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有青梅二字的古詩
長干行 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預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點絳唇 李清照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訴衷情 晏殊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
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回繡袂,展香茵。
敘情親。此情拼作,千尺游絲,惹住朝云。
二、與青梅有關的詩句
1、卻把青梅嗅 宋 李清照 《點絳唇·蹴[1]罷秋千》2、葉底杏青梅小 宋 晏幾道 《清平樂·千花百草》3、妾弄青梅憑短墻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4、青梅已綴枝 唐 白居易 《偶作》5、青梅煮酒斗時新 宋 晏殊 《訴衷情·青梅煮酒斗時新》6、綠陰滿地青梅小 宋 歐陽修 《漁家傲·四月芳林何悄悄》7、青梅細雨枝 宋 杜安世 《菩薩蠻·游絲欲墮還重上》8、葉底杏青梅小 宋 晏幾道 《清平樂·千花百草》9、青梅又是花時節 宋 李之儀 《菩薩蠻·青梅又是花時節》10、粉墻閑把青梅折 宋 李之儀 《菩薩蠻·青梅又是花時節》11、登俎青梅的皪 宋 葛勝仲 《西江月·瑞獸香云輕裊》12、綠成陰、青梅如豆 宋 黃庭堅 《驀山溪 贈衡陽妓陳湘》13、冷酒青梅寒食近 宋 賀鑄 《木蘭花/玉樓春》14、謾摘青梅嘗煮酒 宋 謝逸 《望江南/憶江南》15、圍坐賭青梅 宋 陳克 《菩薩蠻·池塘淡淡浮鸂鶒》16、見弄青梅初著、翠羅裙 宋 朱敦儒 《南歌子·住近沈香浦》17、青梅結子時 宋 蔡伸 《菩薩蠻·朝來一陳狂風雨》18、與持青梅酒 宋 曹勛 《花心動·密幄陰陰》19、青梅老盡櫻桃熟 宋 韓元吉 《菩薩蠻·墻根新筍看成竹》20、看青梅下有 宋 王質 《滿江紅·慘淡輕陰》21、枝上青梅小 宋 趙長卿 《虞美人·冰塘淺綠生芳草》22、還記取、青梅如彈 宋 辛棄疾 《滿江紅·折盡荼》23、杏青梅小 宋 程垓 《水龍吟·夜來風雨匆匆》24、葉底青青梅勝豆 宋 趙師俠 《滿江紅·去去春光》25、密葉著青梅 宋 劉過 《水調歌頭·春事能幾許》26、摘青梅 宋 姜夔 《鷓鴣天·曾共君侯歷聘來》27、有青梅薦酒 宋 戴復古 《沁園春·一曲狂歌》28、青梅小 宋 洪咨夔 《滿江紅·送雨迎晴》29、青梅如豆 宋 吳文英 《燭影搖紅·新月侵階》30、青梅已老 宋 吳文英 《三姝媚》31、漸青梅初熟 宋 陳人杰 《沁園春·過了梅花》32、偷摘青梅推病酒 宋 陳允平 《漁家傲·日轉花梢春已晝》33、雨壓青梅損 宋 劉辰翁 《虞美人·輕衫倚望春晴穩》34、青梅落 宋 劉辰翁 《滿江紅·鶯語依然》35、卻把青梅嗅 宋 無名氏 《點絳唇·蹴罷秋千》36、青梅自墮時有聲 宋 陸游 《即事》37、煮酒青梅次第嘗 宋 陸游 《初夏閑居》38、青梅薦煮酒 宋 陸游 《春晚雜興》39、綠陰低處結青梅 宋 裘萬頃 《次余仲庸松風閣韻十九首 其十三》40、青梅不厭綠杯深 宋 李石 《扇子詩》。
三、與“青梅”有關的詩句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拾蕊人稀紅漸少,葉底杏青梅小。
四月芳林何悄悄。綠陰滿地青梅小。
青梅又是花時節。粉墻閑把青梅折。
笑語酴醿下。圍坐賭青梅。
困從雙臉來。1.《點絳唇·蹴罷秋千》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注釋】:(明代楊慎編《詞林萬選》首標此詞為李清照作,而明代楊金刊本《草堂詩余》又題作蘇軾詞,明代陳耀文編《花草粹編》等又作無名氏作品。)
[1]蹴(cù):踏。[2]慵整:懶整。
[3]見有人來:一作見客入來。[4]襪刬(chǎn):穿襪行走。
此詞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2.《清平樂·千花百草》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歸了。
拾蕊人稀紅漸少,葉底杏青梅小。小瓊閑抱琵琶,雪香微透輕紗。
正好一枝嬌艷,當筵獨占韶華。 3.《漁家傲·四月芳林何悄悄》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四月芳林何悄悄。
綠陰滿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
爭語笑。亂絲滿腹吳蠶老。
宿酒半醒新睡覺。皺鶯相語匆匆曉。
惹得此情縈寸抱。休臨眺。
樓頭一望皆芳草。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出生于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市涪城區內),祖籍:江西永豐,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謚 歐陽修像號文忠,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
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
4.《菩薩蠻·青梅又是花時節》 年代: 宋 作者: 李之儀 青梅又是花時節。粉墻閑把青梅折。
玉登偶逢君。春情如亂云。
藕絲牽不斷。誰信朱顏換。
莫厭十分斟。酒深情更深。
5. 《菩薩蠻·池塘淡淡浮鸂鶒》 年代: 宋 作者: 陳克 池塘淡淡浮鸂鶒。杏花吹盡垂楊碧。
天氣度清明。小園新雨晴。
綠窗描繡罷。笑語酴醿下。
圍坐賭青梅。困從雙臉來。
四、含有“梅”的詩句有哪些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宋 · 王安石《梅花 / 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 宋 · 趙師秀《約客 / 有約》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唐 ·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 宋 · 曾幾《三衢道中》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 宋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挼盡梅花無好意 —— 宋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 宋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 唐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 五代 ·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 唐 · 張謂《早梅》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二》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 唐 · 李隆基《端午》
梅定妒,菊應羞 —— 宋 ·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 宋 ·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 宋 ·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 宋 · 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 宋 · 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 南北朝 · 鮑照《梅花落》
見梅不忍和花摘 —— 宋 · 程垓《憶秦娥·情脈脈》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 ·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黃鶴樓聞笛》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 宋 · 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唐 · 李商隱《憶梅》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 南北朝 · 何遜《詠早梅 /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梅萼插殘枝 —— 宋 · 李清照《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 宋 ·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 宋 · 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 宋 · 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 南北朝 · 佚名《西洲曲》
梅子黃時雨 —— 宋 · 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 明 · 王守仁《元夕二首》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 唐 · 杜甫《絕句四首》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 宋 ·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五、關于“青梅”的詩句有哪些
1.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2.千花百草,送得春歸了。
拾蕊人稀紅漸少,葉底杏青梅小。小瓊閑抱琵琶,雪香微透輕紗。
正好一枝嬌艷,當筵獨占韶華。 3.紅杏初生葉,青梅已綴枝。
闌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時。坐悶低眉久,行慵舉足遲。
少年君某怪,頭白自應知。 4.千花百草。
送得春歸了。拾蕊人稀紅漸少。
葉底杏青梅小。小瓊閑抱琵琶。
雪香微透輕紗。正好一枝嬌艷,當筵獨占韶華。
5.瑞獸香云輕裊,華堂繡幕低垂。人生七十尚為稀。
況是釣璜新歲。登俎青梅的皪,明闌紅藥芳菲。
天教眉壽過期頤。常對風光沈醉。
6.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裊裊,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
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
肯落誰人后。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
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
千里猶回首。 7.朝來著眼沙頭認。
五兩竿搖風色順。佳期學取弄潮兒,人縱無情潮有信。
紛紛花雨紅成陣。冷酒青梅寒食近。
漫將江水比閑愁,水盡江頭愁不盡。 8.臨川好,柳岸轉平沙。
門外澄江丞相宅,壇前喬木列仙家。春到滿城花。
行樂處,舞袖卷輕紗。謾摘青梅嘗煮酒,旋煎白雪試新茶。
明月上檐牙。 9.池塘淡淡浮鸂鶒。
杏花吹盡垂楊碧。天氣度清明。
小園新雨晴。綠窗描繡罷。
笑語酴醿下。圍坐賭青梅。
困從雙臉來。 10.住近沈香浦,門前蕙草春。
鴛鴦飛下柘枝新。見弄青梅初著、翠羅裙。
怕喚拈歌扇,嫌催上舞茵。幾時微步不生塵。
來作維摩方丈、散花人。
六、含有梅子的詩句
1、易義精于梅子真
唐
方干
《贈夏侯評事》
2、中庭自摘青梅子
唐
韓偓
《中庭》
3、手搓梅子映中門
唐
韓偓
《偶見(一作秋千)》
4、羅袖盛梅子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5、梅子熟猶分
明
筠隱遂
《懷圓印師兄》
6、桃花落盡梅子黃
明
李東陽
《題朱儀中雨圖》
7、沙氣半蒸梅子雨
明
劉溥
《送蔣知縣忠復任丹徒》
8、梅子漸肥梔子瘦
明
劉玉
《新春謾興》
9、勛業飄零梅子真
明
羅以明
《感興》
10、五月秋聲梅子雨
明
夢觀法師
《湘湖漫興寄獵微生》
11、處處勸耕梅子雨
明
明無名氏
《玉山道者還家詩》
12、梅子青酸鹽似雪
明
沈明臣
《蕭皋別業竹枝詞十首》
13、蘆筍正生梅子熟
明
沈一貫
《對月憶家園》
14、愁見墻頭梅子肥
明
沈周
《春歸曲》
15、試嘗梅子又生仁
明
唐寅
《和石田先生落花詩(二十首)》
16、五月雨晴梅子肥
明
文徵明
《五月》
17、梅子短墻羞擲果
明
楊基
《結客少年場行》
18、細雨鶯啼梅子綠
明
楊基
《喜客來》
19、梅子蛻花春事半
明
楊循吉
《初春山居還城卻寄支硎僧院》
20、開闔豈嫌梅子雨
明
虞堪
《看帆二首》
七、帶有“梅”的詩句有哪些
梅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里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后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冬日雜興 宋·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墨梅 宋·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香。 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后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