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條古詩詞,小故事,風俗人情,民間傳說
古詩詞1,《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州橋》【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兒》【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0、《出塞曲》【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滿江紅》【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二、風俗人情(詩歌)誰有(帶詩名,詩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蘇東坡
“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蘇轍(踏青)
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夕: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詩曰(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三、發10句關于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名言警句 給我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 ** 為著階級和民族的解放,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華麗的大廈,卻寧愿居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寧愿吞嚼刺口的崐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寧愿睡在豬欄狗窠似的住所!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 李大釗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 ** 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
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 冼星海 假使能使中國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這一條蟻命。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 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 --- 巴金 ……一個民族的年輕一代人要是沒有青春,那就是這個民族的大不幸。
--- 赫爾岑 愛惜才華吧,保護那些才華修美的人物吧,文明的民族啊,培養他們吧。 --- 盧梭。
四、風俗人情(詩歌)誰有(帶詩名,詩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唐·杜牧《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王安石《元日》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蘇東坡 “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朝 蘇轍(踏青) 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夕: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詩曰(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