的棧道,春江碧水繞流蜀地的都城。
10、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龍山飲》
釋義:醉眼看看秋風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五、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是哪首古詩
1、人生苦短 出處: 《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及時行樂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2、“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后人把這兩句拼起來,宣揚的是一種消極思想,意思是時光匆匆,不如及時享樂,方不辜負大好年華。
但是正面理解,其實未嘗沒有道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簡單八個字,蘊含著豐富的內容。“人生苦短”,揭示了人生原本就注定寫滿了苦痛和滄桑,寫滿了短暫的匆忙,這是不可能回避的現實。而“及時行樂”,召示著一生積極的態度,一種自信的快樂,一種把苦難看淡、把生命看重的一種精神。抱著這種思想行走一生,即使生命短暫,它也會閃爍著燦爛的光芒,即使人生最苦,它也會飄著令人回味的芬芳。
六、關于活在當下即時享樂的詩句有哪些
1、將進酒
唐代: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譯文: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2、自遣
唐代: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譯文:一有機會便唱否則即罷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樣樂悠悠。今天有酒就喝個酩酊大醉,明日有憂慮就等明天再愁。
3、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愿鞠躬車馬前,但愿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譯文:桃花塢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桃花仙人種了桃樹,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錢。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覺。日復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愿意在華貴的車馬前彎腰屈從,只希望在賞花飲酒中度日死去。車馬奔波是富貴人的樂趣所在,而無財的人追尋的是酒盞和花枝。如果將富貴和貧賤相比,那是天壤之別。
如果將清貧的生活與車馬勞頓的生活相比,他們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閑適之樂。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還記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4、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作者: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更勝過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5、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七、何不珍惜眼前人詩句
何不珍惜眼前人詩句:
不如憐取眼前人
詩詞原文: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譯文: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賞析:
該詞是宴會上即興之作。下片首兩句雖然仍是念遠傷春,但氣度較大,從放眼河山到風雨惜別,引出眼前人,并與上片別宴離歌前后呼應。
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 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 自遣情懷吧。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調不做任何鋪墊,直言年華有限,稍縱即逝,以精煉的語言表達富有深度的哲理,讓人不覺為之一振。緊接著,詞人將離別看成是平常事,可見人的一生離別之多,因而“易銷魂”,但詞人轉而又寫“酒筵歌席莫辭頻”,表達人生短暫,莫為離別傷神,應當及時行樂的思想。
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下片抒情。起首兩句為空想之辭:到了登臨之時,放眼望去盡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遠方的友人;等到風雨吹落繁華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這兩句詞意境開闊、遼遠,表現出詞人對時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復得的感慨。結句中,詞人以“不如”一詞轉折,再次表達了自己及時享樂的思想:與其徒勞地思念遠方的親友,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誼。這也是詞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