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一多最著名的詩句是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 在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
《七子之歌》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一句話》 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 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 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這話教我今天怎么說? 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話你聽著: 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 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 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紅燭》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吧!燒吧!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聞一多名言】 對奴隸,我們只當同情,對有反抗性的奴隸,尢當尊敬。 個人之于社會等于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
盡可多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那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盡可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哪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
二、聞一多最著名的詩句是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 在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
《七子之歌》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一句話》 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 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 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這話教我今天怎么說? 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話你聽著: 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 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 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紅燭》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吧!燒吧!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聞一多名言】 對奴隸,我們只當同情,對有反抗性的奴隸,尢當尊敬。 個人之于社會等于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
盡可多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那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盡可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哪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
三、聞一多資料和關于他的詩句
作家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
詩人、學者、民主斗士,被稱為他的三重人格。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
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
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
從1922年開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幾年前就開始的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獨居異域他邦,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
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后喪失之土地,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于《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
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這篇組詩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于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后歸還。
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就在寫完《七子之歌》后不到兩個月,聞一多懷著早日投身到報效祖國行列中去的理想,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于當年5月啟程回國,6月1日乘船到達上海。然而,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一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街頭未干的斑斑血跡,兩天前這里剛剛發生了帝國主義屠殺我示威群眾的“五卅慘案”。
被失望乃至絕望籠罩著的聞一多憤然北上,在北京見到了也是從美國回來不久的《現代評論》編輯楊振聲。相同的經歷、共同的感受、同樣的激憤使他們走到一起,聞一多決定把原準備投送《大江季刊》雜志的《七子之歌》及《醒啊》、《愛國的心》等幾首詩作,提前給《現代評論》發表。
1925年7月4日出版的《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刊登了《七子之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發表了這首詩,聞一多對詩中個別詞句又作了一些修改。
四、聞一多的詩歌理論結合聞一多的代表詩作除了《死水》,分析一下他的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著名的“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并且還有建筑的美.” 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匯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筑美是指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