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秋節詩句改編
1
六個有關中秋節的經典小故事
中秋節傳說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
藥后,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
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
心情的寫照。后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
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
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
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
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
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后
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
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
前
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云:“舊言月中有
桂、
有蟾蜍,
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
下有一人常斫之,
樹創隨合。
人姓吳名剛,
西河人,
學仙有過,
謫令伐樹。”
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
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
--
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
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
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二、中秋節詩句改編
1 六個有關中秋節的經典小故事中秋節傳說故事一:嫦娥奔月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
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后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
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
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后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
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三、關于中秋節的詩歌
中秋節古今詩詞集錦: 秋夜月 當初聚散。
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
向尊前、閑暇里, 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
忍思憶。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
向仙島,歸冥路,兩無 消息。 宣清 殘月朦朧,小宴闌珊,歸來輕寒凜凜。
背銀〔钅工〕、孤館乍眠,擁重衾、醉魄猶 噤。永漏頻傳,前歡已去,離愁一枕。
暗尋思、舊追游,神京風物如錦。 念擲果朋儕,絕纓宴會,當時曾痛飲。
命舞燕翩翻,歌珠貫串,向玳筵前,盡是神 仙流品,至更闌、疏狂轉甚。更相將、鳳幃鴛寢。
玉釵亂橫,任散盡高陽,這歡娛 長相思(京妓) 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清都絳闕夜景,風傳銀箭,露?ソ鵓?。
巷陌縱橫。過平康款轡,緩聽歌聲。
鳳燭熒熒。 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輕盈。嬌波艷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墻頭馬 上,漫遲留、難寫深誠。又豈知、名宦拘檢,年來減盡風情。
望漢月 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暫歡會、依前離別。 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
千里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鷓鴣天 吹破殘煙入夜風。
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云歸去認無蹤。
只應曾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十二時(秋夜) 晚晴初,淡煙籠月,風透蟾光如洗。
覺翠帳、涼生秋思。漸入微寒天氣。
敗葉敲窗 ,西風滿院,睡不成還起。更漏咽、滴破憂心,萬感并生,都在離人愁耳。
天怎知、當時一句,做得十分縈系。夜永有時,分明枕上,覷著孜孜地。
燭暗時酒 醒,元來又是夢里。 睡覺來、披衣獨坐,萬種無□?l情意。
怎得伊來,重諧云雨,再 整馀香被。祝告天發愿,從今永無拋棄。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
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
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
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 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四、古詩詞里關于仲秋的詩句有哪些
發后渚 鮑照 江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贈祖三詠 王維 仲秋雖未歸,暮秋以為期。 皇帝降誕日集賢殿賜宴 張說 仲秋金帝起,五日土行昭。
贈祖三詠(濟州官舍作) 王維 仲秋雖未歸,暮秋以為期。 元日寄諸弟兼呈崔都水 韋應物 淮濱益時候,了似仲秋月。
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岑參 仲秋至東郡,遂見天雨霜。 應天長 無名氏 正屬仲秋彌月,稱觴對此際。
過洞庭 李嶼 動軸當新霽,漫空正仲秋。 北窗哦詩因賦 陸游 露下螢飛仲秋月,山圍水繞建安城。
嘉泰辛酉八月四日雨后殊凄冷新雁已至夜復風 陸游 仲秋四日雁橫天,閉戶垂帷意已便。 九月七日子坦子聿俱出?a租谷雞初鳴而行甲夜 陸游 仲秋谷方登,螟生忽告饑。
十月暄甚人多疾十六日風雨作寒氣候方少正作 陸游 仲秋已戒寒,九月常霣霜。 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詩 何遜 仲秋黃葉下。
長風正騷屑。 。
五、有哪些古詩詞是寫中秋節的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魄圓。”
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 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
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 如此,濕氣已去, 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