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榆林的詩句有哪些
1、《襄邑道中》
宋代: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譯文: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云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
2、《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3、《洛橋晚望》
唐代: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譯文:天津橋下的冰剛結不久,洛陽的大道上便幾乎沒了行人。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臺亭閣,萬籟俱寂,悄無人聲。在明靜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皚皚白雪。
4、《出居庸關》
清代:朱彝尊
居庸關上子規啼,飲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
譯文:居庸關上,杜鵑啼鳴,驅馬更行,峰回路轉,在暮靄四起中,忽遇一帶山泉,從峰崖高處曲折來瀉,頓令人驚喜不已:在這塞外的山嶺間,竟也有南國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馬一飲,聊解旅途之渴。
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遙看蒼茫的遠夭,又見一輪紅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線。那猶未斂盡的余霞,當還將遠遠近近的山影,輝映得明熒如火。
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還沐浴在一派莊嚴肅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卻又灰云蒙黎。透過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隱約可見有一片雨雪,紛揚在遙遠的天底下,將起伏的山巒,織成茫茫一白。
意興盎然地轉身西望,不禁又驚喜而呼:那在內蒙古準格爾旗一帶的“渝林”古塞,竟遠非人們所想像的那般遙遠!從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聳峙的“數蜂”之西么?
5、《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后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閑。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二、老子人間無著處,一尊來作橫山主,表達詞什么樣的情感
老子人間無著處,一尊來作橫山主,表達了詩人徒懷壯志,無從施展、積憤填胸的憤慨之情。
該句出自宋代李彌遜的《蝶戀花·福州橫山閣》。 《蝶戀花·福州橫山閣》 宋代 李彌遜 原文: 百疊青山江一縷,十里人家,路繞南臺去。
榕葉滿川飛白鷺。疏簾半卷黃昏雨。
樓閣崢嶸天尺五,荷芰風清,習習消袢暑。 老子人間無著處,一尊來作橫山主。
譯文: 山巒重疊簇聚,閩江之水,蜿蜒東流,猶如絲帶一縷,南山臺十里長街,人煙輳集。山河美好,蕩人心懷。
住家人的窗口,黃昏來臨,下起細雨,家家疏簾半卷,饒有情趣。 橫山閣巍然聳立,離天只有一尺五,夾雜著菱荷清香的微風徐徐吹來,頓消夏日之悶熱,涼爽宜人。
可是世間到處都沒有我的立足之地,我干脆就處在衡山做個主人好了。 擴展資料: 《蝶戀花·福州橫山閣》創作背景: 宋朝詞人李彌遜退隱后登覽橫山閣有感抒懷之作。
這首詞中不僅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之情,更是表現出徒懷壯志,無從施展、積憤填胸的憤慨之情。 《蝶戀花·福州橫山閣》作者簡介: 李彌遜(1089—1153),字似之,號筠溪翁,連江(今屬福建)人。
1109年(大觀三年)進士,曾任校書郎、起居郎、戶部侍郎等職,并擔任過廬山知縣、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主張抗金,反對與金議和,為秦檜所排斥,晚年歸隱連江西山。
有《筠溪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蝶戀花·福州橫山閣。
三、描寫黃昏的詩句
如王勃《采蓮曲》中“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觀山路幾重”,思緒綿綿,其情切切。
唐代詩人吳融《金橋感事》:“日暮長亭正愁絕,悲笳一曲戌煙中”。“長亭”本送別之地,日暮長亭真是悲愁到了極點,而笳又催逼,此時此景怎能不觸懷。
李嶠的《倡婦行》有“夜夜風霜苦,年年征戌頻。山西常落日,塞北久無春”句,風霜苦,征戌頻,落日無春,將思婦哀怨烘托而出。
金勝嘆《杜詩解》卷四中總結到:唐人詩每用“愁”字,必以“暮”字對。秋乃歲之暮暮乃日之秋也,都作傷心字用。
黃昏之時,唐邊塞詩人狂放不羈,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便自然流露出來,同時攙雜著焦急與黃昏的憂慮,個體人生短暫,真正遙遠漫長的是實現不朽業績的歷程。 如王昌齡《從軍行》中:“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夜挑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充滿了勝利后的豪情,表現了報國建功之志。
岑參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又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句,蕭索酷寒中又有絢麗爛漫,可見詩人的豪邁樂觀與積極向上之精神;又有王維的《出塞作》:“居廷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際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之句把外虜喻為天驕,暮時秋日正是天高空曠,閃忽無常之時,弓馬輕快,顯現了殺敵之豪情。
唐邊塞詩中日暮黃昏詩句還描寫了邊塞的荒涼,惡劣,凋敝和戰爭的慘烈,表現邊塞之苦,軍中之愁。高適《同李員外賀詞野大夫破九曲之作》中:“鬼哭黃埃暮天愁白日昏。
”一幅悲涼愁苦的邊塞之景;《燕歌行》中:“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蕭條與“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尋歡比較,邊塞之景更加突出;耿諱《塞上曲》中:“塞鴻過盡殘陽里,樓上凄凄暮角聲。”塞鴻日暮,號角凄凄的悲涼之景寫出邊塞將士的愁苦,“也折射出國勢的變化給邊塞詩作投下的烙印”。
。
四、描寫黃河的詩句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
湯湯不可陵。 檜?v難為榜。
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
荒疇余故塍。 不覩人行跡。
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當澄。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詩歌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 崔曙 吾友東南美,昔聞登此樓。
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嚴子好真隱,謝公耽遠游。
清風初作頌,暇日復銷憂。 時與文字古,跡將山水幽。
已孤蒼生望,空見黃河流。 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
天高不可問,掩泣赴行舟。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
湯湯不可陵。 檜?v難為榜。
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
荒疇余故塍。 不覩人行跡。
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當澄。 黃河鉤沉 從青藏高原 一個名不見傳的小土丘開始 拉長 泛黃之水 將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黃的嗚咽 深埋 匯成一聲吶喊拓展生命的異域 黃地毯 沿渤海灣 向龍宮延伸 會有一天 東海龍往 攜嬌美的龍女 踏地毯而來 月老下 和著雄渾的《船夫謠》 共飲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與黃皮膚黑頭發的 攀親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 。
五、描寫邊塞的詩句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二)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三)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四)塞下曲 高適 結束浮云駿,翩翩出從戎。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云匝,黑山兵氣沖。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五)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榆林橫山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