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揚醫生的詞語、詩句
救死扶傷 華佗再世 妙手回春 懸壺濟世 杏林春暖 大醫精誠 回春妙手 回春之術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術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醫殺人 著手成春 華佗在世 在世華佗 懸絲切脈 "大醫精誠"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
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來贊譽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
相傳三國時,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種植杏樹。
幾年以后,被治愈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余萬株,蔚然成林。每當杏熟的時候,董奉便貼出告示,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谷來換杏。
然后董奉又將收到的稻谷,悉數用于救濟窮苦百姓。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
從這以后,"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懸壺濟世” 《后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
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
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
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
后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志。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人贊回春手----醫傳蓋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藥銀針除病魔 辛勞采得山中藥----克奮醫活世上人 誰曰華佗無再世----我云扁鵲又重生 有緣善寫紅十字----立德常學白求恩 銀針憑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藥----煉成九轉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時春 欲向市中求妙藥----須知海內有奇方 無影快刀除隱患----有方奇術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醫手----東亞何曾見病夫 熱情迎來蹣跚友----高興送歸健步人要么醫生說的名言: 白求恩:醫生坐在家里等病人來叩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今后的戰斗口號是,前線去,到傷員那里去,哪里有傷員,我們就到哪里去! 土里沒有種子,長不出小米來,身體里沒有血,生命就會發生危險,傷員身體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補給他們,才能把他們醫好,從一個健康人的身上,取 — 點兒血,對于身體并沒有妨礙,因為他能很快給自己補上,如果我們能用自己的血救活一個戰士,勝于打死十個敵人。 你們不要以為奇怪,為什么三萬里以外,地球的那一邊象我這樣的人要幫助你們,你們和我們都是國際主義者,沒有任何種族,膚色、語言、國家的界限把我們分開。
二、贊揚醫生的詞語、詩句有哪些
枯骨生肉、仁心仁術、妙手回春、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一、枯骨生肉白話釋義:形容醫術高明。
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朝代:現代作者:魏征出處:《隋書·于仲文傳》:“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錄涓滴之功,則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翻譯:希望哭泣罪的恩典,降雨施舍,追初創的開始,記錄點滴之功,那么寒灰再這樣,枯骨長肉。”二、仁心仁術白話釋義:心地仁慈,醫術高明。
朝代:春秋作者:孟子出處:《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翻譯:現在有仁心仁聽到,而人民不受到他的恩澤,不可法在后世的人,不實行先王的道理三、妙手回春白話釋義:稱贊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也說著(zhuó)手成春。朝代:清作者:李寶嘉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但是藥鋪門里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鵲復生’,什么‘妙手回春’……”翻譯:但是藥鋪門里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鵲復生’,什么‘稱贊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四、懸壺濟世白話釋義: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朝代:南宋作者:范曄出處:出自《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翻譯: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五、救死扶傷白話釋義: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朝代:漢作者:司馬遷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與單于連戰十有余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翻譯: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與單于連戰十有余日;所殺過當;虜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不給。”。
三、贊美醫生的詩詞
一、
你的笑容淹沒痛苦
指尖輕觸的瞬息
我的痛苦
在溫柔里平伏
你不離棄的守侯
摒退的憂愁
希望重燃于眼眸
你付出愛
使得燦爛陽光
在每個清晨如期而來
沒有羽翼
一襲白衣
你仍是天使
繁星在夜空中閃爍
我尋找屬于我的一顆
百花在春風里爭艷
我尋找屬于我的一朵
呻吟是伴我征程的弦樂
素白緊裹著我的生活
我的青春我的理想
在輸液架上懸著在治療盤中寄托
不要笑我偏狹的生活輕舸
明星閃爍天空才顯得深邃廣闊
百花爭艷春天才顯得生機勃勃
二、
赤子
終生難忘生身之母,而不曾將你記起;
新生
只贊美那妙手的神醫,
卻淡漠了精理的你。
是誰托出一聲鳴啼,
送給久久的希冀,
使千萬個家庭更加甜蜜;
是誰柔情化做甘霖,
灑向傷殘的軀體,
重新煥發健康的生機;
是誰無私付出真情,
獻上慈母般的愛心,
讓絕望的生命鼓起重生的勇氣。
送走多少個傍晚,
迎來多少個晨曦,
身不離神圣的崗位,
心掛念患者病情的點滴。
治療時,是醫生的臂膀,
巡視時,是患者的親戚;
監護時,是健康的使者,
搶救時,是生命的衛士。
精湛技藝,讓死神戰栗,
微笑服務,獻出真情愛意。
救死扶傷,燃起生命之火,
保健預防,使千家萬戶康益。
啊,圣潔的白衣天使,
你照亮別人,燃燒自己;
像南丁格爾那樣,
用生命擎起博愛的火炬,
永遠溫暖繁延生息的后裔。
三、
急診室護士
沒有彌漫的硝煙
也聽不到隆隆的炮聲
這里是死的寂靜
這里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戰爭
一片閃亮著天使的眼睛
穿梭般用針藥武器
去陷陣沖鋒
面對血淚是不忍的柔情
用智慧和死神作生命的抗爭
急救、輸液
給患者注入體內
是生的希翼
祥和的臉上露出的是無畏的堅定
死神,注定你又一次的失敗
天使的熱血會讓生命
再次蔥蘢
手術室護士
潔白,寂靜
悄無人聲
沉重的呼吸也仿佛暫停
無影燈下聚集了多少雙眼睛
肅穆凝神
去鏟除存留在人體內的苦痛
無需語言
一個眼神
一道命令
術中緊密配合是你神圣的
使命
吸氧、吸痰、輸血、輸液
只看到你來回穿飛的身影
你知道
病人的生命有一半攥在
你手中
產房護士
緊緊注視著產婦的陣痛
默默感受著胎兒不安的悸動
“哇!哇”
一聲響亮的哭聲
你如釋重負
宣告了一條生命
在你手的手中誕生
緊緊托起手里的一團粉紅
把希望牢牢地摟在懷中
生命,一條幼小的生命
在眾人的千呼萬喚里
冉冉降生
四、贊美醫生的詩詞有哪些
1、《醫人》
唐代:蘇拯
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今人醫在手,手濫藥不神。
我愿天地爐,多銜扁鵲身。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
自然六合內,少聞貧病人。
2、《遣懷》
唐代:齊己
病腸休洗老休醫,七十能饒百歲期。不死任還蓬島客,
無生自有雪山師。浮云聚散俱關慮,明月相逢好展眉。
既兆未萌閑酌度,不如中抱是尋思。
3、《鷓鴣天》
宋代:趙必
湖海相逢盡賞音。囊中粒劑值千金。單傳扁鵲盧醫術,不用楊高廓玉針。
三斛火,一壺冰。藍橋搗熟隔云深。無方可療相思病,有藥難醫薄幸心。
4、《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
唐代:劉禹錫
勞動諸賢者,同來問病夫。添爐烹雀舌,灑水凈龍須。
身是芭蕉喻,行須筇竹扶。醫王有妙藥,能乞一丸無。
5、《贈眼醫婆羅門僧》
唐代:劉禹錫
三秋傷望眼,終日哭途窮。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蒙。
五、贊美醫生的古詩詞有哪些
1、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譯文:人的生命非常重,無價可比擬,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今人醫在手,手濫藥不神。我愿天地爐,多銜扁鵲身。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 ——《醫人》唐代:蘇拯
譯文:古人的醫術在于心,內心正直藥自然就真。現在人的醫術在于手,技術不好藥還沒有效果。我愿意化身為天地爐,多一些扁鵲這樣的醫生。四處尋找好的藥材,先從治好過分的寒冷與饑餓做起。
3、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先秦《黃帝內經》
譯文:不是學醫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識不能傳授,這就是醫德。
4、九重天子寰中貴,五等諸侯門外尊。爭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屬乾坤。——《贈李德成(德成善醫)》唐代:呂巖(呂洞賓)
譯文:高坐在九重宮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諸侯們,都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個身穿布衣,能夠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因為他已經放棄了人間的執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運,都不受這個人世間所限制了。
5、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 ——晉·楊泉《物理論》
譯文:凡是醫生,不是有仁德的人不可以托付,不是十分聰明不明白道理的,不能信任,不是十分廉潔淳樸的,不能夠相信。
6、藥物辨真偽,方書通古今。有時能起虢,一劑直千金。——《吾鄉陳萬卿儒者能醫見宜春趙守盛稱其醫藥之》宋代:戴復古
譯文:辨別藥物的真假,專門記載方劑的書籍就可以知曉古今。有時候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劑藥方值千金。
7、不可過取重索,但當聽其所酬。如病家赤貧,一毫不取,尤見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醫學入門》
譯文:去救人不能夠過多的索取報酬,人家有多少給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貧寒額不收取報酬,這是有仁愛的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