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知已,知音的詩句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
二、有關知音難覓的詩句有那些
1、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唐·韓愈《知音者誠希》
譯文: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實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與你分別。
2、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近現代·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
譯文: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里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3、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宋·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譯文: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琴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4、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譯文: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
5、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兩漢·佚名《西北有高樓》
譯文:不嘆惜錚錚琴聲傾訴聲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對那知音人兒的深情呼喚。
三、蘇軾“豪邁”的詩詞名句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蘇軾《和董傳留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 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 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 蘇軾《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
—— 蘇軾《虢國夫人夜游圖》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 —— 蘇軾《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
》文章乃余事,學道探玄窟。 —— 蘇軾《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撞鐘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 蘇軾《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 —— 蘇軾《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
四、蘇軾“豪邁”的詩詞名句
1.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2.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蘇軾《和董傳留別》
3.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4.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5.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 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6.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7.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8.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 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9.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 蘇軾《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10.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 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 —— 蘇軾《虢國夫人夜游圖》
12.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 —— 蘇軾《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
13. 文章乃余事,學道探玄窟。 —— 蘇軾《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
14. 撞鐘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 蘇軾《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
15. 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 —— 蘇軾《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
五、提到酒的表達的是豪邁之情的詩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思想感情:思鄉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 思想感情:仕途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瀚 思想感情:戰亂
昔年多病厭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淺.——錢惟演 思想感情:韶華易逝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 知音難求
醉里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煩惱.——時彥 思想感情:相思苦情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一杯還酹江月——蘇軾 思想感情:感懷歷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思想感情: 送別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 思想感情:友情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林黛玉 思想感情:興致
《漁家傲》中濁“酒”一杯家萬里 思想感情:思家念親
《江城子》中“酒”酣胸膽尚開張 思想感情:豪邁豁達
《破陣子》中“醉”里挑燈看劍 思想感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
六、有什么寫知己的詩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寒江獨釣圖
天涯何處覓佳音,
世路茫茫本無心。
無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須同生根?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小重山》岳飛
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高山流水覓知音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也難求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
只因覽勝探奇,不顧山遙水遠。合意客來心不厭,知音人聽話偏長。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伯牙不作鐘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輾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相識滿天下 知音有幾人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智氏矣。(《戰國策·趙策》)
知音吟
宋 邵雍
仲尼始可言無意,孟子方能不動心。
莫向山中尋白玉,但於身上覔黃金。
山中白玉有時得,身上黃金無處尋。
我輩何人敢稱會,安知世上無知音。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七、關于"海內天涯知己“的詩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原詩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文解釋】
三秦護衛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詞語解釋】
城闕:指京城長安。
輔:護衛。
三秦:項羽滅秦后,曾把關中地分為雍、塞、翟三個王國,史稱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游:在外地作官。
【詩文賞析】
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長安送別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縣令時所作的抒情詩。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為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雖為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表現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結構嚴謹,起承轉合章法井然,用樸素的語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