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瑞雪的詩句
描寫瑞雪的詩句有:
1、同云遙映嶺,瑞雪近浮空。——陳張正見《玄圃觀春雪》
2、今瑞雪頻降,來年必豐。——韓愈《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
3、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羅鄴《梅花》
4、瑞雪落紛華,隨風一向斜。——盧延讓《雪》
5、瑞雪便應平地尺,野梅又報一年春。——陸游《歲未盡前數日偶題長句》
6、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復古《除夜》
7、朔風動地似奔雷,瑞雪飛飛偏九垓。——李洪《雪》
8、瑞雪,指應時而下的雪量適中的雪。適量的雪能殺蟲保溫,又能提供莊稼水分,而不會壓垮莊稼。民間有“瑞雪兆豐年”的諺語,解釋為: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意指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9、人們更是喜歡下雪,一旦見到白雪漫天飛舞,地上堆著厚絨絨的積雪時,就預感到了來年的豐收喜悅。實際上就是人們發自內心對雪的贊嘆,也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
二、帶有“瑞雪”詩句有哪些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出自:梅花 唐代:羅鄴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出自:除夜 宋代:戴復古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
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瑞雪驚千里,同云暗九霄
出自:雪 唐代:李嶠
瑞雪驚千里,同云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動,臨歌扇影飄。大周天闕路,今日海神朝。
卷地朔風凜凜,漫天瑞雪霏霏
出自:西江月 宋代:張掄
卷地朔風凜凜,漫天瑞雪霏霏。園林萬不變枯枝。因甚松篁獨翠。
只為春花競發,卻教秋葉爭飛。若無榮盛便無衰。悟此方名達理。
1. 梅花 唐代:羅鄴
譯文
一簇簇梅花綻放壓低枝頭,不用翻山越嶺到處栽種,隨處都可成活。
只是權貴之家卻看不到梅花的堅毅品性,和煦的春風遲遲不肯到來。
注釋
五侯:泛指權貴之家。
2. 除夜 宋代:戴復古
注釋
殘臘:殘冬。古時農歷十二月為臘月。
頌椒:贊美酒香。椒,用椒浸制的酒。《荊楚歲時記》:“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芳,故采花以貢樽。“
三、關于瑞雪的詩句
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3、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云《別詩》4、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書懷》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對雪》
6、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趙嘏《喜張沨及第》7、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盧梅坡《雪梅·其一》8、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楊基《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
四、贊美瑞雪的詩句
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艷。(呂本中)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這三句詩句,是巧妙地運用了雪與梅花在顏色、季節以及她們給人以春天來臨的希望上,進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寫。我們也可以借鑒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關的事物,通過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寫具體逼真。
2、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羅萬朵云。(元稹)
——這兩句詩的前半部分,描寫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足不出戶的惡劣天氣。但是,詩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過自然景色抒發的情感,卻是積極向上的,作者通過'千株玉、萬朵云、瓊枝',把北國的冬天變得溫情脈脈,不在因雪而凌厲肅殺。作者把自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表達的具體貼切。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必須與自己豐富的心理世界結合起來,才能真切感人。
3、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
——雪與春天,這是我們對諸多寫雪的詩句最熟悉的。這幾句詩,表達了作者飽滿的熱情和樂觀的人生觀。作者利用詩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畫卷,提示我們聯想春天的美麗,正是文學作品對人思想的啟迪。
4、燕上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這是李白直接描寫大片雪花的詩句,我們可以直接引用來描寫雪。我們要學習詩人通過細致觀察、進行形象刻畫的創作品質。
5、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作)
——這是作者經過大膽的想象,把雪寫成是天上一場激戰而飄下的龍鱗,賦予雪以俠客的性格。在環境氛圍和心理感覺與之相適應時,可引用這比較獨特詩句。
五、含有雪字的詩句有哪些
1、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出處:唐代李白《將進酒》
解析:意思是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早晨還是青絲到了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這首詩十分形象的體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全詩氣勢豪邁,感情豪放,言語流暢,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2、靖康恥,猶未雪。
出處:宋代岳飛《滿江紅·寫懷》
解析: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聳聽,必定搜索劍拔弩張之文辭,以引動浮光掠影之耳目。
3、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出處:近代**《卜算子·詠梅》
解析:意思是風風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艷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出處:唐代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解析:此詩是作者最負盛名的邊塞詩佳作之一,作于唐天寶十四載(755),時作者任職于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使封常清幕中。詩描寫塞外雪天冰地壯麗景象。全篇充滿奇情妙思,給人以瑰異壯美的感受。武判官,不詳。
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處:唐代柳宗元《江雪》
解析:意思是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六、描繪雪的詩句
望雪 李世民 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
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晚雪吟 孟郊 貧富喜雪晴,出門意皆饒。
鏡海見纖悉,冰天步飄飖。 一一仙子行,家家塵聲銷。
小兒擊玉指,大耋歌圣朝。 睿氣流不盡,瑞仙何?榱取J賈?疑£找梢燉裾小? 市井亦清潔,閭閻聳??i。
蒼生愿東顧,翠華仍西遙。 天念豈薄厚,宸衷多憂焦。
憂焦致太平,以茲時比堯。 古耳有未通,新詞有潛韶。
甘為酒伶擯,坐恥歌女嬌。 選音不易言,裁正逢今朝。
今朝前古文,律異同一調。 愿于堯琯中,奏盡郁抑謠。
雪 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早春詠雪 王初 句芒宮樹已先開,珠蕊瓊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時來。
春雪 劉方平 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東。
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軒轅臺。 評:豪邁不 羈 ,又極度夸張,這是典型的李白詩歌風格。
—唐 李白《北風行》。 但覺衾綢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評:深夜忽然覺得被窩里陣陣發冷,不知院子里已落滿雪花。雖是詠雪,卻不露一個“雪”字,實在堪稱絕妙。
————唐 杜甫《歲晏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評:比喻新奇,令人叫絕。
————唐 岑參《白雪歌頌武判官歸京》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 盧梅坡《雪梅》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注: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程雪花。 ————唐 高駢《對雪》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唐 李商隱《對雪二首》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元 黃庚《雪》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嶺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冬云》 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 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艷(呂本中) 3、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4、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羅萬朵云。
(元稹) 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 6、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 7、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8、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9、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 10、燕上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11、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12、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作) 13、簾外雪初飄,翠幌香凝火未消。
獨坐夜寒人欲倦,迢迢,夢斷更殘倍寂寥。(沈佩) 14長安喜雪 唐 朱灣 千門萬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
全似玉塵消更積, 半成冰片結還流。光含曉色清天苑,輕逐微風繞御樓。
平地已沾盈尺潤,年豐須荷富人侯。 15、出山逢耿?? 唐 盧綸 云雪離披山萬里,別來曾住最高峰。
暫到人間歸不得,長安陌上又相逢。 16、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17、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18、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9、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21、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22、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2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24、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5、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26、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韓愈《春雪》 27、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28、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
宋?楊萬里《觀雪》 29、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唐?李賀《十二月樂辭?十一月》 30、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宋?辛棄疾《和廓之雪》 31、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32、開門枝鳥散,一絮墮紛紛。
宋?司馬光《雪霽登普賢閣》 33、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唐?呂巖《劍畫此詩于襄陽雪中》 34、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
元?華幼武《春雪》 ; 35、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蘇軾《和田國博喜雪》 。
雪: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
七、形容瑞雪的詩句
一,晉聯句詩 謝太傅寒雪日集兒女講論文義事,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紛紛何所似”,兄子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便可以看作是韻同義貫的詠雪聯句詩。
賞析: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
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 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
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二,南朝梁吳均有一首《詠雪》五言詩,近于律體,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賞析:全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極有韻致,不論是寫雪的動態美“如霧轉”,還是寫雪的靜態美“似花積”,都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三,岑參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賞析:此為千古傳誦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四,韓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賞析:這首詠早春飛雪的小詩構思新巧,獨具特色,出奇制勝。頭兩句寫的是新年已過,卻見不到芬芳的鮮花的影子。
早春二月,人們出門去驚奇地發現地上已長出了一點草芽。度過漫漫寒冬的人們盼望早些見到春色,“都”正表現出人們盼春之切與毫不見春之音訊的怨悵。
“驚”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將來臨時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