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冷雨的詩句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____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____王維《山居秋暝》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____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____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____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____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____韋應物《滁州西澗》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____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____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____杜牧《清明》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____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____周晉《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____陳文述《夏日雜詩》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____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柳絮風輕,梨花雨細。____謝逸《踏莎行·柳絮風輕》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____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____趙秉文《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____葉清臣《賀圣朝·留別》
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____翁卷《鄉村四月》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____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____趙師秀《約客 / 有約》
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____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____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____韋莊《臺城》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____戴叔倫《蘇溪亭》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____范成大《喜晴》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____王建《雨過山村》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____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二、關于冷雨的詩句
1、雨冷香魂吊書客唐李賀 《秋來》2、雨冷不成絲唐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3、冷煙寒雨宋柳永 《受恩深》4、雨中禁火空齋冷唐韋應物 《寒食寄京師諸弟》5、雨馀衫袖冷唐韓翃 《送故人歸魯》6、冷煙寒雨宋柳永 《受恩深》7、江南雨冷若為情宋孔矩 《鷓鴣天·卻月凌風度雪清》8、冷煙寒雨又黃昏宋毛滂 《玉樓春》9、淡煙疏雨冷黃昏宋毛滂 《南歌子·綠暗藏城市》10、雨后夾衣初冷宋毛滂 《西江月·雨后夾衣初冷》11、到處冷煙寒雨、為君愁宋毛滂 《虞美人·柳枝卻學腰肢裊》12、冷煙寒雨埋荒草宋王采 《漁家傲·日月無根天不老》13、雨馀庭院冷蕭蕭宋周紫芝 《朝中措·雨馀庭院冷蕭蕭》14、還伴冷煙疏雨、做愁媒宋周紫芝 《虞美人·短墻梅粉香初透》15、冷云疏雨宋曹勛 《青玉案·塵埃踏遍長安道》16、疏雨冷煙寒食宋韓淲 《風入松·小樓春映遠山橫》17、甚春來、冷煙凄雨宋劉克莊 《摸魚兒 海棠》18、冷煙疏雨秋深宋吳文英 《朝中措·海東明月鎖云陰》19、舊游雨冷云沈宋王同祖 《西江月·往事星移物換》20、冷煙和雨宋劉辰翁 《水龍吟·多年綠幕黃簾》21、冷煙斜雨宋劉辰翁 《金縷曲/賀新郎》22、雨冷云昏宋張炎 《洞仙歌·野鵑啼月》23、吳岫雨來虛檻冷唐許渾 《姑蘇懷古》24、雨冷唯添暑唐陸龜蒙 《早春》25、雨沾虛檻冷唐羅隱 《南園題(一本少起四句,注云闕題)》26、巫山冷碧愁云雨唐王轂 《吹笙引》27、一棹冷涵楊柳雨宋譚用之 《貽釣魚李處士》28、冷和雨宋李珣 《酒泉子·寂寞青樓》29、篷窗夜雨冷難禁元李齊賢 《巫山一段云 瀟湘夜雨》30、篷窗夜雨冷難禁元李齊賢 《巫山一段云 瀟湘夜雨》31、晚雨冷冷子夜風宋劉克莊 《春暮》32、山北雨冷麒麟悲元王冕 《勁草行》33、西風吹雨冷凄凄宋陸游 《喜晴》34、雨后月前天欲冷宋黃庭堅 《次韻黃斌老晚游池亭二首》35、雨打夭桃墜冷紅(悼半雪弟)清陳維崧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云弟京邸春詞,》36、上視下視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濺袍清袁枚 《到石梁觀瀑布》37、隔雨紅樓冷不禁現代陳寅恪 《無題 詠張群內閣》38、冷煙和雨作紅塵宋韓元吉 《次韻子云春日雜興五首》39、冷著松聲似雨宋李石 《扇子詩》40、冷煙凄雨便歸休宋張繼先 《庵居雜詠九首》。
三、描寫秋天的雨的詩詞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
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
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四、描寫秋天的雨的詩詞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
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五、描寫冷雨的詩句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____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____王維《山居秋暝》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____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____唐婉《釵頭鳳·世情薄》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____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____杜牧《江南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____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____韋應物《滁州西澗》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____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____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____杜牧《清明》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____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____周晉《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____陳文述《夏日雜詩》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____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柳絮風輕,梨花雨細。____謝逸《踏莎行·柳絮風輕》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____杜甫《水檻遣心二首》風雨替花愁。
風雨罷,花也應休。____趙秉文《青杏兒·風雨替花愁》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____葉清臣《賀圣朝·留別》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____翁卷《鄉村四月》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____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____趙師秀《約客 / 有約》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____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____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____韋莊《臺城》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____戴叔倫《蘇溪亭》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____范成大《喜晴》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____王建《雨過山村》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____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關于秋天雨中行的古詩
1. 秋風細雨過庭簾,翠減紅衰冷氣添.
曲徑路幽殘葉落,中秋夢里故鄉甜.
時至中秋天已冷, 游子衣薄思故鄉.
梧桐細雨添愁緒, 最恨霜風剪菊黃.
2.
又是一夜秋風起,瑟瑟秋雨敲西窗.
可憐夢中無人伴,點點滴滴到天明.
3.秋雨綿綿輕煙繞,潑墨揮毫天地間.
古今騷客雨中行,歸鴻聲中又一年.
4.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6.秋日已至,冷雨微寒,窗外是潺潺的雨聲,蕭蕭的雨幕,象落葉飄飛,似靜夜飛花;屋里是清清的茶水,淡淡的書香,令詩情濃郁,讓心緒飛揚,撥云穿霧,去感受雨為何物,竟能使晝短,能讓夜長,能被人千古吟唱.
7.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
8.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9.細雨潺潺盈耳,心緒無比哀傷,種種愁情,豈是一聲對雨長嘆所能承載!
10.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天明.
11.窗外,秋雨還在飄飄灑灑,如煙似霧地籠罩著冥冥眾生,往事過眼云煙,掩書長嘆“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當雨聲響起時,兀然獨坐,靜聽天籟,只有聽憑“古往今來多少事,都隨風雨到心頭”了.
12.
雨落初秋最知時,滴滴點點入夢遲.勞燕堂前正呢喃,藤黃無語落舊枝.初秋柳葉黃,雨中相思濃.細雨年年有,不見伴游人.秋雨綿綿秋寒乍起.問伊遠行可安好,天涼多加衣!
13.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七、有關秋天細雨的詩句
描寫秋天雨的詩句
1、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2、地卑多雨潤,天暖少秋霜。
3、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堪風雨助凄涼。
4、裊裊秋風動,凄凄煙雨繁。
5、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6、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
7、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8、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9、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10、雨中白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11、挑銀燈,扃珠戶,繡被微寒值秋雨。
12、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
八、尋找唐詩、宋詞含有冷雨的詩句
塞外飄雪的時候,江南的雨應該是冷的。
南宋朝廷風雨飄搖的時候,我們從宋詞那長長短短的詩句里,讀到的雨,也是冷的。此刻,塞外正飄著零星的雪花,三點兩點,貼在臉上,有些微涼、柔潤。
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涼、養眼。想必此刻,江南也應該是瀟瀟春雨,帶著些許寒意吧。
我的腳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隨處可見的遼文化遺跡。大遼帝國在這片土地鼎盛的時候,江南的那些詩人們,正用長長短短的詩句,吟詠著宋朝的草長鶯飛、山河破碎。
那些婉約或豪放的詩句里,有點點的冷雨,在紛飛。想來,是大遼帝國的金戈鐵馬,讓大宋朝廷上下心驚膽戰。
而朝廷的妥協與茍安,也讓大宋那些文人墨客的心涼了。他們用一支涼透了的筆,蘸著絕望的淚水,填寫著一闋一闋的小令、長調,抒發著內心的苦悶與悲涼。
那茫茫的江南煙雨,也被塞外大遼的風雪侵襲著,變得生硬、冰冷。在岳飛的《滿江紅》里,我們感受到了雨的涼意。
雖然,此時塞外大地上的王朝已經由遼而金,然而,塞外的風雪卻越刮越猛烈。“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是江南的雨嗎?岳飛率軍與敵人邊關對峙,冷雨瀟瀟,打濕了將士們的戰袍,自然也涼透了岳飛那顆火熱的心。
( 文章閱讀網:* )有岳家軍駐扎的地方,自然是宋朝的天空,那雨自然也是宋詞里的雨。但這宋詞里的雨與塞外的雨其實并沒有什么兩樣,冰冷的,擊打著殘垣斷壁,也擊打在將士們的鐵衣上,鏗然有聲,撼人心魄。
那面帥字大旗,在蕭蕭冷雨中緩緩低垂,僵硬而沉重。天空濃重的烏云翻滾,大地一片蕭條荒涼,目光所及,只不過是殘山剩水,那里有江南的風韻?那些冰冷的雨點擊打在人們的臉上,寒在心底,凝滯在不朽的詩行里。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不知是邊關的朔風還是宋朝的冷雨,讓英雄對空嗟嘆,少年頭白。我在塞外的大地上行走,想尋找大遼帝國興衰的密碼。
在那個被稱作“中京”的地方,我看見了那座巍峨的“大明塔”。這是修建于遼代的建筑,是大遼帝國興盛的象征。
在大明塔的不遠處,我見到了一位放羊的中年人,走過去與他攀談,問他知不知道這片土地曾經有過一個大遼帝國。他用略帶不屑的眼神看看我,指指不遠處的大明塔:“沒見那座大明塔嗎?這里原來就是大遼國的都城,是一座很繁華的城市。”
那人很健談,知道很多關于遼宋的掌故。他講了那個著名的“澶淵之盟”,講了關于蕭太后的故事,講了關于楊家將的故事,也講了大遼與大宋間不斷征戰,又不斷融合的故事。
當然,這些都流傳自于民間。但可以看得出這片土地與大遼帝國的淵源,看得出歷史上大遼與大宋的恩恩怨怨。
自然,這些流傳于塞外民間的故事,與宋代詩人們寫入詩詞里的感受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片土地上,有“上京”,“中京”之說。
是大遼帝國興盛與衰亡的地方。興盛的時候,大遼帝國在塞外興建了幾座規模很大的城池,做為經濟,軍事重鎮,也做為向中原進軍的跳板。
“上京”,“中京”就具有這樣的功能。當時的大遼帝國以此為據點,不斷舉兵南侵,一點一點地蠶食著大宋的錦繡河山。
那些忠于大宋王朝的文人墨客,在蕭蕭冷雨中紛紛南逃,一邊在詩詞里抒發著亡國之痛,一邊在詩詞里表達著對侵略者的切齒之恨。在這片土地上行走,到處可見遼代的文化遺跡,在有關的典籍,或者民間傳說中,也都可以尋找到遼與宋王朝的愛恨情仇,烽火硝煙。
現在,遼宋征戰的硝煙已經散盡,大明塔在這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荒涼之地兀自獨立,成為那一段悲情歷史的見證。而那些大遼帝國的后裔們,經歷史的不斷變遷與融合,已經不知散落于何處,不知是你,是我,還是別人。
只有這大明塔,歷經風雨,仍然聳立在塞外寒冷的土地上,用有些殘缺的眉眼,注視這空中的云卷云舒,大地的滄桑變幻,有些固執地顯示著大遼帝國曾經的輝煌。這就是歷史,費盡千辛萬苦去創造,卻又輕而易舉地去破壞,用興衰成就了一部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歷史著作。
僥幸遺存下來的,就成為了歷史的見證,成為了供后人憑吊、閱讀的典籍,成為了雋永的歲月。我喜歡宋詞,喜歡宋詞中那種沉郁的情感,喜歡宋詞里那種豪邁蒼涼的慷慨悲歌。
宋代的詩人們把國破家亡之痛,都一一傾注在他們的詩詞里,讓后人讀之,禁不住感慨系之矣。我知道,一闋一闋的宋詞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英雄熱淚,蕭蕭冷雨,與塞外的大遼帝國有關,與大遼帝國的鐵騎雕弓有關。
雖然塞外這塊寒冷之地殺伐未曾間斷,朝代的更迭也未曾停止,由契丹而大遼,由遼而金…..但塞外那寒冷的朔風,卻從未停止向南侵襲,宋詞里的雨,冷冷的,也從未曾溫暖。一個人的詩,與詩人個人的境遇有關系。
一代人的詩,就與國家、時代、民族的命運相攸關了。唐詩的豪情高舉,神采飛揚,是大唐興盛的體現,是唐代詩人那種豪邁不羈精神的自然流露。
南宋時期的詩人,他們心頭總壓著一座大山,有無法卸卻的沉重。所以,他們的筆下,雖然也有“楊柳岸,曉風殘月”式的風花雪月。
但更多的則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式的烽火硝煙。家國之痛,生離死別,是南宋詩人無法。
九、關于秋天夜雨的詩句
《上陽白發人》【唐】白居易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雨中訪崔十八》白居易
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來。秋雨經三宿,無人勸一杯。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秋夜對雨寄石甕寺二秀才》王建
夜山秋雨滴空廊,燈照堂前樹葉光。對坐讀書終卷后,自披衣被掃僧房。
王維《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漸,白鷺驚復下。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李白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秋暮遣懷》陶澹人
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蘇軾《中秋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