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古詩寫一篇作文
牧童
黃昏時分,太陽輕輕地投進大山的懷抱,有如一位出色的魔術師似的,輕輕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彎明月。那皎潔的月光宛如一層薄紗,輕輕蓋在寧靜的田野上。野草輕柔地舞動著——在月夜的茫茫碧草之中;在輪月那淡淡微光的映襯下;稍有些羞澀,又夾帶著一絲歡樂,舞動著……
聽——是誰吹出了那樣歡快柔美的悠揚笛聲,時續——時斷,伴隨清風在原野上回蕩。走進一看,原來奏笛者是一位騎在健壯黃牛身上的晚歸牧童,他身披蓑衣,頭戴草帽,倆只小腳丫在牛背兩側搖來擺去,歡快的回到了小溪邊上的一座茅草屋中。而我則站在樹叢中,久久凝望那燈火通明的窗口上……不一會兒,那位小童又邁著輕快的步子出來了,他仍舊披著那件綠蓑衣,頭戴那頂小草帽,手心兒里緊握著那只竹笛。又是一路小跑,在林間穿梭。我不聲不響的跟了上去,只見他又來到了那片田野上,找了一塊平坦的地方,伸一個懶腰,打一個哈欠,竟連蓑衣都不脫,草帽兒也依然帶著,就臥躺下來休息了,嘴里還叼著一根纖細的茅草。此時此刻,我也累了,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走進了夢鄉……
公雞開始歌唱,太陽也沉睡了一
二、用古詩寫一篇作文
改寫黃鶴樓送孟浩然 煙花三月,我與孟兄騎馬來到我們常去的黃鶴樓。
今天是孟兄要西下揚州的日子,我早已備好美酒和下酒菜為孟兄餞行。 我與孟兄登上黃鶴樓,坐在一處靠窗的桌旁,喝著美酒,吃著下酒菜。
這時,微風習習,吹動我和孟兄的衣衫,(作者豐富的想象,從這細節中,我們感受到春日的感覺,賦予文章動態的美。)我和孟兄放下酒杯,來到窗前,眺望窗外煙花似海的花海,江面波光粼粼,藍天上一群群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
(由前面的敘事,過渡到寫景,自然。)在這樣如畫的景色中,我與孟兄詩興大發,飲酒作對,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好詩。
高興之下,我們開始暢談起自己的心事、抱負與理想。談了很久,時間不早了,孟兄就要走了。
我與孟兄只能喝最后一杯酒了,我站起來,一手拿著酒壺,一手拿著酒杯,慢慢地為孟兄兄斟滿酒,也為自己倒了一杯,我和孟兄一起拿起酒杯,(情景的描寫,讓讀者如身臨其境。)孟兄說:“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來!讓我倆干了這一杯。”
說完,我倆一飲而盡。這時,孟兄背起行囊,說:“賢弟,我要走了。”
“讓我再送你一程吧!”我說。說完,我和孟兄一起走下樓去。
(此句與文章的意境不太協調,下文的第一句便可表明去向。) 我們攜手走在林陰小道里,路上的景色可真美,好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色。
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夾雜著星星點點的野花,路邊的樹正發著綠色的新芽。風陣陣吹來,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只只自由自在的小鳥在我們后面追逐,用它那婉轉的歌聲歌唱著,好像在為孟兄唱一首離別之歌,在這樣生機勃勃的景色中,我們卻沒有什么心情去欣賞。
我們倆一路上默默無語。(優美的景色,營造出濃濃的送別傷感情緒。
筆鋒一轉,又巧妙地突出了離別的傷感。) 來到了江邊,船早已經來了,孟兄剛想上船,我一把拉住孟兄,(太突然,李白與孟浩然對這次分別都還是比較瀟灑的。
不會有這么戲劇化的表現吧!)說:“這一別,不知何日重逢。祝你一路順風,平平安安。”
孟兄感激地說“我們一定會再相見的。”孟兄踏上了船,站在船頭,我倆四目相對,他握住我的手,說:“再見了!”船夫劃起了槳,船慢慢地向前劃去。
孟兄站在船頭,一直對我揮手,我也揮起手,默默地為孟兄祝福。船走遠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天邊,只能見到船的影子。
近處,只見波浪一層拍打著一層,向岸邊沖來。水中倒映著魚兒的影子;遠處,江面波光閃動,江水滾滾向前。
我一直呆呆地站在江邊,遲遲沒有離去。看著看著,我吟出一首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三、請以一首古詩寫一篇作文
您看看這個可以嗎?
秋日戀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題記(劉禹錫《秋詞》)
秋,是一個凄涼的季節,樹上的黃葉經風一吹便簌簌的落了下來,像斷魂的金蝴蝶,圍繞著飛向大地母親的懷抱。它融入春泥,化作玉露瓊漿,護著樹,護著春天萌發的希望。
秋天給人以凋零、蒼涼、蕭瑟的傷感,也給人以成熟、絢麗、深思。
秋,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田里的麥子張大了口,睜大了眼,等待著前來收獲的農民。冬的貯藏、春的播種、夏的耕耘,終于迎來了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獲。多少的血汗,多少的忙碌,都在這金色的海洋中淡泊著,消散著,最終化為烏有,只剩下眼前的美景。秋是出于對其他三季付出的汗水而做出的回報。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春之夢,夏之情,冬之憶,俱往矣。秋擺脫了春的幼稚,夏的狂熱,冬的沉默,變得更加成熟,絢麗,綽約多姿。
秋月晴朗皎潔,不似春月朦朧,夏月淡雅,冬月慘淡;
秋雨放達飄逸,不似春雨纏綿,夏雨放肆,冬雨沉悶;
秋花靈秀脫俗,不似春花嬌美,夏花高雅,冬花冷艷。
秋天是一個極其浪漫的季節,南飛雁將勾起你思緒萬千。
我愛秋,愛秋的凄美,愛秋的真實,愛秋的浪漫。
秋天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季節,以它肅殺的秋色來容納萬物的飄零。凄涼,成熟,無半點遮掩。
我愛秋,愛秋的絢麗多姿和肅穆莊嚴。秋,似朦朧而是清明,充滿了浪漫的味道。
四、用古詩寫一篇400字的文章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
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
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游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游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
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
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夸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至于游子為什么飄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
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游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于動態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涂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
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志。
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于表達。
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
五、【寫一篇詩句感受的作文】
《尋隱者不遇》改寫到處是深山老林,山中霧氣繚繞,一片白茫茫,恍如仙境.一位穿著端莊的詩人——賈島,正朝著山下的一戶人家走去.房子旁,一位童子正在片片蒼松下拿著樹枝,趕著狗玩呢!賈島走上前來,心想:這應該就是那位隱者的住處了吧.“先生,請問您……”童子好奇地問.賈島解釋道:“我步行千里而來,是為了來找你家先生.不知童子是否知道先生的去處.”“哦,那真不巧!我師傅在半個時辰前就上山采藥去了.”“唉……” 賈島失望了.這時,童子又說話了:“我師傅就在此山中……”“這是真的嗎?那你又是否能告訴我他大概在哪兒?” 賈島打斷了童子的話.“可是……現在云霧繚繞,我不知道他具體在哪兒……”原先滿懷期望的他,徹底失望了.回到家鄉,心中萬般無奈的他,為此寫出了一首抒情之作: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名師點評:小作者對課文的語言進行了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成功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了記敘文,把《尋隱者不遇》所描繪的情景寫了下來.文章對山中的景物描寫,以及人物對話內容都進行了比較好的敘述.小作者還可以試試從第一人稱的角度進行改寫.一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懷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山里拜訪我的老朋友.山中,郁郁蔥蔥的大樹下散布著五顏六色的野花,簇擁在它們旁邊的還有一群綠油油的小草.花上草上爬著各種各樣的小蟲子,它們發出十分奇怪的聲音.而蜜蜂、蝴蝶則是站在花上翩翩起舞……我被眼前的景色給迷住了,仿佛此時已處在人間仙境一般.啊,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我一邊走,一邊欣賞著這兒美麗的景色.不知不覺中,我便來到了一棵高聳入云的大松樹下,看見一個小孩子正逗狗玩.我走上跟前輕輕地問:“小朋友,請問你認識某某某嗎?我是他的好朋友.”小孩子停住了玩耍,站了起來,從上往下打量了我一番,調皮一笑:“當然認識了,他是我的師父,他剛才去采藥了.”“原來你是他的徒弟呀,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那么請問他在哪兒呢?”我恭敬地問道.小孩說:“嗯,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只知道師父就在這座山中.”我抬起頭,順著小孩指的地方一看:哇,這座山上林深葉茂,云霧繚繞,怎么才能找到老朋友呢?“唉!”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可我轉念又想:老朋友本來就是喜歡隱居山林,看看山水,采采草藥,我本就不應來打擾他的生活.若是我能擺脫世俗,和他一樣隱居山林該多好!望望天空,我自言自語道:“好朋友,我以后會再來拜訪你,和你敘敘舊的.到時候,我會在這多住幾天,體驗一下閑云野鶴的生活!”這天,賈島到西山去找他的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叫***.因厭倦了世間的爾虞我詐,便隱居深山修身養性,與世隔絕,賈島與***從小便是知心好友了,這幾年賈島當上了青云寺主持,很少與他書信聯系,***就音訊全無了,這幾天賈島在外講經論道,無意中聽人說起***,他就興高采烈地去西山找他了. 西山腳下的景色很美,從這兒就能看到山頂上的云霧,那云霧忽隱忽現,如果仔細看,云霧一會變成可愛的小白羊,一會兒變成鳥兒,一會兒變成活潑的小魚…….賈島看了看這一切,自言自語道:“難怪***會住在這兒呀!這真的很美.”邊說著,邊趕路.他穿過青翠欲滴的竹林,路過清澈見底的小溪,又走過奇形怪狀的山石,便來到了一個云霧環繞的松林,賈島也累了,便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這時,一只光彩奪目的蝴蝶飛了過來,它的翅膀青紫相間,好不漂亮.蝴蝶在云霧彌漫的松林中飛來飛去,更給它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賈島也休息夠了,便繼續趕路,他邊走邊想:這里山青水秀,真是人間仙境呀!***住在這真是享清福了. 不一會兒,賈島來到了山頂,只見不遠處有座房子,他想:這一定就是***的家了,就向前走去.只見一個孩子正在拿著一根樹枝和一只狗玩耍,他想:這也許是***的鄰居吧.他上前問道:“小朋友你好,你知道這兒住一個叫***的人嗎?” 孩子見有人問他,但把狗趕回狗窩,道:“先生您好,我叫子慧,***正是我的師傅,您找他有事嗎?” 賈島聽后大喜,忙回答:“我是他朋友,想來和他聊聊,你能帶我去見他嗎?” 孩子一臉惋惜地說:“對不起啊,我的師傅采藥去了.” 賈島聽了,本來很好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可他想:問問他去哪采藥了,興許還能找到他.于是,他又問:“你的師傅去哪采藥了呀?”孩子答:“就在這座山中.” 賈島聽了,心里又生起了一絲希望,忙問:“你能帶我去嗎?” 孩子又一臉惋惜的說:“哎呀!只可惜,這西山云霧太大,我又不認得路,我實在幫不了您啦.” 賈島聽后絕望不已,便告辭了,他一邊嘆氣一邊趕回去了,可他轉念又想:雖然未見好友,但卻飽覽了西山的風光呀!這次雖然白跑了一趟,但也看到了好風景呀!他回去由感而發,寫了一首詩:《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六、用一首詩寫一篇作文
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四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后“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莖,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而且據《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
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七、以詩句為題寫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長風破浪會有時
哥倫布在他每天的航海日志上最后一句總是寫道:"我們繼續前進!``
哥倫布在他每天的航海日志上最后一句總是寫道:"我們繼續前進!''----題記
鉆進一個頹廢的巢,安撫著昨夜被閃電燒傷的翅膀.我聽見柔韌的心底傳過一聲刺耳的冷笑.思緒飛揚,我想起我的"人類歷史游''。
朋友李白有萬古愁,寄籬他家時,我學會了他的少些詩句:"寄愁心與明月''"白云愁色滿蒼悟''""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我記得朝他是"仰天大笑出門去'',夕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哎,青蓮居士,若洶酒能"銷萬古愁''那就無所謂"愁更愁''了.浪跡天涯兩年,就像是賈平凹的小桃樹,在風雨中,我瘦小的身軀傷痕累累.離開"愁詩仙''之后,我對"道路''的感悟更深了.即使愁也不至于李白式的"朝成青絲暮成雪''.
史鐵生還坐在地壇時,我就偷偷地為他抹過眼淚.史鐵生著了魔似的沉默好幾個小時,我見到了最脆弱的人類靈魂.但他并不墮落,不!確切地說那是一個堅強如鋼.力爭上游.身殘志不殘的勇士!就在我離開的那一天,史鐵生寫出了>.我欽佩
我偷偷跟隨在哥倫布航海隊之后,才知道人類社會是如此精彩的----比大海還澎湃,比高山還險峻.比鮮花艷麗,還比大樹還青翠.我見到:哥倫布在他每天的航海日志上最后一句總是寫道:"我們繼續前進!''
。。
真正驚羨人類----最偉大的生靈.僅在中國歷史上,就有文王拘而演>;屈原放逐,乃賦>;韓非囚秦而著>>。。單是這些不是曾讓你涕流滿面的嗎?如今你的意志卻如此脆弱?
還有,不久前,你不是飛了好幾個晝夜才跨過那座高山的嗎?怎么,此刻你就有所松懈.心灰意冷了呢?遠大理想的實現者,會是懦弱的嗎?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豈非如此?
八、寫一篇詩句感受的作文
《尋隱者不遇》改寫到處是深山老林,山中霧氣繚繞,一片白茫茫,恍如仙境。
一位穿著端莊的詩人——賈島,正朝著山下的一戶人家走去。房子旁,一位童子正在片片蒼松下拿著樹枝,趕著狗玩呢!賈島走上前來,心想:這應該就是那位隱者的住處了吧。
“先生,請問您……”童子好奇地問。賈島解釋道:“我步行千里而來,是為了來找你家先生。
不知童子是否知道先生的去處。”“哦,那真不巧!我師傅在半個時辰前就上山采藥去了。”
“唉……” 賈島失望了。這時,童子又說話了:“我師傅就在此山中……”“這是真的嗎?那你又是否能告訴我他大概在哪兒?” 賈島打斷了童子的話。
“可是……現在云霧繚繞,我不知道他具體在哪兒……”原先滿懷期望的他,徹底失望了。回到家鄉,心中萬般無奈的他,為此寫出了一首抒情之作: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名師點評:小作者對課文的語言進行了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成功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了記敘文,把《尋隱者不遇》所描繪的情景寫了下來。
文章對山中的景物描寫,以及人物對話內容都進行了比較好的敘述。小作者還可以試試從第一人稱的角度進行改寫。
一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懷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山里拜訪我的老朋友。 山中,郁郁蔥蔥的大樹下散布著五顏六色的野花,簇擁在它們旁邊的還有一群綠油油的小草。
花上草上爬著各種各樣的小蟲子,它們發出十分奇怪的聲音。而蜜蜂、蝴蝶則是站在花上翩翩起舞…… 我被眼前的景色給迷住了,仿佛此時已處在人間仙境一般。
啊,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 我一邊走,一邊欣賞著這兒美麗的景色。不知不覺中,我便來到了一棵高聳入云的大松樹下,看見一個小孩子正逗狗玩。
我走上跟前輕輕地問:“小朋友,請問你認識某某某嗎?我是他的好朋友。”小孩子停住了玩耍,站了起來,從上往下打量了我一番,調皮一笑:“當然認識了,他是我的師父,他剛才去采藥了。”
“原來你是他的徒弟呀,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那么請問他在哪兒呢?”我恭敬地問道。小孩說:“嗯,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只知道師父就在這座山中。”
我抬起頭,順著小孩指的地方一看:哇,這座山上林深葉茂,云霧繚繞,怎么才能找到老朋友呢?“唉!”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可我轉念又想:老朋友本來就是喜歡隱居山林,看看山水,采采草藥,我本就不應來打擾他的生活。
若是我能擺脫世俗,和他一樣隱居山林該多好! 望望天空,我自言自語道:“好朋友,我以后會再來拜訪你,和你敘敘舊的。到時候,我會在這多住幾天,體驗一下閑云野鶴的生活!”這天,賈島到西山去找他的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叫***。
因厭倦了世間的爾虞我詐,便隱居深山修身養性,與世隔絕,賈島與***從小便是知心好友了,這幾年賈島當上了青云寺主持,很少與他書信聯系,***就音訊全無了,這幾天賈島在外講經論道,無意中聽人說起***,他就興高采烈地去西山找他了。 西山腳下的景色很美,從這兒就能看到山頂上的云霧,那云霧忽隱忽現,如果仔細看,云霧一會變成可愛的小白羊,一會兒變成鳥兒,一會兒變成活潑的小魚……。
賈島看了看這一切,自言自語道:“難怪***會住在這兒呀!這真的很美。”邊說著,邊趕路。
他穿過青翠欲滴的竹林,路過清澈見底的小溪,又走過奇形怪狀的山石,便來到了一個云霧環繞的松林,賈島也累了,便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這時,一只光彩奪目的蝴蝶飛了過來,它的翅膀青紫相間,好不漂亮。
蝴蝶在云霧彌漫的松林中飛來飛去,更給它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賈島也休息夠了,便繼續趕路,他邊走邊想:這里山青水秀,真是人間仙境呀!***住在這真是享清福了。
不一會兒,賈島來到了山頂,只見不遠處有座房子,他想:這一定就是***的家了,就向前走去。只見一個孩子正在拿著一根樹枝和一只狗玩耍,他想:這也許是***的鄰居吧。
他上前問道:“小朋友你好,你知道這兒住一個叫***的人嗎?” 孩子見有人問他,但把狗趕回狗窩,道:“先生您好,我叫子慧,***正是我的師傅,您找他有事嗎?” 賈島聽后大喜,忙回答:“我是他朋友,想來和他聊聊,你能帶我去見他嗎?” 孩子一臉惋惜地說:“對不起啊,我的師傅采藥去了。” 賈島聽了,本來很好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可他想:問問他去哪采藥了,興許還能找到他。于是,他又問:“你的師傅去哪采藥了呀?”孩子答:“就在這座山中。”
賈島聽了,心里又生起了一絲希望,忙問:“你能帶我去嗎?” 孩子又一臉惋惜的說:“哎呀!只可惜,這西山云霧太大,我又不認得路,我實在幫不了您啦。” 賈島聽后絕望不已,便告辭了,他一邊嘆氣一邊趕回去了,可他轉念又想:雖然未見好友,但卻飽覽了西山的風光呀!這次雖然白跑了一趟,但也看到了好風景呀!他回去由感而發,寫了一首詩:《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九、用一句古詩寫一篇友誼的作文
響必應之與同聲,道固從至于同類。駱賓王《螢火賦》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漢.無名氏《別詩四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箜篌謠》
黿鳴而鱉應,兔死則狐悲。明田藝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恒滿,樽中飲不空。孔融《詩》
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漢無名氏《古詩》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杜甫《貧交行》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和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稱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白居易《傷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做兩家春。—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君子忌茍合,擇交如求師。賈島《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人生結交在始終,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門庭畏客頻。——杜甫《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二首》
面結口頭交,肚里生荊棘。——孟郊《擇友》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個有,落難之中無一人。——馮夢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馮夢龍
人生當顯貴,每淡布衣交。誰肯居臺閣,猶能念草茅。——陸次云《志感》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吳偉業《遇舊友》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范曄》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陶淵明《答龐主簿》
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
肝膽一古劍,波濤兩浮萍。——韓愈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幾人強健幾人無。——元稹《西歸絕句十二首》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