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一句描寫月亮的詩句】
峨眉山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李白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李白山偷半庭月,池映一天星.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曹雪芹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曹雪芹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明月如霜,好風如水.——蘇軾《永遇樂》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月夜.——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
二、描寫月亮的詩句
唐·王維: 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晉·陶淵明: 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張若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蕭詩: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清·張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宋·蘇軾: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歐陽修: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 答:唐·王維: 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晉·陶淵明: 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張若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蕭詩: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清·張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宋·蘇軾: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歐陽修: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孟浩然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不少于五句 。
三、關于月亮的詩句,各寫出詩的題目,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詩詞似乎總與月亮有關的,而月亮情結應該也是中國古文化中對中秋的一個直接體現了.而說到明月,首先想到的總是李白的那一輪思鄉之月,就是那首《靜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老實說,這首詩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來的人們總是喜歡吟這首詩,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為它闡述了人們在中秋時節最原始的思鄉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所以讓人喜歡.據說,曾經有媒體通過投票的方式來選出中國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詩,這一首《靜夜思》便在其中,可見其魅力. 李白還有好幾首關于明月的詩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獨酌》(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還有另一首《關山月》(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兩首詩都在孤獨中寫就,正因為孤獨,所以只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了,這種孤獨也讓許多遠在異鄉的人們心中有著很大的共鳴,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歡. 除了李白,張九齡的那首《望月懷遠》也是很不錯的一首中秋詩,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讓千載之下的人讀來心為之動,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覺來其水平也是蠻高的,絕不在李白之下,詩云: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唐詩體現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詩中有關中秋明月的詩中,真正是佳作不斷,幾乎每個著名的詩人都寫過這個主題的,可見中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月下有懷》)等,都道出了幾分惆悵或者思鄉之情. 當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隱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別人都是一出來就看見了好端端的一輪圓月,陸龜蒙卻要《中秋待月》: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瀠失南箕.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而說到中秋與明月的詞,就不能不說東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的流傳程度,可以用“膾炙人口”來形容了.胡仔《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歷代選蘇軾詞的也總選到這一首. 這首詞是東坡懷念弟****由時寫的,這在序中有說.這首詞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后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詞里雖有出生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贊美的名作. 其他有關中秋的詩詞實在是很多的,因為中秋與明月是屬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個地方或者一個時代,每個時代或者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共同擁有這輪明月與思念的.正所謂“千里共嬋娟”嘛.大家有興趣可以多找些出來讀的.。
四、請寫出一句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出一首相關月亮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