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軾給他妻子的追悼詩
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感情深摯的悼亡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時年蘇軾四十歲,剛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不久。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乙卯即熙寧八年。題為記夢,實際是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
詩人十九歲娶王弗為妻,二人恩愛和睦,感情篤厚。王弗隨蘇軾官居京師,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歸葬故里四川眉州東北之彭山縣安鎮鄉。
詩人與朝中權貴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夢見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寫下這篇著名的悼亡詞。全詞感情深摯,充滿一種凄婉哀傷的調子。
詞的上闋寫自己對亡妻的無限懷念和人世滄桑的悲戚。起句“十年生死兩茫茫”,顯示了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深,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便是一種沉甸甸的哀情,為全詞定下了主調,凄哀至極,也點出夫妻死別的時間——十年。
王弗病故至蘇軾作此詞時恰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長的途程。
然而,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歷時愈久而愈深、愈濃。懷想至切,卻生死相隔,不得一見。
“茫茫”二字,傳達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著一“兩”字。
“兩茫茫”,就不只是講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情思,一樣哀緒。
這里將無知作有知寫,雖系虛空懸想,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不思量”,寫生者對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細領會,卻是詩人的更深一層的情懷。說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為這種思念,既是一種有意識的每時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種難以中斷的無意識的思念,可謂“此情無計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自難忘”。這一敘述的跌宕,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更顯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是指王弗死后,遷葬于四川眉山(蘇軾的家鄉),而此時蘇軾則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沒有詩人相伴身邊,想見得她一人獨臥泉下,該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如果說“十年生死”是時間的隔絕,那么“千里孤墳”則是空間的阻斷。時空的無情反襯詩人的有情,表達了對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遠不得相逢的遺恨。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三句中的“縱使”表讓步,其效果卻是使感情的發展更逼近了一層,下面說相逢而不相識,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通過妻子的角度帶有情感色彩的表現了出來。
這里刻畫的是外部形象,卻表現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寥寥六個字,蘊涵了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
作此詞時,蘇軾年僅四十,說“鬢如霜”不無夸張,但由此可見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涼。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妻是思妻的必然,也正合題旨。
有了上闋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闋的“夜有所夢”了,境換而意相連。作為過渡句“夜來幽夢忽還鄉”,筆墨輕巧地一轉,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寫夢。
“幽”字寫出了夢境之縹緲朦朧。夢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與人間社會的幽隔,夫妻相逢在夢中,現實中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都沒有了。
“忽”字寫出了千里歸鄉之快速,亦寫出了與亡妻相見之容易。平時多少個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現在倏忽之間就變成了事實,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這不過是一種虛幻不實的夢境。
入夢是輕快的,所表現的感情卻極為沉重,隱含著亦喜亦悲的復雜感情。“小軒窗,正梳妝” 選取妻子生前閨房生活的細節來描寫。
凸現妻子臨窗而坐,對鏡梳妝的場境,表現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襯出如今“無處話凄涼”的悲傷。驀然相逢,“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里與起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相映照。
前者說情思縈繞,悵惘空虛,后者說縱使相逢,苦不堪言。此時無言勝過有言,四目相視,兩心相印,萬千思緒盡在其中了。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三句總束全詞,是感情發展的高潮。“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測之詞,語氣卻又十分肯定。
“年年”,是年復一年,既指已經過去的漫長的十年,亦指未來的無盡的歲月,不僅含有死者對生者的懷念,而且增加了生者對死者的懷念,使本詞產生了雙重的生死懷念之情,詞的重量頓時倍增。“明月夜,短松岡”營造了悲涼腸斷的環境氛圍。
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肝腸寸斷。“腸斷處”是指亡妻的孤墳,“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
二、蘇軾為他的妻子做了哪些詩詞
《西江月》(`在一次宴客上與蘇東坡看對眼`娶來做小妾了)王朝云
玉骨哪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
倒掛綠毛幺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云空,
不與梨花同夢。
《江城子》對朝云的懷念(有學者認為是葉夢得所做)
落霞明,暮云平。
曾見青鸞紫鳳、下層城。
二十五弦彈不盡,空感慨,惜余情。
蒼梧煙水斷歸程。
卷霓旌,為誰迎?
空有千行流淚、寄幽貞。
舞罷魚龍云海晚,千古恨,入江聲
《蝶戀花》(續弦,大老婆的堂妹``娶她的時候蘇東坡已經四十歲`)王潤之
泛泛東風初破五。
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
佳氣郁蔥來繡戶,
當年江上生奇女。
一盞壽觴誰與舉。
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盡窮鱗看圉圉,
天公為下曼陀雨。
《江城子》(大老婆王弗,27歲死掉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三、蘇東坡的老婆是怎么死的
蘇軾的三任妻子
蘇軾的結發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輕貌美,知書達禮,16歲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后聽言”的故事。蘇軾為人曠達,待人接物相對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風后靜聽,并將自己的建議告知于蘇軾。王弗與蘇軾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蘇軾依父親蘇洵言“于汝母墳塋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株松樹以寄哀思。又過了十年,蘇軾為王弗寫下了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歷經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在蘇軾的宦海浮沉中,與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閏之也先于蘇軾逝世。蘇軾痛斷肝腸,寫祭文道:“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請他的朋友、大畫家李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超度往來生樂土時,將此十張足以傳世的佛像獻給了妻子的亡魂。蘇軾死后,蘇轍將其與王閏之合葬,實現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蘇軾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蘇軾小二十六歲。在蘇軾最困頓的時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云的詩歌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過了十一年,即先于蘇軾病逝。朝云逝后,蘇軾一直鰥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遺愿,蘇軾將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邊筑六如亭以紀念,撰寫的楹聯是“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聯有個著名的典故:“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云,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為海南名勝之地。
四、蘇軾的妻子怎么死的
共有過3位
蘇軾的第一位妻子名王弗,生性安靜謹慎,恰與生性跳脫豁達的蘇軾互補,兩人琴瑟和諧.
后王弗因病亡故,她死后四年,蘇軾續娶她的堂妹王閏之,與之相伴二十六年.此間蘇軾宦海沉浮,幾升幾降,兩人鶼鰈情深.
然這位夫人終卒于京師,此后蘇軾再無續弦,只留一侍姬王朝云,待他始終如一,追隨他于顛沛流離的后半生.
一個人,為另一個人守,是心里留著他(她)的位置,憑誰也取代不了,后來人的影像與先人也不要重疊,各有位置才好.而不是執拗地認定,一個人一輩子只愛一個人是值得稱許的.
就如同蘇軾,王弗死后十年,與王閏之婚后第六年,他做了>悼念亡妻.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深情一片,宛然可見.
續妻閏之死后,他不曾再娶,十幾年后他和她合葬在一起,完成了他對她"死則同穴"的誓言.
而對于朝云生死相從的重情,他雖不宣諸于言辭,卻一直銘銘于心.
愛要愛得這般豁達,明亮,九曲柔腸,而不是,生前辜負,死后說相思.
對每個愛人珍重,彼此之間沒有模糊的替代,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誰,需要的是什么,若愛的時候只愛一個人,不要有旁枝進來纏夾牽扯,這愛就如舍利,金貴完滿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蘇東坡妻子死了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