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女子吹簫的古風句子有哪些
關于女子吹簫的詩句:
1、吹簫聲斷——宋 辛棄疾 《滿江紅·敲碎離愁》
2、夜涼閑捻彩簫吹——宋 晏幾道 《浣溪沙》
3、短簫吹落殘梅——宋 晏幾道 《清平樂·春云綠處》
4、玉簫吹遍煙花路——宋 晏幾道 《虞美人·玉簫吹遍煙花路》
5、短簫吹落殘梅——宋 晏幾道 《清平樂·春云綠處》
6、夜涼閑捻彩簫吹——宋 晏幾道 《浣溪沙》
7、我欲吹簫明月下——宋 張孝祥 《浣溪沙》
8、簫吹想平生——宋 無名氏 《導引·祥符盛際》
9、得吹簫侶——宋 無名氏 《沁園春·姑射瓊仙》
10、秦樓聲斷吹簫侶——宋 岳珂 《滿江紅·小院深深》
自古以來,簫這種樂器頗受人們喜愛,尤其是文人騷客更是對其青睞有加。詞人借簫抒情,以簫述志,也用簫來比喻自己的知己和理想。在詞的意境之中,詞人或借簫書寫盛世華章,或以簫嘆兒女情長,或借簫抒憂思惆悵;在感情基調方面,簫聲悲涼幽咽,多表達凄愴哀怨的心理感受。
一、“簫”在詞中作為一個音樂意象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簫僅僅是作為一種樂器,詞人借以抒發自己的情思,簫充當著一種載體的角色。
1. 從簫的形狀方面來看,宋詞中的簫有如下的名稱:“鳳簫”“簫鳳”“雙鳳簫”“洞簫”“短簫”等等。
相傳簫為舜所造,因其形狀參差而像鳳翼,故有“鳳簫”之稱,[1]而諸如“鳳凰簫”“簫鳳”“雙鳳簫”之類的名稱,當為“鳳簫”名稱之衍生。“洞簫”“短簫”則是就其形制而言的。關于“鳳簫”,如柳永的“揚州曾是追游地,酒臺花徑仍存。鳳簫依舊月中聞”(《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關于“簫鳳”,如吳文英的“酥瑩云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解語花門橫皺碧》);關于“洞簫”,如劉克莊的“憶坡公、洞簫聽罷,劃然長嘯”(《賀新郎行樂尤宜少》)。
2. 從簫的材質方面來看,宋詞中的簫有如下的名稱:“玉簫”“紫玉簫”“瓊簫”“紫簫”“玉參差”等等。其中,“玉簫”這一意象出現的頻率相當大,這或許是因為古人以玉比德,以高貴的玉和古雅的簫相配,更添一種高遠古樸的意境。
關于“玉簫”,如張炎的“無限羈愁分付、玉簫寒”(《虞美人黃金誰解教歌舞》);關于“紫玉簫”,如蘇軾的“明朝酒醒知何處,腸斷云間紫玉簫”(《鷓鴣天笑拈紅梅亸翠翹》);關于“瓊簫”,如蔣捷的“瓊簫夜夜挾愁吹。梅花知不知”(《阮郎歸雪飛燈背雁聲低》);關于“紫簫”,如賀鑄的“紫簫閑捻度新聲,有人偷倚闌干掐”(《江南曲·踏莎行小苑浴蘭》);關于“玉參差”,如盧祖皋的“雙籠金約腕,獨把玉參差”(《臨江仙洞府堂深花氣滿)。
參考資料
愛學術:http://**document/*
二、關于吹簫的詩句有哪些
《滿江紅·敲碎離愁》
宋代:辛棄疾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欄干曲。
譯文:
仿佛要把我滿懷的離愁敲碎似的,紗窗外,陣陣清風把翠竹搖得簌簌作響。自從他走了之后,悠揚的玉簫聲也從此聽不到了。我倚在高樓上苦苦思念著,有多么孤獨冷清!
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處飛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夠開懷。舉頭望去.遠處的群山一片碧綠——眼看夏天就要來了。有什么辦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來的信,從頭再讀一遍。
傾訴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滿了信紙。可是相思之情,何時才能得到滿足?哎,是什么東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滿把的淚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讓他迷失道路。
討厭的是簇簇垂楊,卻老是遮斷我眺望的視線。最凄苦的時刻,就是月亮在蒼茫的暮色中升起來時,我還倚著欄桿守候著、守候著,卻不知守候什么。
2、《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譯文: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里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3、《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宋代: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譯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紙帳這樣清雅的環境中醒來,卻有一種說不盡的傷感與思念。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我的情緒如水一樣凄涼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開了枝頭的梅花,春天雖然來臨了,卻引起了我無限的幽恨。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
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自己倚闌同賞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4、《過垂虹》
宋代:姜夔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譯文:
我自創的新調,音韻是如此和諧美妙;小紅輕輕地唱著,我為她伴奏,吹著洞簫。
一曲唱完,小船已搖過了吳江縣城;回望經過的水路,輕煙綠波,還有那一座座美麗的石橋。
5、《長安古意》
唐代:盧照鄰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譯文:
樓閣上的仕女與別人相對望而不知對方是誰,路上相逢又會知曉對方?
問她們可曾吹簫,她們答說曾經學習舞蹈度過花樣年華。
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羨慕神仙。
比目和鴛鴦真是值得羨慕,只是君看不見他們成雙結對。
三、描寫女子吹簫的古風句子有哪些
關于女子吹簫的詩句: 1、吹簫聲斷——宋 辛棄疾 《滿江紅·敲碎離愁》 2、夜涼閑捻彩簫吹——宋 晏幾道 《浣溪沙》 3、短簫吹落殘梅——宋 晏幾道 《清平樂·春云綠處》 4、玉簫吹遍煙花路——宋 晏幾道 《虞美人·玉簫吹遍煙花路》 5、短簫吹落殘梅——宋 晏幾道 《清平樂·春云綠處》 6、夜涼閑捻彩簫吹——宋 晏幾道 《浣溪沙》 7、我欲吹簫明月下——宋 張孝祥 《浣溪沙》 8、簫吹想平生——宋 無名氏 《導引·祥符盛際》 9、得吹簫侶——宋 無名氏 《沁園春·姑射瓊仙》 10、秦樓聲斷吹簫侶——宋 岳珂 《滿江紅·小院深深》 自古以來,簫這種樂器頗受人們喜愛,尤其是文人騷客更是對其青睞有加。
詞人借簫抒情,以簫述志,也用簫來比喻自己的知己和理想。在詞的意境之中,詞人或借簫書寫盛世華章,或以簫嘆兒女情長,或借簫抒憂思惆悵;在感情基調方面,簫聲悲涼幽咽,多表達凄愴哀怨的心理感受。
一、“簫”在詞中作為一個音樂意象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簫僅僅是作為一種樂器,詞人借以抒發自己的情思,簫充當著一種載體的角色。 從簫的形狀方面來看,宋詞中的簫有如下的名稱:“鳳簫”“簫鳳”“雙鳳簫”“洞簫”“短簫”等等。
相傳簫為舜所造,因其形狀參差而像鳳翼,故有“鳳簫”之稱,[1]而諸如“鳳凰簫”“簫鳳”“雙鳳簫”之類的名稱,當為“鳳簫”名稱之衍生。“洞簫”“短簫”則是就其形制而言的。
關于“鳳簫”,如柳永的“揚州曾是追游地,酒臺花徑仍存。鳳簫依舊月中聞”(《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關于“簫鳳”,如吳文英的“酥瑩云容夜暖。
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解語花門橫皺碧》);關于“洞簫”,如劉克莊的“憶坡公、洞簫聽罷,劃然長嘯”(《賀新郎行樂尤宜少》)。2. 從簫的材質方面來看,宋詞中的簫有如下的名稱:“玉簫”“紫玉簫”“瓊簫”“紫簫”“玉參差”等等。
其中,“玉簫”這一意象出現的頻率相當大,這或許是因為古人以玉比德,以高貴的玉和古雅的簫相配,更添一種高遠古樸的意境。 關于“玉簫”,如張炎的“無限羈愁分付、玉簫寒”(《虞美人黃金誰解教歌舞》);關于“紫玉簫”,如蘇軾的“明朝酒醒知何處,腸斷云間紫玉簫”(《鷓鴣天笑拈紅梅亸翠翹》);關于“瓊簫”,如蔣捷的“瓊簫夜夜挾愁吹。
梅花知不知”(《阮郎歸雪飛燈背雁聲低》);關于“紫簫”,如賀鑄的“紫簫閑捻度新聲,有人偷倚闌干掐”(《江南曲·踏莎行小苑浴蘭》);關于“玉參差”,如盧祖皋的“雙籠金約腕,獨把玉參差”(《臨江仙洞府堂深花氣滿)。 參考資料 愛學術:http://**document/*。
四、描寫古代女子吹簫的片段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軾《赤壁賦》 ========== 【轉帖。作者:夏夜liKY712014-10-13】 有一天夜里,弄玉在鳳樓憑窗遠望,但見天凈云空,月照如鏡,弄玉惜此良辰美景,讓侍兒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臨窗吹奏。
笙聲婉轉清越,響徹天際。此時,夜風習習,月色溶溶,忽然東方天空似有樂聲飄來與玉笙和鳴,其聲若隱若現,若遠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而靜心聆聽,那空中的樂聲也就停止,而余音依然裊裊不絕。
弄玉臨窗迎風,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月亮偏西,香炷然盡,這才將玉笙置于床頭,悵然入睡。 剛入夢鄉,就見東南方向,天門洞開,五色霞光,照耀如晝。
一位羽冠鶴的俊美男子,騎著彩鳳,自天空徐徐而降。待落在鳳臺之上,弄玉急忙迎上前去,只聽那男子說:“我是太華山的主人,上天命我與你締結姻緣,相會之日在今年八月十五,至時我會如約前來。”
說完,那男子從腰間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簫,依欄吹奏,那只彩鳳也伴隨著樂聲翩翩起舞,舒頸長鳴。鳳聲簫聲和諧如一,抑揚頓挫,聲聲入耳。
美妙的樂曲使弄玉如癡如醉,神魂顛倒,不覺問道:“何曲如此美妙?”男子回答說,“此為‘華山第一弄’也。”天亮后,弄玉把夢中情景告知父王,穆公就派朝臣百里孟明以公主所描述的夢中男子的形象,到華山尋訪。
百里孟明來到華山,有一樵夫告訴他說,華山中峰明星崖有一位隱士,每天晚上都依巖吹簫,簫聲悅耳動聽,響徹天尋,美妙的曲調能使百鳥和鳴,鳳凰聲舞,也許,他正是你要尋訪的人。 百里孟明來到明星崖下,果然見一人,羽冠鶴,玉貌丹唇,神態超凡脫俗,氣度瀟灑文雅。
孟明連忙上前施禮叩問姓名,那人回答說:“姓蕭名史。”并問:“君是何人,到此何事?”孟明回答說:“我是秦國右庶長,復姓百里,名視,字孟明。
我主為愛女擇婿,必欲通音律者為配,聞君精于音樂,便受公主之命,前來迎君百宮一會。” 孟明引導蕭史入宮拜見穆公。
蕭史說:“臣山野匹夫,不知禮法,愿聽從君王教誨。”穆公見蕭史舉止不凡,一言一行,皆有離塵絕俗之韻,心中先有三分歡喜,得知蕭史善于品簫,便爭于心神領會。
蕭史取出紫玉簫一支,其簫玉色晶潤,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只見白鶴成對,翔舞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殿前。
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直驚得目瞪口呆,忙請女兒簾后窺視。
弄玉告訴父王,此人正是夢中之人。于是秦穆公便令左右服侍蕭史沐浴潔體,更換新衣,當即送至鳳樓,與弄玉成婚。
此夜月圓于上,人圓于下,夫妻情投意合,美滿無比。 ========== 【轉帖。
作者:猴記偈62014-11-02】 1、如風拂玉樹,雪裹瓊苞,千古紅顏之下,褪去了俗氣與厭膩。面容清純美麗,蒼白輕柔,澄澈空靈,超凡脫俗,秀美無雙,清麗出塵,美若天仙,傾國傾城,冰肌瑩徹,美若芙蓉出水、清若姑射仙子。
她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里,周身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似真似幻,實非塵世中人,除了如瀑的長發垂下,全身雪白,當世艷極無雙,豐姿綽約,風致嫣然,莫可逼視。姿容清麗秀雅、嬌美難言、冷艷無比,嫣然一笑,真如異花初胎,美玉生暈,明艷無倫。
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 2、神態嬌媚,明眸皓齒,膚色白膩,杏眼桃腮,美目流盼,雙頰帶暈,是個出色的美人。 3、眉目嬌美,神姿秀麗,清純脫俗、天生麗質、眉清目秀、冰清玉潔、秀外慧中、清雅秀麗、玉雪可愛、亭亭玉立、眉目嬌美,清雅秀麗,可愛純潔之中又不失豪爽,天真爛漫之中又不失聰慧。
4、清麗秀雅,美而脫俗,雅而秀氣,纖而不弱,純潔清麗,遠觀近看都有一種神韻從骨子中沁出。凝聚了漢水之鐘靈,峨嵋之毓秀,出落的得人間而不食人間煙火。
有如江南水月的秀美,溫潤如玉,清澈如水。秀美絕俗,秀雅天成,出塵如仙,清逸淡雅,清雅不可方物。
青衣長發,身形修長,青裙曳地,容色極美。恍若仙子下凡,是天上人間極少的絕美的女子。
5、容色絕麗,肌膚勝雪、秋波流轉,嬌腮欲暈,雖然年齒尚稚,實是生平未見的絕色——白衣勝雪,眉目如畫,豐姿綽約,明艷無儔,生平未見,清風中白衫微動,猶如一朵百合花在黑夜中盛開;蛾眉斂黛,嫩臉勻紅,口角間淺笑盈盈,麗容無儔,又帶著三分天真爛漫,更增嬌媚,只見日光淡淡的射在她臉頰之上,真是艷如春花,麗若朝霞,嬌美中略帶靦腆,更增風致;白玉般的臉上透出珊瑚之色,肌膚勝雪,眉目如畫,憑虛凌空的站在崖邊,就似一枝白茶花在風中微微晃動;艷如海棠、美勝白玉…… ========== 1、金欄白的善篸差,雙鳳夜伴江南棲。十洲人聽玉樓曉,空向千山桃杏枝。
——陳陶《鏡道中吹簫》 2、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3、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掩銀屏,垂翠袖。
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 4、詩詞名句網,搜索”吹簫“,有不少名句。
==========。
五、古詩中描寫吹簫的詩句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蘇軾《赤壁賦》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風驂不駕纓,翼人立中庭。
簫管且停吹,展我敘離情。【漢樂府《七日夜女歌》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 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掩銀屏,垂翠袖。
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 【納蘭容若《鬢云松令》。
六、描寫“女子吹笛”的詩詞有哪些
描寫“女子吹笛”的詩詞有
1.《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2.《寄揚州韓綽判官》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3.《臨頓兒》
年代: 清 作者: 吳偉業
臨頓誰家兒?生小矜白皙。
阿爺負官錢,棄置何倉卒!
貽我適誰家,朱門臨廣陌。
囑儂且好住,跳弄無知識。
獨怪臨去時,摩首如憐惜。
三年教歌舞,萬里離親戚。
絕技逢侯王,寵異施恩澤。
高堂紅氍毹,華燈布瑤席。
授以紫檀槽,吹以白玉笛。
文錦縫我衣,珍珠裝我額。
瑟瑟珊瑚枝,曲罷恣狼藉。
我本貧家子,邂逅道拋擲。
一身被驅使,兩口無消息。
縱賞千萬金,莫救餓死骨。
歡樂居他鄉,骨肉誠何益!
4.《臨江仙·秦樓不見吹簫女》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秦樓不見吹簫女,
空馀上苑風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
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
瓊窗夢□留殘月,
當年得恨何長。
碧闌干外映垂楊,
暫時想見,如夢懶思量。
5.《虞美人·玉簫吹遍煙花路》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玉簫吹遍煙花路,小謝經年去。
更教誰畫遠山眉,
又是陌頭風細、惱人時。
時光不解年年好,葉上秋聲早。
可憐蝴蝶易分飛,
只有杏梁雙燕、每來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