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紀念父親盡七的詩句
壹年了,我的父親大人!
紀念父親大人,我的思念!提起筆,我的心中一陣陣的痛,眼淚出來了。
一年了,我的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一年了!
今天是父親的祭日,一個充滿悲傷的日子!一年前的這一天,父親離開了我們,帶著無比的眷念和深深的痛苦離開了我們,從父親的眼光中我體會到他老人家是多么的希望和我們在一起啊,不舍,永遠的不舍啊!現在我滿是當時的情景,父親的疲倦,父親的病情,父親的希望,父親的痛苦。
全是痛苦,一個有生以來最大的不幸!
一年中,我時時想起父親,心中的痛苦我自己知道!
嗨,我沒有辦法!
懷念,永遠的懷念,一刻不會停留。
我想起朱自清的《父親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自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重新讀這篇文章,真是百感交集,好像自己寫的一樣,寫的就是我自己的父親。真的感受到了父親的背影,父親背影的傷悲、背影的一絲絲苦痛。父親的背影是偉大的,承擔著家庭的責任,一個人承擔著痛與快樂,這個背影包含了許多許多。
遺憾的是我不能再看見父親的背影了,永遠的留在心中了。此時我的淚水又出來了。
傷感,懷念,父親!
二、描寫父親的詩句
父愛如山 題記:如果我是一棵草,那么是父親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腐朽在我的根下,讓我茁壯的成長;如果我有腳,那么我走過的每條路上都有父親身體鋪就的碎石,而讓我走得更加踏實;如果我能站起來,那么他一定是站在父親的肩頭。
親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載著對歲月的眷戀,和對往事的纏綿。虬勁的枝蔓里,寫滿了思念、寬容、等待,凝聚了過去、現在、未來。
親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繪著春天最美的畫卷,夏日里瑰麗的詩篇。博大的胸懷里,貯藏著憧憬、思念、眷戀,充滿著歡樂、關愛、希冀。
親情,是一條金絲帶,讓心相擁,讓愛匯集。歷史分不開,歲月剪不斷,千年萬年尋覓覓,天涯、咫尺緊相連。
我已經不記得上面的話是誰說的,只記得在那個寒冷的冬夜,將這張泛黃的紙壓在了屬于自己的書桌玻璃下。也許我不曾細細去品味當中的含義,要不是這期的文字秀圍繞著親情或許我已經忘記了這張名為《親情》的文章。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看法有著不同的變化,當然我也不例外。人間有情:親情、愛情、友情,三者均為重要,無法想象失去親情會是什么樣的? 小時候總覺得父親疼愛自己是很正常、理所應當的事,也許父親對我的付出只有等我有一天成為父親的時候才能真正的了解,真正的有所體會。
現在仔細看看《親情》,似乎才能模模糊糊的明白中間的含義。想起來真是有點心酸,小時候的淘氣沒少惹父親生氣,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和父親相處的時候卻不知道說些什么,在離開父親的日子里又日夜思念著他,這幾年來看著父親日漸蒼白的頭發,心里就不是個滋味。
父親是一個做事踏實,待人誠懇,勤奮樸實,正直忠誠的人。父親的愛不善于言表,只能用心才能去體會。
小時候父親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什么都會做,什么都能做,小時候還立志長大象父親一樣做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我的一生是勞累的!為你,為了這個家!”在小時候父親曾經笑著對我說過這一段話,小時候的我望著天真的臉笑著看著父親卻無法去體會。
有父親才有這個家,父親用他的雙手支撐起了整個家庭,那個時候媽媽體弱多病,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可以說父親一直以來都辦演著父親母親的雙重角色,無論是洗衣做飯,還是輔導我和姐姐的功課都由父親一人包辦,另外還得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我是吃著父親弄的飯菜長大的, 記憶中很好記得父親流淚,就算是病魔侵略下也沒看到過父親的眼淚,總以為父親不會哭,至少不會當著我的面哭泣。
那是我讀初一時,奶奶去世了,父親怕我讀書不行以后無法找到工作,從大伯他們手里將祖屋的繼承權買了下來進行了改建。父親忙著工作忙著改建祖屋,無法對我進行照顧,姐姐去外地讀書去了,諾大一個家里只留下我一個人。
生性淘氣的我趁家里人不在的時候將以前父母給我的零用錢取出好好的瘋狂了一番,天天跟著同學東跑西走,買零食、打游戲、滑旱冰,接連幾個通宵不回家。依稀記得那個星期二的早上,校門外走來一個熟悉的身影,沒錯就是他我的父親,看著父親疲倦的身軀,仿佛一時間蒼老的許多許多,父親看著我久久沒有說什么。
我知道父親的眼神在對我說些什么,仿佛在問我為什么幾天都沒有回家?空氣凝結了,時間停止了,臨走時父親說了一句:“這幾天我和你媽都沒空照顧你,你又瘦了!”當父親轉身而去的時候,我看到父親眼角那顆晶瑩剔透的淚滴,父親哭了,從未在我面前哭泣的父親哭了,這給我一個極大震撼,現在想直來心都有點隱隱做痛。無論我做錯什么事,父親從來不打我,不罵我,都是耐心的教育我,給我講道理。
因為父親這顆眼淚給我的震撼,我收斂了很多,也從那時候懂得了很多。 在我生平第一次遠離故鄉去外地讀書的前一天晚上,父親跟我說了許多許多,千叮嚀萬囑咐。
長那么大,從未和父親有過深淡,一直到深夜我才在父親的語音中合衣睡下,我感覺到父親并沒有起身離開,靜靜的看著我,看著這個讓他疼愛一生的兒子。
。..那晚我覺得很溫暖、很安全。
..事后從母親的話語中我才知道那天晚上,父親一夜沒有合眼,看著我這個即將遠離他的兒子,在我走后,父親也總是在深夜想起我,難以入眠,怕身在異鄉的我不習慣。而我呢,卻正如那脫離籠子里的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不知道是多么的愜意,卻萬萬無法想到父親的擔心。
二00二年我都已經工作了,姐姐來到我工作的城市出差,久不見面的姐弟倆有著說不完的話語,我卻總覺得姐姐似乎有什么要跟我說,話到嘴邊卻又收了回去。我看出來了,在我的再三追問了,我才知道父親早在一個多星期前患了腦血栓,導致那晚的短暫性休克,深夜4點住進醫院進行搶救,而父親為了我安心工作,阻止母親和姐姐告訴我這個消息。
腦血栓?這尤如晴天霹靂,我再次深深感到父親的年齡大了。向老總請了假,收拾包袱和姐姐一道回家探望父親。
再見父親的時候,父親顯得很驚訝,但看看我身后的姐姐,父親一切都明白了。“你怎么回來了?”“姐姐不說你病我,我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沒什么,一點小病而以,用得著嗎?跟你說了,我怕你工作分心。”
父親的腦血栓病已經穩定了,但卻留下了后遺癥---走路不再那么。
三、關于孝順父母的七言絕句古詩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9.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 “(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 “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 “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四、關于父親的詩句有哪些
《格言對聯》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
《格言對聯》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跋涉著的希望——
如塵
《
》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詩經》
,
《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
》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南北朝》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詩經》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
《父親的愛》
,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五、關于感恩父母七言古詩
1. 《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2. 《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3.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