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古詩寫一篇作文
牧童
黃昏時分,太陽輕輕地投進大山的懷抱,有如一位出色的魔術師似的,輕輕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彎明月。那皎潔的月光宛如一層薄紗,輕輕蓋在寧靜的田野上。野草輕柔地舞動著——在月夜的茫茫碧草之中;在輪月那淡淡微光的映襯下;稍有些羞澀,又夾帶著一絲歡樂,舞動著……
聽——是誰吹出了那樣歡快柔美的悠揚笛聲,時續——時斷,伴隨清風在原野上回蕩。走進一看,原來奏笛者是一位騎在健壯黃牛身上的晚歸牧童,他身披蓑衣,頭戴草帽,倆只小腳丫在牛背兩側搖來擺去,歡快的回到了小溪邊上的一座茅草屋中。而我則站在樹叢中,久久凝望那燈火通明的窗口上……不一會兒,那位小童又邁著輕快的步子出來了,他仍舊披著那件綠蓑衣,頭戴那頂小草帽,手心兒里緊握著那只竹笛。又是一路小跑,在林間穿梭。我不聲不響的跟了上去,只見他又來到了那片田野上,找了一塊平坦的地方,伸一個懶腰,打一個哈欠,竟連蓑衣都不脫,草帽兒也依然帶著,就臥躺下來休息了,嘴里還叼著一根纖細的茅草。此時此刻,我也累了,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走進了夢鄉……
公雞開始歌唱,太陽也沉睡了一
二、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么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
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
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
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么就等于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于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后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難題。
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么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
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1、托物言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發情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句。
三、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么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
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
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
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么就等于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于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后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難題。
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么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
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1、托物言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發情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句中卻有許。
四、用詩句寫作文
共892個字,希望能幫上您的忙
《鏡子》
鏡里朱顏都盡變,只有丹心難滅。
想起了這首《醉江月》中激情澎湃的詩詞,端詳著鏡子,眼神久久不愿離開鏡面。
在鏡子里,能感覺到容貌的變化。
在鏡子里,能整理好著裝。
在鏡子里,不能看到自己內心中的世界。
內心世界人的走向是好是壞呢?這一點不一定知道,所以我們需要一面“鏡子”來解答。那么,什么又能做這樣的“鏡子”呢?在身邊生活著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感到迷茫或者出于困境中,他們總會有人幫助你解決或者思索解決的方法。但當自己處于迷茫或者處于困境中,而固執地一意孤行,那么后果,即使再傷心,再后悔也無法挽回。
人有所短,各有所長。老師,家人,同學,朋友都是我們身邊的“鏡子”,我們之所以要學習,就是因為我們還有許多不足,比如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上的不足,待人處世做事上的不足等等,所以做人要虛心向身邊的人請教,把身邊的人當做自己的 “鏡子”,不能一意孤行。
歷史上因為不以他人為鏡而導致失敗的例子數不勝數,三國中,諸葛亮不以劉備對馬謖的評論為“鏡”,導致了“失街亭”的失敗,使得當時的蜀國由戰略進攻,不得已轉變為戰略防御,事后諸葛亮痛心不已,以至于追悔不已地寫了奏章向蜀國人民陳述過錯。這就是不以身邊的人的建議為“鏡”的后果。
我們的學習生活也融入了以先進為“鏡”,學校之所以要樹立“三好學生”,就是為了讓許多同學能以獲得“三好學生”的同學為“鏡”,來思索自己在認識上,學習上,生活上等方面需要改善方面,即使平常的同學和朋友,也能作為我們的“鏡子”,有比較才有改善,才有進步。所以中學生手冊上面赫然寫道“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其實所有的這些規章制度,都是為了每一位中學生能以別人為“鏡”,唯有如此,學習才謂之“學習”!
以鏡子來端詳自己,可以整理好自己的著裝。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時代變化的成因。以身邊的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感謝我的同學,是您給予我一面積極向上而又快樂的“鏡子”,讓我有了向孤獨說再見的勇氣。
感謝我的老師,是您給予我一面探索科學知識的“鏡子”,讓我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
感謝我的父母,是您給予我一面做人不拋棄不放棄的“鏡子”,讓我認識到踏踏實實才能做好一個人。
五、怎么運用詩詞來寫作文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珍貴文獻。
詩詞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如何培養學生主動、積極、靈活引用古詩詞的創新意識,將佳詩麗詞換成自己作文餐桌上的美味,讓學生作文神采飛揚呢?筆者認為有這么幾點: 一 、畫龍點睛,精心擬題。
“題好一半文”。標題是作文的眼睛。
如果我們能夠為作文嵌上一雙美麗而又明亮的大眼睛,讀者對本文便會一見鐘情,那么,我們的作品將會使人一見,便贏得更多的青睞。標題需創新,要突出一個“新”字,做到新穎別致,獨出心裁。
古典詩詞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內涵底蘊,用它們來作題目,一是不落俗套,新穎脫俗,使人有為之一震的感覺。二是讀者喜聞樂見,富有親切感。
臺灣作家三毛的小說《驀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宵》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詞句;彭荊風的《驛路梨花》就是化用了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瓊瑤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詞句“庭院深深深幾許”。
用詩詞入題,扮出了許多美目。如《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詩),《獨上高樓》(化用王國維詞)《風雨任平生》(化用“一蓑風雨任平生” )等。
再如: “誠信”話題的作文,以《眾里尋它千百度》為題,“思念”話題的作文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為標題,都是引用詩詞名句,既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又蘊含深刻的雙關含義。 引用詩詞還可以擬小標題。
如魯光的《中國姑娘》中,有一段寫袁偉民訓練女排姑娘時近乎殘酷無情的內容,小標題為《道是無情卻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用“月有陰晴圓缺”擬題來寫悲歡離合,既主旨明確,又使人浮想聯翩。
用“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寫家長會的風波可以使人一接觸到作文的題目就被緊張的氣氛所感染。 二 、靈活引用,激揚文字 寫一篇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璣,要使文章“出彩”,可以使用詩詞等片斷性、局部性妙語佳句,來“點亮”讀者的眼睛、展示自己的語言功底。
讓自己的文章文采飛揚起來。 1、引用詩詞開頭。
好的開頭,新穎生動,引人入勝。你要是把古詩放在開頭,利用它的結構鮮明,來引導全文,這樣便起了一個“群龍之首”的作用, 例:(1)《我的大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今年是二OO四年二月五日,算起來應該有十年了。十年前的今天,大姨去世了。
(2)《文竹給我帶來了歡樂》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曾經如此頌詠過青青翠竹,許多人也喜愛翠竹。
但是我卻只喜愛那嬌小的文竹,因為它給我帶來了歡樂。(3)《我的快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是我仍然有我的快樂。
這三篇文章,都引用詩詞開頭,一開始就為文章蓄滿了勢,既引起下文,又奠定了抒情基調。 2、引用詩詞,亮麗語言 你如果把古詩放在文中,利用它的獨特想法,來修辭語句,這樣一來不但能使得你的觀點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后盾,起到了 “如虎添翼”的作用,還可以使你文章更生動,語言更亮麗。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選入的名篇中,就有多處引用詩詞。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的《絕句》中的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來寫春風的柔和;郝銘鑒為了表達科學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引用了楚國詩人屈原的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荔枝蜜》中,楊朔僅用“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出自蘇軾的《惠州一絕》),就寫出了荔枝的妙處。 一些優秀作文,也是靠引用詩詞出彩的。
例1.《今天的籃球賽》 ……上一場我們班的籃球比賽輸了,這一次是最后的機會。不知怎么我竟然感到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陳老師的口哨聲響了,我心中一緊:“該上場了!” 例2 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中,我領略了孟子的發奮;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里,我理解了責任的深沉。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我明白了子女對父母的拳拳之心。
從魯迅的一張小照中,我懂的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博**襟。選自《責任的呼喚》 例3.日中尋古,是陶潛的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是魏帝的“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的豪壯;是易安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歡快;是放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灑脫;日中尋古,是那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貞;是杜工部的“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盜寇莫相親”的自信;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的驚喜。
——選自《古典情節》 例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找到了一種豪情;“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我找到了一種回首;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我找到了一種靜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我找到了一種壯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找到了一種樸素。 ——《追尋自己的夢》 這幾段文字,均選自中考滿分作文。
就是因為作者善用詩詞佳句,信手拈來,使得文章語言亮麗,富有詩風雅韻,如縷縷茶香沁人心脾,讓人心蕩神馳。也使作者的思想滲入。
六、寫作運用好詩句
7-1=0 以數學的等式為題,暗示7個背囊中“誠信”這一背囊的重要性,去掉了“誠信”,其他如“美貌”、“金錢”等都會喪失。
類似的還有“1>6”這樣的標題,用數學中特殊的不等式為題,也強調了“誠信”背囊這個“1”比其他6個背囊都重要。 誠以養德 信以修身 此題仿用名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而成。
因話題“誠信”由“誠”與“信”組合,“誠”與“信”都是人立身處世之本,是由心靈支配的道德自律與自覺,用“誠以養德信以修身”為題,很好地說明了“誠信”對一個人道德完善的重要性。 一句話,一輩子 此題引用周華鍵唱的《朋友》中的一句歌詞:“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句話,一輩子。”
《朋友》這首歌廣為傳唱,其中“一句話,一輩子”突出了朋友間的誠信,有“一諾千金”“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意。 誠信,為人的底線 誠信,是傳統道德中待人接物的起碼原則,古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意思是說,人如果不誠信,恐怕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人”了。“誠信,為人的底線”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了這層意思,是個好標題。
生命“誠”可貴 我們都知道裴多菲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詩中的“誠”是“誠然”的意思,這則標題運用雙關修辭,巧妙地將“誠然”換為“誠信”,可見作者的機智靈活。 背起誠信的背囊走一生 這個標題可謂直抒胸臆,直截了當。
那位年輕人不是扔掉了“誠信”這一背囊了嗎?作者似乎在說:不!要讓“誠信”陪伴一生。類似的好題目還有“用誠信擺渡人生”“沒有了誠信,還能走多遠”等。
明明白白我的心 此題與上文“一句話,一輩子”一樣,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歌詞。 這顆“明明白白”的心,也就是恪守誠信的心,決不撒謊,絕不欺詐。
我手上的潔白花 這是一個沒有你的城市。 我漸漸相信,命運給我們的遭遇,一段一段的相遇和分離。
因為我們是風中飄落的花朵。為了枯萎而盛開。
可是你修長的手指好象還纏繞著我。 我感受到的溫暖的肌膚。
和你的諾言。 你的眼光象潮水一樣的覆沒我。
走了很久。沒有我們停留的地方。
夜色中的雨點清冷地打在臉上。 離別在隱約的時光里面。
你輕輕地俯過來。輕輕的。
我僅僅是想,象一朵花一樣地開在你的手心上。 純白的。
清香的。 也是寂靜和憂傷的。
為你綻放一瞬間也好。 你看得見。
你看得見我的純凈和暗淡。 你在黑暗中,看見那個穿著錦繡衣服的女孩。
為了自戀的美麗,而孑然獨行。 你唱了一段歌給她聽。
你的歌聲是寂寞的。 每一次的離別,都是沒有眼淚的人。
我們留給彼此的,是風吹過的聲音。 我只要你平靜溫暖的手。
緊緊地握住我。 即使我們告別。
在你放開我的瞬間。 我再次感受到的絕望。
你讓我成為一個簡單快樂的女孩。 是一朵純白的花。
在時光的陰影里短暫地明亮著。 我們相見,然后離別。
我們激烈而頹廢的諾言。 愛情一次次讓我們幻滅 可是這一刻,你的手緊握著我。
在人群中,我是你脆弱而潔白的女孩。 你的小小的寶貝。
在你俯過來親吻我頭發的時候, 對你溫柔無助地微笑。 我有沒有告訴過你, 我喜歡你沉默無言的樣子。
平靜而激烈。 癡纏而頹廢。
這是我們的方式。 還有誰會象我這樣地懂得你。
或者象你這樣的懂得我。 這是一個沒有你的城市。
沒有你的微笑和眼神。 我習慣了在陽光下面瞇起眼睛想念你。
習慣下雨的時候寫一封信給你。 習慣一個人單純寂靜的生活。
習慣深夜等待你的長途電話。 在這個城市里,我是一條游離而漂泊的魚。
活在我想象中的清澈的水流中。 孤獨而美麗。
從來沒有奢望過永遠這樣遠。 也不相信會有長久這樣久。
在人群中,你牽著我的手。 你是溫和平淡的男人。
你是堅定的。 你知道我相信你。
相信你的柔情。你的疼痛。
相信這一切。 你給我的諾言。
你希望給我的長久和永遠。 如果我能象一朵花, 潔白地死在你的手心上。
或者死在我寂靜的幻滅里面。 風中的煙火 這一刻,你是我的。
我的可愛的孩子。 你的睫毛是春天樹枝上翠綠的葉子。
我想用手指輕輕地撫摸它們。 用我溫暖的眼淚,使它們潮濕。
它們是我的。你說。
你的每一個 部分。你的所有。
都是我的。 你低低的歌聲好象不屬于這個喧囂的世界。
在夜色中,它象一只流浪的鳥,飛到它可以停留的地方去。 在很遙遠的一個城市里面。
你是容顏如風的男人。對我攤開你柔軟的靈魂。
是深夜里的兩個孩子。笨笨的可愛的孩子。
溫柔的癡纏和需索。 疼痛的。
放肆的。 這是我們的方式。
你說。 因為我們是可以愛得激烈頹敗的人。
因為內心隱藏的陰暗和野性。 因為已經不相信愛情。
好象一整個天空的美麗煙火。 這樣明亮。
這樣溫暖。 在風中漸漸熄滅成冰冷的塵煙。
可是我們是快樂的。 快樂并且沉淪。
是世界的末日之前的沉淪嗎 我們是否相見。 我們是晦澀的容易感覺幻滅的人。
有時是敏感的。也很麻木。
需要極致的感受。所以會冷酷絕然。
可是這是你給我的最無望的纏綿。 我們要得這樣多。
這樣多。 小小的寶貝,我要帶你回家。
你說。你的聲音在黑暗中撫摸我。
愛情是絕望的。 你的諾言是溫暖的。
讓我們看完這場煙火好嗎。 在風中輕輕牽住我的手。
不要讓我看見離別。 曖昧 我貪戀所有溫暖的東西 你的皮。
七、如何靈活運用古詩詞寫作文
啊,其實我慣用的是把詩詞分成幾個詞聯用,如溫庭筠【瑤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輕”一句。
就可以寫成:
“碧天如水,長空澄碧,是夢是幻,夜月飄忽不定的進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簡單來說,就是擴句、擴句。
不過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話,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復的基礎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琵琶聲?(出自琵琶行)
還是“道一聲好去”的無奈之聲?(出自一首元曲,記不清楚)
抑或,是“蕭蕭班馬鳴”的廣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淚垂”的無聲?(出自什么記不得了,反正是宋詞。)
還可以加以更多的變化,但是這樣必須是相近的事物,有點難想呃。
我是初一學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話,那應該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帶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話,只要盡量在字里行間體現出古風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沒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經據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這個地步,你就強大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八、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 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么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 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
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
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
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 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么就等于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于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 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后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難題。
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 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么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
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 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 1、托物言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發情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