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琴弦的詩句
1、《詩經 關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岳飛《小重山》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3、常建《江上琴興》
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
4、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5、維《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6、白居易《琵琶行》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最自愛,今人多不彈。——劉長卿《彈琴》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李賀《李憑箜篌引》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韓愈《聽穎師彈琴》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辛棄疾《破陣子》
二、有關琴聲的詩句有哪些
1、蘇軾《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2、白居易《履道春居》“微雨灑園林,新晴好一尋。低風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嵐陰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猶抱有弦琴。”
3、常建《江上琴興》“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4、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李治《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6、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三、玳弦兩個字怎么讀,有玳弦急管曲復終詩句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古詩作品《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之中,其全詩文如下: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鴻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四、含“弦”字的詩句
孤桐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
相思怨
年代:【唐】 作者:【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彈琴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善哉行 其三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
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
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馮小憐
年代:【唐】 作者:【李賀】
灣頭見小憐,請上琵琶弦。
破得春風恨,今朝值幾錢。
裙垂竹葉帶,鬢濕杏花煙。
玉冷紅絲重,齊宮妾駕鞭。
調笑令
年代:【唐】 作者:【王建】
團扇,團扇,
美人并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
誰復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
春草昭陽路斷。
五、描寫琴弦的詩句有哪些
1、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只自憐。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赤棗子·寄語釀花風日好》清代:納蘭性德
2、應從玉指到金徽,萬態千情料可知。 今夜燈前湘水怨,殷勤封在七條絲。——《贈美人琴弦》唐代:裴夷直
3、魂歸寥廓魄歸煙,只住人間十八年。 昨日施僧裙帶上,斷腸猶系琵琶弦。——《悼楊氏妓琴弦》唐代:韋莊
4、素琴弦斷酒瓶空,倚坐欹眠日已中。 誰向劉靈天幕內,更當陶令北窗風。——《假日》唐代:李商隱
5、妝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紅巾掬水時。薄霧袖中拈玉斝, 斜陽屏上捻青絲。喚人急拍臨前檻,摘杏高揎近曲池。 好是琵琶弦畔見,細圓無節玉參差。 捻玉搓瓊軟復圓,綠窗誰見上琴弦。慢籠彩筆閑書字, 斜指瑤階笑打錢。爐面試香添麝炷,舌頭輕點貼金鈿。 象床珍簟宮棋處,拈定文楸占角邊。——《詠手二首》唐代:趙光遠
六、關于琴弦的詩句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詩經 關雎》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常建《江上琴興》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錦瑟》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王維《竹里館》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最自愛,今人多不彈。
——劉長卿《彈琴》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李賀《李憑箜篌引》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韓愈《聽穎師彈琴》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辛棄疾《破陣子》。
七、形容美妙樂曲的詩句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擾。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鷺羽鳳簫參樂曲,荻園竹徑接帷陰。
手舞足蹈方無已,萬年千歲奉薰琴。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八、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寫音樂的詩句
1. 描寫音樂的詩句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2. 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于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于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3.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杰作,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很具體,可算是明線;詩人的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隨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蕩起層層波浪,可算是暗線。這一明一暗,一實一虛,使情節波瀾起伏。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雅俗共賞。
九、描寫曲子的詩句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弦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詮, 析
吳絲: 吳地產的箜篌弦。
蜀桐: 蜀地產的箜篌身。
張: 彈奏。
湘娥: 湘水女神,即帝舜妃娥皇、女英。
素女: 神女。
昆山: 昆侖山,傳說產玉處。
十二門: 長安四面各三門,指長安。
女媧: 神話中的女神。
神嫗: 神女,號成夫人,愛好音樂,能彈箜篌。
吳質: 傳說中月球中砍桂樹樹的吳剛。
露腳: 古人認為露下來和雨一樣,故稱為露腳。
開篇四句寫李憑彈奏的藝術效果。暮秋時節,箜篌樂曲使高空的行云為之凝聚不前。樂曲勾起了湘水女神的憂思,滴滴淚珠灑遍斑竹;樂聲感動了擅長音樂的素女,她神色黯然,哀愁不已。是誰演奏得如此出神入化?李憑彈也。
第五、六句具體描寫箜篌樂曲的美妙。詩人用玉石碎裂形容樂聲的清脆悅耳,以鳳凰和鳴比喻樂曲的婉轉柔美;再以荷花流淚形容樂聲低沉幽咽,以香蘭歡笑比喻樂曲的輕快明朗。從而用詩句描寫樂曲達到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的境界。
最后八句寫樂曲所創造的意境。樂曲融化了長安城的冰凍,樂聲使天帝心神搖蕩。忽然間,樂曲激越高昂,仿佛驚天破石,秋雨驟下,使演奏進入高潮。
本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夸張大膽,語言奇麗,意境幽幻。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被譽為“摹寫聲音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