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醫者行善的散文詩句
1、蕩寇志·第一百十四回
據云公子粗述大概,情形兇多吉少,恐小生前去,亦屬無益。今且盡心謀干,事不宜遲,須火速前往。”天彪、希真齊聲道:“全仗先生妙手回春。”孔厚道:“那一位將軍同小生一行?”天彪對希真道:“此非仁兄不可,一者可與劉親家商議破敵之計,二者探劉小姐之病。
2、雍正劍俠圖·第六十九回
”老俠石金聲跟洪爺都過來了:“良兒!”“二位師伯,我好啦!”“可不是嘛。你叫好幾千大青蝎子給蜇了。說真的,不是韓仙長妙手回春,焉有賢侄你的命在?!”“我謝謝韓仙長!”“無量佛!不用謝。這沒什么!”大家伙兒這才放心。一塊吃飯,酒過三巡,菜。
3、《蕩寇志》第一一四回:“劉小姐之病,據云公子粗述大概情形,兇多吉少。恐小生前去,亦屬無益……天彪、希真齊聲道:‘全仗先生妙手回春。’”
4、《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什么‘妙手回春’,什么‘是乃仁術’,匾上的字句,一時也記不清楚。”
5、《贈醫者花道人》 宋代詩人黃庚藜 “杖橫肩過竹扉,半挑藥籠半挑詩。笑予盤礴山云裹,泉石膏盲作歷醫。”
二、描寫醫生的詩句
救死扶傷 華佗再世 妙手回春 懸壺濟世 杏林春暖 大醫精誠 回春妙手 回春之術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術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醫殺人 著手成春 華佗在世 在世華佗 懸絲切脈 "大醫精誠"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
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來贊譽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
相傳三國時,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種植杏樹。
幾年以后,被治愈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余萬株,蔚然成林。每當杏熟的時候,董奉便貼出告示,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谷來換杏。
然后董奉又將收到的稻谷,悉數用于救濟窮苦百姓。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
從這以后,"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懸壺濟世” 《后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
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
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
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
后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志。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人贊回春手----醫傳蓋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藥銀針除病魔 辛勞采得山中藥----克奮醫活世上人 誰曰華佗無再世----我云扁鵲又重生 有緣善寫紅十字----立德常學白求恩 銀針憑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藥----煉成九轉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時春 欲向市中求妙藥----須知海內有奇方 無影快刀除隱患----有方奇術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醫手----東亞何曾見病夫 熱情迎來蹣跚友----高興送歸健步人要么醫生說的名言: 白求恩:醫生坐在家里等病人來叩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今后的戰斗口號是,前線去,到傷員那里去,哪里有傷員,我們就到哪里去! 土里沒有種子,長不出小米來,身體里沒有血,生命就會發生危險,傷員身體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補給他們,才能把他們醫好,從一個健康人的身上,取 — 點兒血,對于身體并沒有妨礙,因為他能很快給自己補上,如果我們能用自己的血救活一個戰士,勝于打死十個敵人。 你們不要以為奇怪,為什么三萬里以外,地球的那一邊象我這樣的人要幫助你們,你們和我們都是國際主義者,沒有任何種族,膚色、語言、國家的界限把我們分開。
三、請問古詩中形容醫者的無私情懷的詩句
1、講誠信, 愛崗敬業,精益求精, 救死扶傷醫德高。
2、“杏林春暖”、“譽滿杏林”這類的話語贊美像董奉一樣的具有高尚醫風的蒼生大醫。
3、“橘井泉香”典故的也與醫有關。典故說的是西漢時湖南有位叫蘇耽的道人,身懷絕技,對母親極為孝順,后得道升仙。在成仙前,蘇耽囑咐母親,明年將有瘟疫流行,到時可用庭中井水與橘葉治療。。“橘井泉香”一詞與上述“杏林春暖”、“懸壺濟世”一樣,在中醫學界膾炙人口,醫家常常以“橘井”一詞或橘、杏并用來為醫書取名,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好象沒有什么現成的詩句,編兩句:
懸壺濟世,精益求精橘井泉香。
杏林春暖,救死扶傷醫德高尚。
嘿嘿,要是需要橫批的話,“妙手回春”如何?
四、有沒有哪些贊美醫生醫的古詩詞
1、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釋義:人的生命非常重,無價可比擬,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黃帝內經》
釋義:不是學醫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識不能傳授,這就是醫德。
3、受病有淺深,使藥有重輕。度其淺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輕重,錙銖不可偏。——宋·史堪《史載之方》
釋義:生病有嚴重和輕之分,用藥有多少之分,這個判斷和用藥的多少不能夠有一絲一毫的偏差。
4、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 ——晉·楊泉《物理論》
釋義:凡是醫生,不是有仁德的人不可以托付,不是十分聰明不明白道理的,不能信任,不是十分廉潔淳樸的,不能夠相信。
5、凡為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宋·《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釋義:只要是醫生,凡是有人請求,不管有多遠都一定要去救人。
6、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釋義:要有救人的志向,學習要多方面的學習,不能看不起其他人。
7、不可過取重索,但當聽其所酬。如病家赤貧,一毫不取,尤見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醫學入門》
釋義:去救人不能夠過多的索取報酬,人家有多少給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貧寒額不收取報酬,這是有仁愛的醫者。
8、“蓋醫之為道,所以續斯人之命,而與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元·王好古《此事難知·序》
釋義:學醫就是一種修道,要救人的命,而修自己的德。
9、“醫道微也,非絕欲無私,通神于微妙之鄉。”——清·王士雄《潛齋醫話·醫鑒》
釋義:醫德并不難,只要摒棄自己的私欲,就可以學習到什么是醫德。
10、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醫,芳垂萬世。 ——明·龔信《古今醫鑒》
釋義:救人一命,將人救活,這個恩德就如同天地一般,這樣的醫生,才應該流芳百世,為世人知曉。
以上供參考。
五、關于醫生的詩句或名言有哪些
1、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
——陳夢雷 2、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倪士奇《兩都醫案北案》 3、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為醫矣。
——王秉衡《重慶堂隨筆卷上論治案》 4、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
——孫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5、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脈經序》 6、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發,可不慎歟!——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癥最忌服表藥》 7、夫醫誠難知,知之不精,則罪更甚于不知。
——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貫眾》 8、蓋醫學通乎性命,知醫則知立命。——趙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9、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
——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10、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
——吳瑭《溫病條辨自序》 11、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梁拓軒《癘科全書自序》 12、夫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
——趙宜真《秘傳外科方總論》 13、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陳士鐸《洞天奧旨卷十六勸醫六則》 14、一人生死,關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吳尚先《理渝駢文續增略言》 15、學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有準繩。
——張畹香《張畹香醫案卷上》 16、蓋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徐靈胎《醫貫砭卷上傷寒論》 17、學醫業者,心要明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
——吳謙等《醫宗金鑒運氣要訣》 18、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
——趙晴初《存存齋醫話稿序》 19、醫以濟世,術貴乎精。——吳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六、描寫傳承醫學人物的詩句
●敬畏生命,是醫生的第一品格。
●醫為仁術,必具仁心。
●博學而后成醫,厚德而后為醫,謹慎而后行醫。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
●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不可。
●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
●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
潔純良,不可信也。
●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沒有安全的藥物,只有安全的醫生。
●弄清楚得病的是什么人,比弄清楚一個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技術與人文是醫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技術,醫學沒有軀干;
沒有人文,醫學沒有靈魂。
●醫學治療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療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
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
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醫者救人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