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維的詩《鳥鳴澗》中月夜的春山有什么特點
《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春夜,深山空曠,萬籟無聲,但詩人感覺到細微的桂花從枝上飄落的聲息.忽然,一輪月破云而出,幽柔的清光灑滿山林.被月色驚擾的山鳥,時而啼鳴于深澗之中.詩人以花落、月出的動態和鳥鳴的聲音,非常生動深刻而細致傳神地表現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閑靜.這種靜境因為有聲音動態而不顯死寂,顯得富于生機和情致.王維《鳥鳴澗》寫于詩人歸隱之后,詩中流露了對現實極度冷漠的心情(僅認為是寫山中春夜月景是不夠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離開了官場的詩人,“無案牘之勞形”,顯得自在閑靜,就像已經飄落的桂花,歸于大地,不再與人爭芳斗艷(其實是詩人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爭名奪利),此時的心境就像靜寂的深夜和空靈的春山,“物我合一”,“四大皆空”,其禪味何其深濃.“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是對空靈亮麗的心境的進一步描繪和刻畫,使得禪味更濃.“山鳥”進一步將我“物化”,我就是這空靈境界中的一只山鳥,在幽靜的山澗中,或靜或啼,愿靜則靜,想啼就啼,何其自由,這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境界啊!。
二、有關春山的詩句古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溪澗》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唐 戴叔倫《蘇溪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春望》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宋· 黃庭堅《清平樂》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宋·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 杜甫《春夜喜雨》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唐 韓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 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宋· 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 葉紹翁《游園不值》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 陸游《馬上作》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 宋祁《玉樓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 白居易《憶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 陸游《豆葉黃》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 宋· 辛棄疾《浣溪沙》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宋· 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 王維《春曉》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宋· 姜夔《揚州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 李煜《虞美人》
三、描寫春山,春水的詩句
描寫春水的詩句:
http://**question/*
描寫春山的詩句: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五代
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
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感舊》
年代: 清 作者: 黃景仁
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
淚添吳苑三更雨,恨惹郵亭一夜眠。
詎有青馬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
他時脫便微之過,百轉千回只自憐。
《樊江》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手中一卷養魚經,又向樊江上草亭。
朝雨染成新漲綠,春煙澹盡遠山青。
榜舟不厭頻來往,岸幘常須半醉醒。
賦罷新詩自高詠,滿汀鷗鷺欲忘形。
希望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