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啼字開頭的詩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白樸《天凈沙》
啼鵑催去又聲聲。 黃景仁《感舊》
啼鳥夜月,猶怨西施。 張可久《人月圓.吳門懷古》
啼著曙,淚落枕將浮,身沉被流去。 無名氏 南朝民歌 《華山畿》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庾信《詠懷》
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 杜審言《賦得妾薄命》
啼妝翡翠衾。 李華《相和歌詞.長門怨》
啼猿僻在楚山隅。 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
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杜甫《晴》
啼鶯徒寂寂,征馬已駸駸。 戎昱《送陸秀才歸覲省》
啼鳥云山靜,落花溪水香。 戴叔倫《雨》
啼鳥仍臨水,愁人更見花。 司空曙《送喬廣下第歸淮南》
二、以啼字開頭的詩句有沒有以啼開頭的詩句
賦得烏夜啼 白居易
城上歸時晚,庭前宿處危。
月明無葉樹,霜滑有風枝。
啼澀饑喉咽,飛低凍翅垂。
畫堂鸚鵡鳥,冷暖不相知
春思 馬戴
初日照楊柳,玉樓含翠陰。
啼春獨鳥思,望遠佳人心。
幽怨貯瑤瑟,韶光凝碧林。
所思曾不見,芳草意空深。
華山畿 南朝民歌
啼著曙,
淚落枕將浮,
身沉被流去。
木蘭花 晏幾道
小顰若解愁春暮,—笑留春春也住。
晚紅初減謝池花,新翠已遮瓊苑路。
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斷羅巾容易去。
啼珠彈盡又成行,畢竟心情無會處。
三、帶鳥字的詩句
帶鳥字的詩: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野云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湖寺清明夜遣懷 李群玉 )
清吟驚飛鳥,足見此徑幽
開窗聞鳥啼,翠珠掛柳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北周·庾信《至老子廟》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云開孤鳥出,浪起白鷗沉.——唐·朱慶馀
仰看云中雁,禽鳥亦有行.——唐·杜甫《遣興三首》
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北周·庾信《至老子廟》
聽春鳥于春朝,聞秋蟲于秋夜.——唐·盧照鄰《釋疾文·悲夫》
春余仍哢鳥,夏近未舒蓮.——唐·趙冬曦《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蓮字》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唐·王維《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入春解作千般主,拂曙能先百鳥啼.——唐·王維《聽百舌鳥》
檐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唐·綦毋潛《宿龍興寺》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唐·李白《清溪行》
好鳥迎春歌后院,飛花送酒舞前檐.——唐·李白《題東溪公幽居》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唐·李白《蜀道難》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唐·杜甫《曲江對酒》
寒花隱亂草,宿鳥擇深枝.——杜甫《薄暮》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杜甫《絕句二首》
煙添柳色看猶淺,鳥踏梅花落已頻.——唐·戴叔倫《和汴州李相公人日喜春》
好樹鳴幽鳥,晴樓入野煙.——唐·杜牧《睦州四韻》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四、有啼和滿字的七個字詩詞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
創作背景
根據《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于“天寶十二年(753)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也就是說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詩中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五、帶有鳥字的古詩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畫
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看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境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六、帶聲字的詩句
帶“聲”的詩句如下:
1. 唐·白居易《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2. 唐·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 唐·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 唐·劉禹錫《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暗迎神三兩聲。
古人為何愛鐘愛帶“聲”作詩?
古人多愛通過“聲”來作詩,一方面,生活中處處皆聲音,搜集大量的創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烘托整個詩的氣氛,更形象的表達詩人的情感。
參考資料
顧青 .唐詩三百首.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