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太行山的詩句
1、唐 李白《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
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
白話文釋義:
北上之苦,是因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盤曲險峻,懸巖峭壁,上凌蒼天。馬足為側石所蹶,車輪為高岡所催,真是行路難啊。
2、元 劉因《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
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白話文釋義:
放目遠眺,太行山脈就像長長的磨刀石,黃河也縮成了帶子一般,它們都混跡于塵埃之間。用不著更生悲嘆,說那花兒開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3、唐 李白《行路難·其一》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白話文釋義: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 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4、漢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白話文釋義: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悲號。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
擴展資料:
1、《北上行》文學賞析:
此詩以巧妙的設問開篇:“北上何所苦?”為找到答案,詩人以沉痛的心情審視難民們繞行的太行山:“北上緣太行”,找到這因自然環境而致的第一個原因:“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山高路陡,車馬難行。
隨即又放眼廣闊的政治背景:“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
詩人找到了迫使人們遷徙的戰亂這一社會問題,是為另一個原因。雖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詩人卻無力為他們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筆觸描繪那悲慘的情景。
從“前行無歸日”到“饑飲零露漿”十二句,詩人描述了“北上行”人們的慘狀。接著“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詩人發出了長嘆,停下馬車,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這首詩筆觸極為細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繪災民圖時由環境而哭聲,由哭聲而身體,由身體而行動,莫不窮形盡相,給人以極深的印象。此時詩人對月揮杯的飄逸、抽刀斷水的豪邁,統統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兩眼含淚的悲哀與深切的同情。
2、《行路難》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
可是入京后,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
《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天寶三載(744年)離開長安時所作,詹锳《李白詩文系年》、裴斐《太白樂府舉隅》從之。郁賢皓《李白集》以為前兩首作于開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長安追求功名無成而歸之時,第三首作年不詳。
3、《苦寒行》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親征高干途中于鞍馬間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紹的外甥,又系其下屬任并州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時,因懾于曹操的武力而歸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舉兵反叛盤踞壺關口。為了平定北方,徹底鏟除袁紹勢力,曹操帶著連年征戰的疲勞,冒著北方冬春凜冽的寒風,翻越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又率師北上作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北上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行路難三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苦寒行
二、贊美太行山的詩句
1、《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
唐·李賀
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菉。 新橋倚云阪,候蟲嘶露樸。 洛南。
2、《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李隆基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白霧埋陰壑,丹霞。
3、《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爾言志》
唐·張九齡
孟月攝提貞,乘時我后征。晨嚴九折度,暮戒六軍行。日御馳中道,風師。
4、《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應制》
唐·蘇颋
北山東入海,馳道上連天。順動三光注,登臨萬象懸。俯觀河內邑,平指。
5、《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應制》
唐·張說
六龍鳴玉鑾,九折步云端。河絡南浮近,山經北上難。羽儀映松雪,戈甲。
6、《奉和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應制》
唐·張嘉貞
明發扈山巔,飛龍高在天。山南平對鞏,山北遠通燕。瞻彼岡巒峻,憑茲。
7、《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苗晉卿
金吾戒道清,羽騎動天聲。砥路方南絕,重巖始北征。關樓前望遠,河邑。
8、《途次望太行山》
宋·釋保暹
盤影遮空黑。愁生入望賒。高來難客路,深去斷人家。翠死寒溪水,香殘。
9、《題太行山石壁》
宋·無名氏
太行千里連芳草,獨酌一杯天地小。醉臥花間人不知,黃鶯啼破春山曉。
10、《過太行山》
宋·徐范
茫茫遠樹隔煙霏,獵獵西風振客衣。山雨未晴嵐氣濕,溪流欲盡水聲微。
11、《太行山行》
明·石珝
太行之山何崔嵬,巖幽谷隱藏風雷。漢軍已料騎士屈,魏武重嘆車輪摧。
三、描寫“太行山”的詩句有哪些
1,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
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
——出自唐代:李白《北上行》 白話文釋義:北上之苦,是因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盤曲險峻,懸巖峭壁,上凌蒼天。
馬足為側石所蹶,車輪為高岡所催,真是行路難啊。 2,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
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出自元代:劉因《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 白話文釋義:放目遠眺,太行山脈就像長長的磨刀石,黃河也縮成了帶子一般,它們都混跡于塵埃之間。
用不著更生悲嘆,說那花兒開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3,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難·其一》 白話文釋義: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 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4,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
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出自清代:陳維崧《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白話文釋義:晴日丘巒歷歷在目,就像美人的發髻。
遠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開滿田中,像濃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
5,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出自魏晉:曹操《苦寒行》 白話文釋義: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
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悲號。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
四、關于太行山的詩,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白居易)
去歲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歲暮春上巳,
獨立香山下頭。風光閑寂寂,旌旆遠悠悠。
丞相府歸晉國,太行山礙并州。鵬背負天龜曳尾,
云泥不可得同游。
苦寒行(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李賀)
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綠。
新橋倚云阪,候蟲嘶露樸。
洛南今已遠,越衾誰為熟?
石氣何凄凄,老莎如短鏃。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苗晉卿)
金吾戒道清,羽騎動天聲。砥路方南絕,重巖始北征。
關樓前望遠,河邑下觀平。喜氣回輿合,祥風入旆輕。
祝堯三老至,會禹百神迎。月令農先急,春蒐禮復行。
仍親后土祭,更理晉陽兵。不似勞車轍,空留八駿名。
扈駕西山(納蘭性德)
鳳翥龍蟠勢作環,浮青不斷太行山。
九重殿閣蔥蘢里,一氣風云吐納間。
熊虎自當馳道伏,蛟螭長棒御書閑。
黃圖此日論形勝,慚愧頻叨侍從班。
五、太行山美景句子
1、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地處晉豫兩省交界,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東南部,占地面積225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達74.9%。
被譽為“世界奇峽,天然氧吧”、“千里太行第一峽”。境內千峰競秀,萬壑爭奇,集雄、奇、險、幽、秀、美于一體,主要景點有紅豆峽、青龍峽、黑龍潭、紫團山等,繪成了一幅風光秀麗的壯美畫卷。
景區內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偉壯觀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2、這里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心馳神往的傳說。
景點有實有虛,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鬼斧神工,使景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映生輝。3、太行山八泉峽,氣勢恢宏雄闊、百泉掛壁吐珠的蓬山瑤臺八泉峽風景區以峽谷稱奇,以泉揚名。
峽長11公里,泉源300余處,飛瀑30余條。因其境內泉源豐富,主源有八道大水同出一地,故得八泉峽。
專家們確認,八泉峽屬“世界級極品旅游資源”,是“太行第一雄峽”。現已開發偉人峰、伯陽山、云崖棧、大瑤洼、八道水、野營探險區等風景區,100多個景點。
游人乘船能賞峽聞濤,登山可與鳥共舞,朝夕看日出日落,霧雨觀翠嵐靈光,被稱作“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觀、云中行”的黃金旅游線。置身其間,如入神話傳說中描寫的蓬萊仙山、瑤臺仙境一般。
八泉峽充分展現了大峽谷的神韻和雄偉。4、太行山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臺、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方山水風光的典型代表。
5、夜晚,峽谷河流的歌聲,在寂寞中漫游,好似夢在唱歌,與墜落閃耀的星沙交織,香云伸出柔軟的身軀,袒露輕薄的面紗,溫柔的倩影和山川瑰麗的景色,填滿廣袤的大地,世界已經入睡,清涼的微風吹進窗口,鮮花和星光編織笑語,寂靜的晚景,像淡薄的浮云,在藍天上,迸出瘋狂和虛偽,充實時辰,沒有花瓣和你夢一樣輕狂,話語油膩,猶如睡夢中驚醒涌動的嘴唇,欲望繁榮。6、置身太行山大峽谷,時見濃蔭蔽日,溪水潺潺,時聞飛瀑瀉銀,珍禽飛鳴;駐足山顛,可望星月游移,奇峰變幻,可瞰云海蒼茫,彩霞沐日,鬼斧神工,令人驚羨,雄奇險幽,嘆為觀止。
在這百里畫廊的宏篇巨制之中,各個峽谷景區又各自呈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尤以王莽峽之雅,八泉峽之雄,女媧洞之奇,最為引人入勝,令人流連忘返。7、太行山大峽谷名美,景亦不負其名。
沿峽而進,兩側懸崖矗立,峰巔怪石林立,傍岸古寺及傳說遺址猶存,懸天瀑布遙掛前川,崖間泉眼汩汩,石床流水淙淙,參天古木、珍稀樹種及各類植物遍布,間或還有最顯與外界氣息相通的品種極少的旅游紀念飾品的攤販們寂寞的偶爾吆喝著,唯見那紅豆串起的串串倒是被人不斷的擷取著。8、離陽光近了。
寂靜的大峽谷盤旋著鷹,鳴聲春意脈脈。在我的心與大峽谷之間,僅有的一層空氣被我無意地撥通了春天的電話。
電話的那一端流淌著城市的氣息。四月的風吹過大峽谷,古巖上的小草,依然水靈靈,灰暗苔蘚長出綠瑩瑩的花朵。
春天坐在蒼穹之下,聽流云濕濕的聲音掠過大峽谷時,灑下點點滴滴的情意,讓枯樹爆出蕾,讓雨有了一絲溫暖,讓風也有了一股涼爽。大峽谷啊,哪個吹笛的少年,隱隱約約吹奏出了少年更事的聲音,飄蕩在我的生命里,再也抹不去,此時,大峽谷已春意濃濃。
9、壺關太行山大峽谷景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懷于一體,可謂是風景迤邐,內蘊深厚。峽谷境內山明水靜,水為山添靈氣,山為水造雋永,山水祥和,共繪佳畫、共譜佳音。
10、披著落日的余輝,汽車漸漸地駛進了太行山大峽谷,隔窗眺望雄偉的太行山,蜿蜒的淅水河,眼前處處奇山麗水,這里的確是世界奇峽,天然氧吧。美麗的太行山,憧憬已久的我來啦!在橋上小鎮宿營一夜,天還沒亮我起身出行,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登高拍日出。
一會兒,遠眺壁立千仞的山頭,漫漫的出現了一條狹窄的、淡紅色的、彎曲的長帶,把天空和山頭隔成了兩半。接著,那條長帶卻慢慢的擴大,像一片紅云、像一片紅梅,淡紅色的光發亮了,它像天穹上不斷展開,把晨曦愈抬愈遠,而且把天空映紅了。
11、太行山大峽谷橫亙而綿延不絕的山脈雄渾而巍峨,絕非其它綿延的丘陵可比,猶如神龍見首而不見尾。遙望,千峰競秀,萬壑爭奇; 仰視,兩相對峙,有時甚或覺得兩廂之間觸手可及;俯瞰,竟有山高人為峰之感;縱觀,巍巍太行,蒼凝深邃。
很為特別的是,這里縱橫疊嶂的青石或黃石的山巒上山石裸露,沒有土壤覆蓋,但卻被蒼翠層染,我看到古樸而蒼翠的松柏從板塊構造的巖石中擠出并倔強而頑強的茂盛著。12、紅豆峽因峽谷中生長著成片珍稀樹種一一紅豆杉而得名。
很美的名字,總會令人不禁脫口而出大詩人王維的佳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其實天下。
六、關于歌頌太行山的詩歌
1、西風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鳥獨還。
兩鬢霜華千里客,馬蹄又上太行山。——《上太行山》明代:于謙 譯文:落日時分西風吹動草色間雜的勁草,氣清云淡,秋空中飛鳥獨還。
兩鬢白如霜雪的我在山道孤身跋涉,策馬奔行再次踏上太行山。 2、《苦寒行》 兩漢: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譯文: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
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悲號。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
溪谷荒涼人煙少,大雪紛紛漫天飄。抬頭遠望長聲嘆息,長途跋涉思緒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悶,真想東歸返回故鄉。水深橋斷難前進,大軍徘徊半路上。
行軍迷路失方向,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走啊走啊日久遠,人疲馬乏又渴又饑。
擔著行囊邊走邊砍柴,鑿冰煮粥充饑腸。想起那篇《東山》詩,深深觸動我的哀傷。
3、《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清代:陳維崧 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
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洺驛口,黃葉中原走。
譯文:晴日丘巒歷歷在目,就像美人的發髻。遠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
稗花開滿田中,像濃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昔日趙魏燕韓古國,往事歷歷在目,令人不堪回首。
悲風凄厲地吼著,中原大地枯枝敗葉到處飛舞。 4、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
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
——出自唐代:李白《北上行》 譯文:北上之苦,是因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盤曲險峻,懸巖峭壁,上凌蒼天。
馬足為側石所蹶,車輪為高岡所催,真是行路難啊。 5、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
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出自清代:陳維崧《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譯文:晴日丘巒歷歷在目,就像美人的發髻。
遠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開滿田中,像濃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