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歷十月初一為什么要送寒衣
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民間的祭祖節,人們又稱之為“十月朝”。
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所以,祭祖節也叫“燒衣節”。
人們把送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使先人們在陰曹地府免掉挨冷受凍之苦,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
十月一,燒寒衣,寄托著今人對逝去之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隨著時間的推移,“燒寒衣”的習俗在有些地方慢慢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 “燒包袱”。
人們把許多冥紙裝進一個紙袋里,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 “包袱”。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二、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何講究
陰歷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送寒衣節、授衣節。
這一天,與清明節、七月十五一樣,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而且,因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僅有的兩個能在墳地動工的日子(另一個日子是清明節)。
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與此相關的十月初一特有的習俗。今天占數網就為您詳細介紹十月初一送寒衣的習俗。
一、送寒衣,為先人御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氣變冷,人們準備好棉衣過冬。想著地下的先人也需要御寒,就用紙折疊成衣物的模樣,燒化后讓先人穿著,謂之“送寒衣”。
送寒衣很有一些講究: 1、寒衣以自己親手疊的最好。 2、燒化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3、凡焚化的衣物、冥鈔等物,一定要焚燒充分,都化成紙灰。 相傳,只有充分燃燒,都變成紙灰,這些紙鈔、衣物,才能在陰曹地府使用。
不燒盡的話,亡人拿著也沒用。 4、如果不能回家上墳,可在十字路口,沖著家鄉方向燒化紙錢 5、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濟 為親人送寒衣的同時,另外再焚燒一些五色紙,以打發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搶先人們的。
二、上墳,表達哀思 1、必備供品 香、水果、點心、菜蔬、酒、冥鈔、黃表紙、五色紙、包袱等。 2、最佳上墳時間 上墳祭祖、掃墓,最好在上午9點---中午13點這個時間段,這時候陽氣充足。
3、禁忌 天黑以后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 三、合葬,讓逝去的先人團圓 生要同衾死則同穴,曾經是古代人對愛情婚姻的誓言。
由此可見古人是把同穴當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 民俗中一直很重視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親屬也要盡量想方設法為其結“鬼親”,讓其死后不再孤寡。
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為當時墳地山向不開無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開了之后的十月一,再進行合葬事宜。 四、遷墳,為先人尋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墳墓需要遷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節進行。
比方說,原來墳地風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為墳地被占原因被迫遷墳的,也都不可在平時日子隨意遷移,而要在十月初一進行。 五、修繕墳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動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墳墓進水、塌陷,攪擾先人底下的安寧。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墳墓進行修繕。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進行墳墓修繕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節、十月一這兩個日子才能進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會為墓地拔草、清理樹木、修葺,以保證先人在地下不受風吹雨淋之苦。 溫馨提示:在十月一這樣的日子里,讓我們也為逝去的先人送上寒衣,在紀念逝者的儀式中,將我們的習俗傳承下去。
三、【十月初一送寒衣燒被子褥子行嗎
陰歷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送寒衣節、授衣節.這一天,與清明節、七月十五一樣,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而且,因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僅有的兩個能在墳地動工的日子(另一個日子是清明節).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與此相關的十月初一特有的習俗.今天占數網就為您詳細介紹十月初一送寒衣的習俗.一、送寒衣,為先人御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氣變冷,人們準備好棉衣過冬.想著地下的先人也需要御寒,就用紙折疊成衣物的模樣,燒化后讓先人穿著,謂之“送寒衣”.送寒衣很有一些講究:1、寒衣以自己親手疊的最好.2、燒化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3、凡焚化的衣物、冥鈔等物,一定要焚燒充分,都化成紙灰.相傳,只有充分燃燒,都變成紙灰,這些紙鈔、衣物,才能在陰曹地府使用.不燒盡的話,亡人拿著也沒用.4、如果不能回家上墳,可在十字路口,沖著家鄉方向燒化紙錢 5、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濟 為親人送寒衣的同時,另外再焚燒一些五色紙,以打發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搶先人們的.二、上墳,表達哀思 1、必備供品 香、水果、點心、菜蔬、酒、冥鈔、黃表紙、五色紙、包袱等.2、最佳上墳時間 上墳祭祖、掃墓,最好在上午9點---中午13點這個時間段,這時候陽氣充足.3、禁忌 天黑以后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三、合葬,讓逝去的先人團圓 生要同衾死則同穴,曾經是古代人對愛情婚姻的誓言.由此可見古人是把同穴當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民俗中一直很重視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親屬也要盡量想方設法為其結“鬼親”,讓其死后不再孤寡.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為當時墳地山向不開無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開了之后的十月一,再進行合葬事宜.四、遷墳,為先人尋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墳墓需要遷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節進行.比方說,原來墳地風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為墳地被占原因被迫遷墳的,也都不可在平時日子隨意遷移,而要在十月初一進行.五、修繕墳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動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墳墓進水、塌陷,攪擾先人底下的安寧.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墳墓進行修繕.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進行墳墓修繕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節、十月一這兩個日子才能進行.所以,十月一,很多人會為墓地拔草、清理樹木、修葺,以保證先人在地下不受風吹雨淋之苦.溫馨提示:在十月一這樣的日子里,讓我們也為逝去的先人送上寒衣,在紀念逝者的儀式中,將我們的習俗傳承下去.。
四、十月初一如何送寒衣
”農歷十月一近在眼前,在我國一共有三個祭奠先人的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十月初一,稱為三大鬼節,進入十月初一,天氣漸漸轉冷,作為賢孝子孫,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給自己已故的先人,送去御暖的寒衣,一來可以寄托對先人的哀思,二來可以讓先人免去冷凍之苦,三來可以教育我們的后人孝老敬老,延續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那么我們如何送寒衣呢?
一、送寒衣的時間民間有早清明、晚十月初一之說,也就是說清明節祭奠先人要趕在清明前,十月初一要趕在十月初一以后,具體時間要因人而定,好像沒有固定的時間。二、送寒衣的方式方式大概有兩種,一是到墓地去,一般要選擇上午的時間,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往回趕,因為現在的墓地大多在邊遠地帶,陰氣很盛,特別是下午三點以后陰氣上升,進入十月初一以后陰氣更加上行,所以盡可能的在三點前往回趕,防止陰氣給你帶來危險。二是有很多人選擇晚上在家門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送寒衣的。三、送寒衣都需要什么首先需要的是香蠟紙燭、供果、供品、酒水、紙做的衣服、布匹,還有講究的找燒活鋪里做的房子、柜子等等。四、送寒衣人數送寒衣沒有人數限制,可以一家親緣共同辦理,很多年青人對這個不理解,認為這是個迷信,不支持老年人搞迷信活動,也有的老人怕孩子們不理解,不愿帶子孫們參與。實際沒有必要,應該支持才對,因為祭奠先人實際上有更深的一層含義,是教育后人如何延續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好好孝敬老人、孝敬先人。五、千萬不要傷心痛哭送寒衣是一件好事,是一件高興的事,希望親緣們不要睹物傷情,痛哭流涕,應該開開心心、高高興興,你給先人們送寒衣,先人們肯定很高興,借這個機會也可以家人團聚,傳授孝經,千萬不要傷心痛哭,因為這個時間正是陰氣旺盛的時間,你傷心、痛哭,容易招來陰邪之氣上身,容易威脅你的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六、送寒衣的步驟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塵、雜草、不潔之物,選好地方畫個大圈,擺上貢品、點上香燭,焚燒紙錢、寒衣,邊燒邊禱告,嘮叨嘮叨,匯報一下家里的喜事,讓先人在那邊安享太平,燒完寒衣后,鞠躬,靜默給先人致哀,滅掉香火,一起回家。(燒得時間別忘記在圈的外面也要適當的燒上一點,送給附近的靈異一些,希望他們和你的先人們能和平相處)楊老師提示:這個時間是陰氣、寒氣、邪氣比較旺盛的時間,記住這些陰氣邪氣,最熱衷于身弱之人,煩惱之人,痛苦之人,希望朋友們,拋去煩惱和痛苦,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度過這個時間。孝老敬老是中華傳統的美德,祭奠先人,在冬天來臨之前你給你的先人送去一份溫暖,你的先人會有很多欣慰,不枉他們對后代的辛勤栽培,實際上也是向你的后人傳遞一份孝老敬老的美德,相信在百年之后你的子孫也會延續你的美德,像你一樣把這份美德傳遞下去,更相信你先人在天之靈能保佑你及你的子孫后人繁榮昌盛,一代更比一代強。具楊老師考證,凡是香火比較旺盛的墓地前,他們的后代肯定是比較興旺發達的,希望朋友們多多關心一下我們先人的居住環境,多多關心先人們的墓地風水,他們的環境優劣直接影響到后人的興旺與否,只要你多多注意身邊的風水變化,相信一定會風生水起交好運的!
五、十月初一如何送寒衣
”農歷十月一近在眼前,在我國一共有三個祭奠先人的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十月初一,稱為三大鬼節,進入十月初一,天氣漸漸轉冷,作為賢孝子孫,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給自己已故的先人,送去御暖的寒衣,一來可以寄托對先人的哀思,二來可以讓先人免去冷凍之苦,三來可以教育我們的后人孝老敬老,延續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那么我們如何送寒衣呢?一、送寒衣的時間民間有早清明、晚十月初一之說,也就是說清明節祭奠先人要趕在清明前,十月初一要趕在十月初一以后,具體時間要因人而定,好像沒有固定的時間。二、送寒衣的方式方式大概有兩種,一是到墓地去,一般要選擇上午的時間,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往回趕,因為現在的墓地大多在邊遠地帶,陰氣很盛,特別是下午三點以后陰氣上升,進入十月初一以后陰氣更加上行,所以盡可能的在三點前往回趕,防止陰氣給你帶來危險。
二是有很多人選擇晚上在家門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送寒衣的。三、送寒衣都需要什么首先需要的是香蠟紙燭、供果、供品、酒水、紙做的衣服、布匹,還有講究的找燒活鋪里做的房子、柜子等等。
四、送寒衣人數送寒衣沒有人數限制,可以一家親緣共同辦理,很多年青人對這個不理解,認為這是個迷信,不支持老年人搞迷信活動,也有的老人怕孩子們不理解,不愿帶子孫們參與。實際沒有必要,應該支持才對,因為祭奠先人實際上有更深的一層含義,是教育后人如何延續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好好孝敬老人、孝敬先人。
五、千萬不要傷心痛哭送寒衣是一件好事,是一件高興的事,希望親緣們不要睹物傷情,痛哭流涕,應該開開心心、高高興興,你給先人們送寒衣,先人們肯定很高興,借這個機會也可以家人團聚,傳授孝經,千萬不要傷心痛哭,因為這個時間正是陰氣旺盛的時間,你傷心、痛哭,容易招來陰邪之氣上身,容易威脅你的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六、送寒衣的步驟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塵、雜草、不潔之物,選好地方畫個大圈,擺上貢品、點上香燭,焚燒紙錢、寒衣,邊燒邊禱告,嘮叨嘮叨,匯報一下家里的喜事,讓先人在那邊安享太平,燒完寒衣后,鞠躬,靜默給先人致哀,滅掉香火,一起回家。
(燒得時間別忘記在圈的外面也要適當的燒上一點,送給附近的靈異一些,希望他們和你的先人們能和平相處)楊老師提示:這個時間是陰氣、寒氣、邪氣比較旺盛的時間,記住這些陰氣邪氣,最熱衷于身弱之人,煩惱之人,痛苦之人,希望朋友們,拋去煩惱和痛苦,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度過這個時間。孝老敬老是中華傳統的美德,祭奠先人,在冬天來臨之前你給你的先人送去一份溫暖,你的先人會有很多欣慰,不枉他們對后代的辛勤栽培,實際上也是向你的后人傳遞一份孝老敬老的美德,相信在百年之后你的子孫也會延續你的美德,像你一樣把這份美德傳遞下去,更相信你先人在天之靈能保佑你及你的子孫后人繁榮昌盛,一代更比一代強。
具楊老師考證,凡是香火比較旺盛的墓地前,他們的后代肯定是比較興旺發達的,希望朋友們多多關心一下我們先人的居住環境,多多關心先人們的墓地風水,他們的環境優劣直接影響到后人的興旺與否,只要你多多注意身邊的風水變化,相信一定會風生水起交好運的!。
六、有關送寒衣的古詩詞
七絕 黯神傷新麻裁出錦衣妝,跪向西南黯神傷。
故人泉城且莫待,滿把紙錢寄冥鄉。七絕 寄哀思街頭今夜送寒衣,虧欠親情心自知。
忽憶人間房股事,聊將一并寄哀思。七律·寒衣節(十月初一)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星因朔氣寒椿樹,兒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紙錢時繞我,依依應是兩牽襟。七律 思故人人間萬事陰陽隔,但能前知不會癡。
悲苦自當君自曉,歡欣可共故人思。悲淚但隨寒衣寄,冷霧惟怯紙箔濕。
莫訴人間凄苦狀,惹得離人泉下哭。七 律 雪憂鵝毛久見折天顏, 鴻雁何曾過北關。
怎奈雪娥揚海浪, 難為單櫓破冰患。寒衣可到孤門暖? 賦象依然百樹彎。
袖手大言爭桂魄, 襄王再莫戀巫山!五言 寒衣節幽明隔兩界,冷暖總凄凄。處處焚火紙,家家送寒衣。
青煙升浩渺,別緒入云霓。舊貌應難忘,慿誰問老衢?。
七、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何講究
陰歷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送寒衣節、授衣節。
這一天,與清明節、七月十五一樣,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而且,因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僅有的兩個能在墳地動工的日子(另一個日子是清明節)。
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與此相關的十月初一特有的習俗。今天占數網就為您詳細介紹十月初一送寒衣的習俗。
一、送寒衣,為先人御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氣變冷,人們準備好棉衣過冬。想著地下的先人也需要御寒,就用紙折疊成衣物的模樣,燒化后讓先人穿著,謂之“送寒衣”。
送寒衣很有一些講究: 1、寒衣以自己親手疊的最好。 2、燒化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3、凡焚化的衣物、冥鈔等物,一定要焚燒充分,都化成紙灰。 相傳,只有充分燃燒,都變成紙灰,這些紙鈔、衣物,才能在陰曹地府使用。
不燒盡的話,亡人拿著也沒用。 4、如果不能回家上墳,可在十字路口,沖著家鄉方向燒化紙錢 5、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濟 為親人送寒衣的同時,另外再焚燒一些五色紙,以打發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搶先人們的。
二、上墳,表達哀思 1、必備供品 香、水果、點心、菜蔬、酒、冥鈔、黃表紙、五色紙、包袱等。 2、最佳上墳時間 上墳祭祖、掃墓,最好在上午9點---中午13點這個時間段,這時候陽氣充足。
3、禁忌 天黑以后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 三、合葬,讓逝去的先人團圓 生要同衾死則同穴,曾經是古代人對愛情婚姻的誓言。
由此可見古人是把同穴當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 民俗中一直很重視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親屬也要盡量想方設法為其結“鬼親”,讓其死后不再孤寡。
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為當時墳地山向不開無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開了之后的十月一,再進行合葬事宜。 四、遷墳,為先人尋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墳墓需要遷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節進行。
比方說,原來墳地風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為墳地被占原因被迫遷墳的,也都不可在平時日子隨意遷移,而要在十月初一進行。 五、修繕墳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動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墳墓進水、塌陷,攪擾先人底下的安寧。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墳墓進行修繕。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進行墳墓修繕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節、十月一這兩個日子才能進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會為墓地拔草、清理樹木、修葺,以保證先人在地下不受風吹雨淋之苦。 溫馨提示:在十月一這樣的日子里,讓我們也為逝去的先人送上寒衣,在紀念逝者的儀式中,將我們的習俗傳承下去。
八、有關送寒衣的詩句
七絕 黯神傷
新麻裁出錦衣妝,
跪向西南黯神傷。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滿把紙錢寄冥鄉。
七絕 寄哀思
街頭今夜送寒衣,
虧欠親情心自知。
忽憶人間房股事,
聊將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節(十月初一)
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
星因朔氣寒椿樹,兒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紙錢時繞我,依依應是兩牽襟。
七律 思故人
人間萬事陰陽隔,但能前知不會癡。
悲苦自當君自曉,歡欣可共故人思。
悲淚但隨寒衣寄,冷霧惟怯紙箔濕。
莫訴人間凄苦狀,惹得離人泉下哭。
七 律 雪憂
鵝毛久見折天顏, 鴻雁何曾過北關。
怎奈雪娥揚海浪, 難為單櫓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門暖? 賦象依然百樹彎。
袖手大言爭桂魄, 襄王再莫戀巫山!
五言 寒衣節
幽明隔兩界,
冷暖總凄凄。
處處焚火紙,
家家送寒衣。
青煙升浩渺,
別緒入云霓。
舊貌應難忘,
慿誰問老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