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故人莊的詩句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shǔ),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解:“過”是訪問,文題的意思是訪問老朋友的村莊。
主題歸納:這首詩通過敘述到農人家做客的事情,描述了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歌頌了淳樸誠摯的情誼。
1.過:拜訪,探訪,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 具:準備。
4.雞黍(shǔ ):指燒雞和黃米飯。
5. 合:環繞。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軒:窗戶。
9. 場圃:農家的小院。(場:打谷場。圃:菜園。)
10話桑麻:談論莊稼。
11. 就:赴。這里指欣賞的意思。 就,文言文中很多都有此意,靠近接近,例如"就義"、"持就火煬上(《活版》)"
12.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13.把:拿、端。
14.重陽日:這里指夏歷九月初九,人們常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編輯本段]【大意】
老朋友準備好了飯菜,邀請我到他樸實的田家作客。
村子外圍被一片綠樹環抱,而郊外則是蒼翠碧綠的小山包平斜著。
打開窗戶面對著的是打谷場和菜園,我們兩個端著酒杯邊喝酒邊談論莊稼的長勢。
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就再來這里邊欣賞菊花暢飲美酒。
二、過故人莊詩句
過故人莊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析: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三、過故人莊所有的詩句意思文字簡單點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
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⑴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
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
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墻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
這里指村莊的外墻。斜(xiá):傾斜。
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打開,開啟。
軒:窗戶。面:面對。
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
把:拿起。端起。
話桑麻:閑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
這里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
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譯文 友人準備了農家飯菜,邀我去做客。村邊綠樹環繞,城外青山逶迤。
打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端起酒杯,共話莊稼收成。等到秋日的重陽時節,我將再來飲酒賞菊。
[3]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
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凈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
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
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開門見山,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
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這個開頭,不是很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于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征,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里,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
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由此運用了由近及遠的順序描寫景物。
這個村莊坐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里“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里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對于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園田居》)。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谷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
話桑麻,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于是,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征。
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于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讀者耳邊。它不同于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
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里,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
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里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四、《過故人莊》詩句
【譯文】
老朋友準備好了雞黍美食,約請我到他田莊相聚。但見綠樹將村莊四面環繞,青山在村外向遠處迤邐延伸。打開房舍就看到場地和菜園,端起酒來又談起了蠶桑種麻的農事話題。等到秋天重陽節這一天,(我)還要來欣賞(盛開的)菊花。
【簡析】
就這首詩看,用語平談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過”是“過訪”、“訪問”的意思。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像敘家常一樣娓娓道來,顯得輕松自如,簡單而隨和。“黍”是田中所收,“雞”是家中所養,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聯想起。“舊轂猶儲今”和“雞鳴桑樹巔”的農家生活特點。又因為“雞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嘗話舊;只具雞黍而無其他,又顯現出“故人”特征,不講虛禮與排場才不“外氣”,才是至愛親朋之間感情無間的表現。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謹,視作等閑之事,確是語淡而昧不薄!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描寫“故人莊”的自然環境美。上句是近景,綠樹環合,別有天地,幽雅恬靜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遠景,是田莊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邐伸向遠方,又表明這田莊不是孤寂的,而與外界緊緊相連,這遠山送青、眼前翻綠的景象,恰似一幅絕妙的青綠山水面,讓人心往神馳,浮想聯翩。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寫在故人家的生活場景。打開軒窗面對著一片菜園子,舉起酒杯情不自禁談起農桑之事。這后一句的“話”字含義很深,從全詩的情緒看,這談話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以后也沒做過官,故人莊環境的恬靜美麗,農人勞動的樂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詩人產生了共鳴。此時的詩人忘卻了仕途的煩惱與都市的喧囂,沉浸在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樸真摯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覺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承上文而來,詩人為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飯飽之后意猶未盡,所以在臨走時向故人直率表達了重陽節再次造訪的愿望。簡單的兩句詩就將故人的熱情淳樸、客人的愉悅滿意及主客之間親密無聞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這種“樂此不疲”的愿望遂進一步深化了上幾句的內容,這主動表示要“還來”與首聯“邀”有對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尋味。
五、過故人莊的詩句是什么
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白話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創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對上姓田的朋家做客這件事的描寫。
作者心曠神怡,贊嘆著美麗的田園風光,創作出這首詩。《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
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
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
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六、過故人莊古詩全詩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詩鑒賞
首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敘述老朋友殺雞做飯,邀請詩人到他家去做客。“田家”沒有山珍海味,一盤肥雞就成了老朋友待客的佳肴。這樸實自然的詩句,既表現了詩人與故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誠友誼,又表現了田園生活的清淡,開篇就給人以親切友好的感覺。
頷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描寫的是詩人進莊之所見。這兩句,上句描繪近景,蔥蘢茂密的綠樹環繞村莊,清幽寧靜;下句勾勒遠景,雄偉的青山給田園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給人的眼界以開闊感。詩人就是用這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現出山水的美麗和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另外,這兩句詩也暗示了孟浩然與其故人的友誼是建立在對理想和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之上的,為下文的開懷暢談作了感情的鋪墊。
頸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寫的是宴飲。
詩人在老朋友家中,臨窗把盞,看到窗外的打谷場和青蔥的菜園,不覺引起了詩人和老朋友對田園農作物收成的關切之情,年景收成也就成了飲宴的主要話題。
這里,家常的菜肴,家釀的美酒,田園的風光,再輔之以家常的高談,就使詩境完全沉浸在親切、自然的氛圍中。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郁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里或許可以窺見一些消息吧。
詩歌感情真摯,語言質樸,連描述的層次也完全順乎自然,就是在這無雕無飾的“天然”之中,詩人大巧若拙地把藝術美巧妙地融入整個詩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蘊含著深厚韻味的口頭語,勾勒了一個渾然天成的詩的境界,讀后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綿長。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采納 謝謝
七、過故人莊的全詩意思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詩,全詩白話文意思是: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邀我做客到他樸實的田家。村子外邊是一圈綠樹環抱,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把酒對飲閑聊著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一天,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全詩原文如下: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擴展資料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開門見山,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里,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里“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里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八、過故人莊古詩詞
過故人莊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注釋⑴過:拜訪。
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
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⑶邀:邀請。
至:到。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墻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里指村莊的外墻。
斜(xiá):傾斜。因古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打開,開啟。軒:窗戶。
面:面對。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
端起。話桑麻:閑談農事。
桑麻: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九、過故人莊詩意
過故人莊詩意:
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共飲美酒,閑談農務。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出自:《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原文:
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對被友人邀請去田舍做客的描寫。作者心曠神怡,贊嘆著美麗的田園風光,創作出這首詩。
賞析: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松。
連律詩的形式也似乎變得自由和靈便了。你只覺得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他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
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煉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
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閑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
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流露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
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他把藝術美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
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體上下,整個兒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別動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種天然的顏色和氣韻使人驚嘆。
正是因為有真彩內映,所以出語灑落,渾然省凈,使全詩從“淡抹”中顯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