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聯系觀點的名言
一著不慎,全盤皆輸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天地萬物雖然形態各異,但它們在本源上是相同的."無,名天地始; 有,名萬物母。 常無,欲觀其妙; 常有,欲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道德經》第一章友誼是一種溫靜與沉著的愛,為理智所引導,習慣所結成,從長久的認識與共同的契合而產生,沒有嫉妒,也沒有恐懼。 ——荷 麥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紀伯倫真友誼象磷火——在你周圍最黑暗的時刻顯得最亮。 ——D.M.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
——華盛頓摯友如異體同心。 ——亞里士多德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愛因斯坦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紀伯倫對眾人一視同仁,對少數人推心置腹,對任何人不要虧負。
——莎士比亞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 ——巴爾扎克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爾扎克相識與友誼的關系恰似調情之于戀愛——興奮,但卻又不滿足。 ——亞歷克·沃友誼是靈魂的結合,這個結合是可以離異的,這是兩個敏感,正直的人之間心照不宣的契約。
——伏爾泰只有對于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歡慰。 ——培根沒有比無知的朋友更危險的了。
還是有聰明的敵人為好。 ——拉封丹柔和的態度對于一顆被人輕蔑的心的確是很大的安慰。
——羅曼·羅蘭朋友間有誤會應當坦率地交換看法,不可背地誹謗;有過失應當面規勸之,在背后則應贊揚他的優點 。 ——貝原益軒幫助朋友,以保持友誼;寬恕敵人,為爭取感化。
——富蘭克林人們結成友誼的原因很多,有出于自然的,也有出于契約的,有出于自身利益的,也有出于共同志趣的。 ——杰·泰勒把友誼限于兩人范圍之內的人,似乎把明智的友誼的安全感與愛的妒嫉和蠢舉相混淆。
——亞當·斯密為朋友死不難,難的是找一個值得為他死的朋友。 ——姆霍因為有利可圖才與你結為朋友的人,也會因為無利可圖而與你絕交。
——塞內加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人,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嘗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 ——羅曼·羅蘭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個:判斷他們的時候不要急躁。
——圣佩韋能對你開懷直言的人,便是你的摯友。 ——博斯威爾要更多去探望處在危難中而不是正在走紅的朋友。
——開倫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壞,只要你自己問心無愧,你也不會沒有朋友的。 ——夏洛蒂·勃朗特開誠布公與否和友情的深淺,不應該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
——巴爾扎克生活中遇到大憂大患,友誼應該是有效的安慰。 ——巴爾扎克友誼是精神的默契,心靈的相通,美德的結合。
——彭威廉我不愿意把我們之間的友誼比作鐵鏈;因為鐵鏈也許會被雨水銹蝕,或被倒下來的樹砸斷。 ——彭威廉友誼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個朋友展示我們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拉羅什夫科友情是平等的人之間,離開利害關系所結的交際,而欺詐卻是暴君和奴隸之間的卑鄙關系。 ——歌爾德斯密斯別有寄托的友誼,不是真正的友誼,而是撒入生活海洋里的網,到頭來空收無益。
——紀伯倫 但愿老天爺讓我們別交上愚蠢的朋友,因為殷勤過分的蠢才比任何敵人還要危險。 ——克雷洛夫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史記》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王通什么樣的人,交什么樣的朋友。
——歐里庇得斯想與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 ——普菲費爾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要尊重你的朋友,并且要跟人家講信用。 ——《圣經后典·便西拉智訓》人最大的愛無過于為朋友獻身。
——《新約全書·約翰一書》為朋友提供方便也即為自己做好事。 ——伊拉斯漠當你的朋友向你傾吐胸臆的時候,你不要怕說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瞞住你心中 的“可”。
當他靜默的時候,你的心仍要傾聽他的心;因為在友誼里,不用言語,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無聲的喜樂中發生而共享了。 ——紀伯倫真正的友誼總是預見對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
——莫洛亞。
二、有關實踐 聯系發展矛盾的詩句
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2、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風景綺麗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風貌的秋江晚景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是統一的。
4、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5、梅雪爭春不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分析矛盾時,既要看其共同點,又要看各自的特點
6、造物無情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聲——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
7、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聯系的觀點
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矛盾的普遍性
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10、古歌新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 ——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不可因循守舊
古詩與哲學2008-08-31 20:04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陸 游
此詩揭示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原理。學習書本知識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唐) 李 賀
詩中嘲諷了脫離實際、華而不實的文章毫無用處,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并指導實踐,那種不為實踐服務的認識毫無意義。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消盡國魂空。
(清) 梁啟超
此詩說明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反之,則阻礙事物的發展。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唐) 羅 隱
香州長徑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唐) 陸龜蒙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唐) 自居易
這組詩包含了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原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如果只停留在現象上,認識就會流于膚淺和片面。前兩首說明,吳王夫差窮奢極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國,把吳亡歸罪或歸功于西施的認識,是片面膚淺、有失公允的。第三首說明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偽,就難以抓住事物的本質。
吾聞池中魚,不識海水深。
吾聞桑下女,不識華堂陰。
(唐) 于 賁
此詩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受實踐制約的道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含有聯系觀原理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