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句中的地理現象要有分析,多一些】
詩句中的地理現象1、“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溫帶大陸性氣候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快行冷鋒的影響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劉元載《早梅》)——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帶性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準靜止鋒的影響6、“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謁山》) ——地殼變動7、“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季節性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月相變化9、“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長歌行》) ——水循環10、“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11、“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地域性1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水循環13、“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殼變動14、“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赤壁懷古》) ——波浪的侵蝕作用1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云致雨16、“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迎風坡易形成降水17、“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送瘟神》)——地球自轉我是原創的!。
二、有哪些詩詞中的地理知識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夜月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里來了。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
襄邑道中
宋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
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
不知云與我俱東。
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云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
三、古詩句中的地理知識精選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 愛
ccdba bbacdd 對于第10題現在有一新說法:“春風”實為“春光”,不是什么風! 玉門關,一名小方盤城,在敦煌城西北80公里處,屹立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相傳和闐玉經此輸入中原,故名,是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
方形,西、北墻各有一門;背依祁連山脈及其余脈,前接大漠,幾百里內無人煙,“一片孤城萬仞山”是真實的寫照。 敦煌自漢代以后,一直是胡、漢雜居,出塞的時候,羌笛吹奏著離別的《楊柳曲》,其情之慘自是不言而喻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春光”現行本作“春風”,實誤,就前首句“黃沙直上白云間”而言,黃沙遮天蔽日,春光又怎么能度得到玉門關? 王之渙的《出塞》,既是一首現實主義的詩歌,又是一首浪漫主義的詩歌。
如果按照《全唐詩》本理解的話,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幅情景:游旅之人出了玉門關,面對著無窮無盡的流沙古道,想到隨時隨地都會有“黃沙直上白云間”的旅途,再回首玉門關,只見孤城獨立,而遠山蒼蒼茫茫,耳邊回蕩著羌笛奏出的哀怨的《楊柳曲》,感嘆自己不能生入玉門關了! 所以我們今天解讀這首《出塞》,應該是: 黃沙直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
。
四、有哪些詩詞中的地理知識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 夜月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里來了。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陳與義) 襄邑道中 宋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 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 不知云與我俱東。
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云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