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一首古詩詞的意思寫一篇500'字的作文
《村民》改編
午后,我懷著悠閑的心情散步,無意間看見一座 又小又低的茅屋。小溪兩旁有許多碧綠的青草;南瓜藤隨著竹竿爬上屋頂;屋旁的大樹彎曲著身子,好像正在歡迎我;小溪里的荷葉伴著蓮蓬隨風舞動。
屋子里,兩位滿頭白發的老翁、老婦,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說笑呢!在溪的東面,老人的大兒子正在賣力地為自家豆田鋤草,不時用毛巾擦頭上的汗;二兒子正坐在樹下,編織著雞籠,看他認真的態度,他家的雞一定是很久沒籠子看護了;可愛的小兒子正趴臥在溪邊,剝著蓮蓬呢。我猜想,他肯定想把蓮蓬的果實,送給辛苦了一天的大哥,讓大哥嘗嘗這甜甜的味道,忘記一天的辛勞。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潺潺流淌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一對白發老夫妻親熱地坐在一起用吳地方言聊天,還帶著幾分醉意。或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編織雞籠;還有那調皮可愛的小兒子,正趴在草地上剝蓮蓬。或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夏天里,幽深的竹林透著勃勃的生機,茂密的青草像地毯鋪蓋大地。遠處的山巒隱約可見,一條清亮的小溪靜靜地流淌。
這是一個偏僻而又清新秀麗的江南山村,村邊的小溪旁,有個又低又小的茅草屋,屋里坐著兩個剛剛飲罷酒的老年夫妻,他們略帶醉意,用吳地的方言談論著,說笑著。只聽那老翁說:“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啊,我們豐衣足食,頤養天年。”那老嫗笑了笑說:“是啊,我們有三個兒子。老大和老二孝順,老三乖巧!”說罷,望了望在屋外的三個兒子。
雖然夏天炎炎,酷熱當頭,可是身為長子,老大依然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除雜草;二兒子年紀尚小,可他也眉閑著,正在給雞編織籠子;三兒子最小,他橫臥在溪邊一會逗逗水里的小魚,一會又剝食著蓮蓬,那調皮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
這是一個多么和睦,美滿的家庭啊!
二、舟過安仁古詩詞改寫作文500
有一次,宋朝詩人楊萬里坐著小船路過安仁縣時,透過船艙的窗口,看見兩邊的河岸上覆蓋青青的小草,像鋪上了鮮綠的地毯,到處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機勃勃,那么欣欣向榮。
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艙,佇立在船頭,舉目眺望。這時,春風拂面,花香撲鼻,頓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于是,他張開雙臂,深深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盡情地享受著這春天賜于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陣清脆的歌聲傳入耳中,定睛一看,原來不遠處的河面上還有一只小漁船,船頭坐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子。
他倆一邊劃漿撐船,一邊放聲高歌。過了一會兒,這兩個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隨即又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槳,跑進船艙,拿出一把雨傘站到船頭,將傘撐開。
“咦,這時既不下雨,陽光也不強烈,他們拿雨傘干什么呢?”楊萬里覺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將船靠上前問道:“現在風和日麗,你們為什么要撐傘呢?”兩個小孩睜大眼睛,歪著腦袋,天真無邪地說:“我們這條船沒有帆,撐開雨傘當帆用唄。
這樣,使船既能快速前進,又能省力氣!”楊萬里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點頭,一面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你們倆太聰明了,居然能想出這么好的點子。
不簡單,不簡單!” 隨后,楊萬里走進船艙,揮筆疾書:“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就這樣誕生了,一直流傳到如今。
三、用三衢道中這篇古詩寫作文500字
三衢道中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背景:
曾幾(1084——1166)宋朝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贛州(今江西贛州市)人,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
意思:
(1) 梅子黃透的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綠樹蔭成,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2)
梅子黃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卻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著小船游到了小溪的盡頭,回程正好走山路,現在看到的是一路綠蔭濃濃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綠蔭深處傳來的黃鸝的聲聲啼鳴,更增添了不少游興.
(3) 黃梅時節本是雨季,卻天天放晴,這時春水初添,新綠潤漲,詩人泛舟小溪之后游興未闌,又改為在山間步行.山里綠陰如畫,絲毫不遜于來時溪行的景色,又聽到黃鸝的叫聲,就更加饒有趣味.
(4) 梅子黃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卻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著小船游到了小溪的盡頭,回程正好走山路,現在看到的是一路綠蔭濃濃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綠蔭深處傳來的黃鸝的聲聲啼鳴,更增添了不少游興.
小小的讀后感:
曾幾,北宋時期的詩人.他曾被叫做奇童.當過將侍郎,校書郎,淮南東路茶鹽公事,福建路廣南西路轉運判官,江西和浙西的提刑.后來因為得罪了秦檜被貶為老百姓.之后曾幾旅居于上饒茶山寺,自號茶山居士.據說他在詩歌創作上推崇杜甫和黃庭堅,還曾向呂本中求教.曾幾的作品風格是清新淡雅,留于世上的有《茶山集》.
從這首詩來看,確實給人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而且文字樸實易懂.像“四五聲”,“不減”這些字眼,很平實但在這里被詩人合理鋪排化平淡為優雅.前面一句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在我腦子里認為是難得的,這也會使人產生一種意外而喜悅的心情吧,后面的“小溪泛盡卻山行”也是山間奇妙的景致,形容這種景色類似的還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相比之下,曾幾的詩句明顯淡了許多,這是他作品的特點,雖平卻雅,立意在新不在艷.
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應該是讓人心情愉悅的,再加上晴朗的天氣,這都是一派山野之樂,居于此間雖難免清苦,卻也是個隱居修心的好地方.
山中跋涉,常常會使人疲勞,但在這中間觀賞一下綠樹鶯鳥,尋訪一下幽泉,就算獨自行來,也是一種很有趣的事情,反而是不虛此行了.
讀到這里,想到這里,我想錢鐘書老先生的評價是有道理的,他老先生說曾幾是做了楊萬里的先聲了,就是說楊萬里的風格和曾幾的很接近,而立意上曾幾比他更新更清淡雅致.我還想讀過楊萬里的《傷春》和《初夏睡起》后,有心人看了就會一樣同意錢先生的觀點.曾幾其實真的是一個尋求自然美,卻擯棄濃詞艷調的詩人.
三衢道中 曾幾
在通常情況下,梅子成熟的時候大多是陰雨連綿的,那時,我們的生活是十分不便,特別是去拜訪老朋友,本來約定好了,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只能是望雨興嘆,因此朋友便有詩為證“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面對朋友的詩作,我只能做抱歉的一笑.
而今年卻不同往年,當屬上掛滿金黃的梅子時,卻是日日晴天,我們的心情也隨著天氣明朗起來,心中是說不出的快活、涼爽,便想與朋友在一起下棋種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我乘船上路了,小溪中的水歡快地流著,沿途是綠樹成蔭,空氣中彌漫著梅子成熟的芬芳,我的小船順風順水,不一會兒就到了小溪的盡頭,我停船考岸,改走山路.
山路盡管曲曲折折,但仍然有中清幽的美麗,路旁高大的樹木,把濃濃的綠蔭投在路下,雖然是盛夏季節,但我仍然感到空氣沁透心脾,更美妙的是,一路走來,黃鸝婉轉悠揚的歌聲不絕于耳,使我的行程倍感舒服、美好,綠樹成蔭,鳴鳥做伴,青山翠色欲流,稻子如一片金色的波浪在風中起伏,我邊走邊欣賞著美景,不知不覺來到了朋友的家中.
我想今天,我應該與朋友過把棋癮了,下棋會使我們的日子不亦樂乎,一醉方休的.
四、收集古詩的作文500字
荷花
花入詩,情彩飛揚,雅俗共賞,有人借荷香淡淡抒發清閑散淡情懷,有人借荷花艷艷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傾訴相思苦情……凡此種種,多姿多彩,荷為人而生,文因荷而貴,人荷相映,演繹了一首首洋溢著生命情愫的華彩詩章.
(一)、清閑散淡之花.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懷辛大》抒寫詩人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霄勞夢想.”一、二兩句遇景入詠,融情于景.夕陽西下,素月東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一快一慢凸現詩人的愉悅心理.三、四兩句即事抒懷,活靈活現.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披頭散發,靠窗而臥,逍遙自在,令人羨慕.五、六兩句細化身心快感.清風送爽,荷花飄香,如絲如縷,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悅耳,如絲如箏,清幽絕俗.寫荷以“氣”,寫竹以“響”,意境幽深靜謐,情調高雅別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詩人悠然自得,閑適自樂的素淡情懷,為下文抒發詩人渴盼知音,懷想故人創設了氛圍.
五、寫《春草》用上詩句寫一篇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好聲音
記得那天,天氣灰蒙一片,雨滴像大豆灑在地上,大風席卷著這個小鎮,雨滴聲和雷電打起了交響曲,使這個小鎮多了幾分寒意。
這場急雨,說下就下,來不及防備的我只得躲在一家房檐下,等待這暴風雨的消停。
遠遠的,看見一位老人,正接受著風雨的洗禮,頭發花白,身上穿著一件黑色馬夾,油漬斑斑,外面還披著一件破爛不堪的塑料薄膜,以便防雨。腳上穿著一雙又黑又破的運動鞋,只見他正推著一個小推車,車上擺放著兩盆花,那花是何等的鮮艷,直逼你的眼。可這等鮮艷美麗的花,正好與老人的裝束形成鮮明對比。使我不禁感嘆,衣著裝扮那么破舊的老人竟能養出這么鮮艷明亮的花。
只見老人正在風雨中艱難的行走,走到一個土坡前,老人卻停了下來,放下推車,喘著粗氣,仿佛要做一件很大的事情,想了想,明白了,因該是老人畏懼上坡,所以要休息一會兒。沒多久,老人又推起了推車,上坡。只見老人穩穩當當上坡,緊張而又小心。可沒多久就定在了那兒,好像是輪子陷進了凹處或被石塊卡住。老人咬著牙,使勁往上推,卻沒推上去。僵持了好久,老人終于撐不住,摔到了
這正使我驚出了一聲冷汗,趕快去扶,又害怕老人誣陷我,不扶又怎么對得起那一撇一捺。正當我思想作斗爭時,一位青年飛一般沖了上去,快速而小心的扶起了老人,幫老人把車和花帶上坡,老人上坡時緊緊握住青年的手,深深的感謝青年,隨之推車離開,青年似乎不太放心老人,也伴隨老人離開。而我的腦海里卻依然回想著那青年毫不猶豫的一沖,剛毅果斷,一點都不多想。
我站在一邊呆呆的看著,隨之心感愧疚。
雨停了,回到家里,換了一身干衣服,伏在桌上,回想那青年沖的一瞬間,心里就十分溫暖。
世間因愛而美,社會因善而安。請將心中那愛之火傳遞,讓世界被愛的光環籠罩。
六、古詩 所見 改寫作文 400~500字
——改寫所見的作文1 夏日的黃昏,夕陽西下,天邊一縷縷余光不再那么刺眼,柔和的它們美麗動人。
紅彤彤的太陽像小姑娘漲紅的臉。天邊一片片流云五彩斑斕,火紅的、金黃的、銀灰的,酷似仙女的綢緞。
一縷縷余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閃一閃的,像灑上了一層碎金。 田野里,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稻穗兒樂彎了腰,一陣微風吹來,它們跳起了歡快的舞。
田邊的鄉間小路上,小野花姹紫嫣紅,紅的、黃的、粉的……鮮艷無比。一棵棵大樹枝繁葉茂,可以擋住烈日的折磨。
一條條小河彎彎曲曲的,河水清澈見底,一群群小魚活蹦亂跳,來回穿梭。炊煙裊裊,家家戶戶正在燒飯。
一陣清脆悅耳的歌聲傳來,原來是一個全身黑黝黝的,悠然自得的小牧童。他頭戴一頂草帽,身穿一件紅色的大衣,長著一雙機靈的大眼睛。
他騎在牛背上,沾了泥土的小腳丫隨意地晃著。這頭老黃牛哞哞地叫著,仿佛在給小牧童伴奏呢!一陣蟬鳴傳入小牧童的耳朵,他的歌聲戛然而止,輕輕地拉了拉僵繩,老黃牛停了下來,小牧童用他機靈的眼睛四處搜索,突然一只知了出現在他的視線里。
小牧童驚喜地跳下牛背,準備去捉那只知了。詩人袁枚見到了這一幕幕有趣的情景,回到家中,他提起筆來,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古詩《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古詩所見改寫成作文2 這是一個夏日的傍晚,火紅的太陽已經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紅了天空,染紅了云彩,漁夫們都搖著船,收工回家了。
這時,一陣清脆的歌聲從樹叢深處傳來,這歌聲是多么嘹亮啊!只見一個牧童騎著一頭老黃牛走了過來。你瞧,他頭戴金黃的斗笠,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撲閃撲閃的,圓嘟嘟的小臉蛋兒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斜坐在牛背上,一雙小腳丫歡快地晃動著,顯得那么活潑可愛。
老黃牛“哞哞”地叫著,似乎在贊美牧童的歌聲動聽呢! 牧童正唱到高興,一陣清脆的蟬鳴聲從附近的一棵柳樹上傳來。蟬聲打斷了牧童美妙嘹亮的歌聲,他停止唱歌,側耳仔細的聆聽著。
牧童想要捉蟬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拍拍黃牛,又指指樹上的蟬,老黃牛心領神會,用慢慢的速度,輕輕的腳步,小心翼翼地向蟬靠近。 近了,近了,離蟬只有一步之遙。
但蟬還沒有感受到危險的降臨,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著自己美妙的歌喉。牧童慢慢地從牛背上站起來,雙手輕輕地向蟬靠近。
說時遲,那時快,牧童雙手向前一合,蟬“吱”地一聲,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哧溜”一下跳下了牛背,將手露出一條細縫,笑著說:“哈哈哈,誰讓你跟我比試歌喉來著,現在遭殃了吧!”此時的蟬,怎么會就這樣束手就擒,善罷甘休呢?它在牧童手中不停的叫喚著,掙扎著,但就算這樣,還是無濟于事。
牧童笑著,他縱身躍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歸途。
七、根據古詩牧童寫作文500字,急~
牧童將短笛插在腰間,望著連綿不斷的草地.老牛在不遠處吃草,牧童忍不住寂寞,將短笛吹起來,徐徐的晚風將笛聲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牧童心想,在那遙遠的地方,會不會有人聽到他的笛聲呢?夕陽下山,牧童趕著牛回到家中,桌上早有家人準備好的飯菜.牧童趕了一天的牛,肚子已經餓了,就先吃起來.等他吃完,天邊還有一摸淡淡的緋紅.牧童見爹娘還沒有回來,就坐在門口等著.哪知等到月亮出來還是沒有看到他們的身影,牧童早已忍不住睡著了.月光撒在他的身上,竟那么的柔和.看,牧童的嘴角露著淡淡的微笑,或許這月光也照亮了他的夢吧!瞧!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仿佛鋪在地上似的!風輕輕一吹“沙沙沙”的響聲傳的到處都是。
聽!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聲聲歡快的調子逗弄著晚風,慢慢的小時在耳邊。 早上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著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哼著小曲。
快樂地在草地上奔跑,無拘無束,沒有任何煩惱。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白云和小鳥們,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吃完晚飯,太陽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來。牧童手里拿著笛子,邁著歡樂的腳步來到草堆上,不脫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來,聽著草叢里不知名的小蟲唱著美妙動聽的歌,抬頭望著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腦海里浮現出一個個畫面。
你聽那歡快的調子又吹起來,多動聽啊!咦!怎么停下來了,哦……原來是牧童閉上眼睛進入了夢鄉。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讓他聽著蟲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覺吧!。
八、引用兩句詩句來寫景500字作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每當讀到這兩句詩,就為自己是南方人而喜不自禁,特別是在見過北國冬天的寒冷與荒涼之后。江南的春永遠都那么生機勃勃,桃花, 梨花總是開得熱鬧,只有油菜花安靜地能聽到蜜蜂忙碌的嗡嗡聲,顯現出白色蝴蝶穿花嬉戲的優雅。
遠處的草肆意蔓延,形形色色的樹上都早早地長出嫩綠色的葉子,猶如畫家渲染均勻的筆,從無遺漏。天空或春光燦爛,或迷蒙細雨,加上山上因風而四處飄逸的白霧,伴隨山上若隱若現的人家,恍如仙境般讓人沉迷。
而夏季則熱情如火,樹上隨處可聞的知了聲,河邊小孩打鬧的玩水聲,青蛙偶爾寥寥的呱呱聲。牽牛花在墻上嫣嫣地掛著,爬山虎迎風招展,婷婷荷葉下的鯉魚在暢游后停著不動,這是一個熱鬧又安靜的午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運用詩句寫作文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