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雨后春天的古詩
杜甫《春夜喜雨》 原文如下: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賞析: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
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
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
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
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二、搜春天雨后的詩句和成語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時節,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潤的時節.但春雨貴如油,春天下雨,豈不是“好雨”?!一個“好”字,把作者的見春飄然而下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頗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隨著微風夜來,悄無聲息地滋潤萬物,寫春雨的作用,筆墨細膩.末兩句寫清晨看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潤下,紅潤一片,花因飽含雨水而重、而濃,寫的情深意切.全詩通篇無一“喜”字,但喜悅之情卻溢于言表. 韓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以飽滿的激情盛贊小雨,于小中見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潤澤,連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細雨中草色微綠,近看不覺而遠視泛青.最后歸結為”一年春好處“,連帝王宮苑的景色也比不過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繪的細膩真切. 曾幾《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 蘇軾《有美堂暴雨》:“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全詩生動地寫出了暴風驟雨來臨前后的景象:雷聲轟鳴,烏云密布,黑風從天外刮來,大海為之豎立,足見其兇猛;大雨隨風飛騰,由浙東橫過大江,足見其急驟.湖海水漲,雷聲鏗鏘,詩人的才思也在暴風雨的催促下迸發出來. 秦觀《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寫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后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后,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嬌態可掬.雖主要寫雨后的景致,卻透露出對春雨滋潤之功的稱頌. 除了專門寫雨的詩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詩作中多有描寫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晉?張協《雜詩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絲線一般密集. “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陳?張正見《后湖泛舟》》寫夏日驟雨初停,斷虹出現在天邊,上漲的湖水從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唐?僧志南《絕句》)杏花綻開時節的細雨,親切地將要打濕衣服;揚著柳枝的微風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詩人即景寓情,給人以禪的意境.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飄灑,籠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橫生;好風吹來,襟袖都生溫馨之意. “雨急山溪漲,云迷嶺樹低.”(唐?戴叔倫《宿靈巖寺》)描寫了詩人在靈巖寺(坐落于濟南市郊長清縣方山之陽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見的雨中山間景色.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劉長卿《別嚴士元》)細雨濕衣,不顯其形;閑花落地,不聞其聲,可謂描寫入微.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唯“細雨”,魚方上浮,若大雨則伏而不出;唯“微風”,燕子方斜,若大風亦伏而不翔.對微風細雨中的景物體察入微,描繪的情趣盎然.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鶴《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以颯颯的雨聲比喻高松搖晃之聲,使得景物饒有意趣. “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唐?張謂《郡南亭子宴》)柳枝帶雨,枝葉增重,煙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怒漲,暮雨急驟,行人斷蹤,野渡舟橫,動靜相映,更顯出野渡的清幽.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宋?趙師秀《有約》)描繪了江南黃梅天多雨、處處蛙鳴的鄉村景致.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宋?歐陽修《田家》)遠處鳩聲悅耳,近處杏花映日,動靜相宜,聲色互襯,展現出江南農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之一)春風春雨,滋潤大地,草木萌發,百花開放,織成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寫烏云翻滾如墨,夏日的陣雨云尚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動的珍珠般的雨點也撲天蓋地地打向了船艙.“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宋?陸游《大風雨中作》)寫出了風狂雨猛的態勢.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明?李攀龍《廣陽山道中》)雷聲轟鳴,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傾注,煙云滾滾,似萬座山峰迎面撲來,寫出了大雷雨的氣勢. “一雁下投天盡處,萬山浮動雨來初.”(清?查慎行《登寶婺樓》)上句寫暴雨來臨,大雁疾飛避雨;下句寫暴雨來勢迅猛,萬山似在雨中浮動. 另外,借雨起興抒情的詩也不少.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鄭風?風雨》)原是寫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雞亂叫的情景,現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會清明的狀況. “。
三、關于雨后的古詩
(唐)李白 《九日登山》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筑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1、唐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2、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
3、兩岸絕壁一線天,瀑布彩虹舞山澗;水秀陶醉四海賓,山奇嚇倒洞中仙。
4、長橋駕彩虹,往來便市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
5、水底有龍掀巨浪,岸旁無雨掛長虹
6、誰把青紅絨兩條,半紅半紫掛天腰
7、斷澗迎風撒碎玉,霧雨當空飛彩虹。漫天流云增松翠,暮色斜陽映山紅。翻卷滄海天作岸,會凌絕頂君為峰
8、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云影共樓飛
9、雙崖斷處造橋工,仿佛凌霄架彩虹
10、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虹當空舞?
11、虹收青峰雨,鳥沒有夕陽天
四、寫春天的雨的詩句
1.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3.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6.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8.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9.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10.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11.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12.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雨后的春天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