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詩句告誡人們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無易事,只怕粗心人。
第一句是 清朝詩人袁枚化用諺語寫的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出自宋人筆記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
出自樂府古詩
下面的已算不上詩句了,類似諺語
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得意之事不可再做,便宜之處不可再住。
鳥三顧而后飛,人三思而后行。
言行如走棋,一動思三步。
動必三省,言必再思
二、因做事粗心而導致不好的結果的名人名言是什么
一般字典上對快樂下的定義多半是:覺得滿足與幸福。
德國哲學家康德則認為:“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快樂是一種美好的狀況,也就是沒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你覺得個人及周圍的世界都挺不錯。
你該如何才能獲得它呢? 一、主動尋覓、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樂之道,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樂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禮物,也不是一項權利;你得主動尋覓、努力追求,才能得到。
當你領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兒等候快樂降臨的時候,你就已經在追求快樂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怎么樣?感覺不壞吧?先別樂,等你走完其他九步之后,你就必能到達快樂的真正境界。
二、擴大生活領域、嘗試新的事物 當你肯嘗試新的活動,接受新的挑戰的時候,你會因為發現多了一個新的生活層面而驚喜不已。 學習新的技術、開拓新的途徑,都可以使人獲得新的滿足。
可惜許多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平白喪失了使自己發揮潛能、獲取快樂的良機。 許多人以為自己應該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以穩當的方法去開拓前程。
這種想法未免過于保守,因為那個適當的時機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設計、毫無差錯的電腦程式,所以應該有準備迎接挑戰的勇氣。
三、天下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個答案 追求快樂的途徑很多,不光是只有你死心眼認定的那一個。一般人往往認為自己這一生只能成功地擔任一種工作,扮演一個角色,甚至以為如果不能得到或辦到這一點,自己就永遠不會快樂,這種想法未免太狹窄了。
不能達成目標固然痛苦,可是這并不表示你從此就與快樂絕緣了,除非你自己要這樣想。 對事物應采取彈性的態度,不要冥頑不靈,記住任何最好的事都不一定只有一個。
當然這并不是要你放棄實際、可行、夢寐以求的目標,而是鼓勵你全力以赴,使夢想實現。 四、敢于追求夢想與希望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而說為什么如此呢?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并問自己為什么不能呢?”年輕人尤其應該有夢想、有希望,因為奮斗的過程和達成目標一樣,都能使人產生無比的快樂。
你要有勇氣夢想自己能成為一位名醫、明星、杰出的科學家或作家……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當然你的夢想要合理和具體可行,不要好高騖遠,空做摘星美夢。
比如你天生一副烏鴉嗓子,”就別夢想變成畫眉鳥!還有,你要記住,就算你無法達到這個目標也并非世界末日。布朗寧曾說:“啊!如果凡人所夢想的都垂手可得;那還要有天堂干嘛?!” 五、只跟自己比,不和別人攀 從我們懂事以后,我們就感受到“成就”的壓力,這種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強烈。
因此年輕人處處想表現優異,以為自己非得十全十美,別人才會接納自己、喜歡自己。一旦發覺自己處處不如人時,就開始傷心、自卑,結果當然毫無快樂可言。
所以你應該用自己當衡量的標準,想想當初起步錯在那里?如今有無進展?如果你真的已經盡了力,相信一定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六、關心周圍的人、事物 假如你對某些人、事、物很關心的話,你對生命的看法一定會大大的改觀。
如果你只為自己活,相信你的生命就會變得很狹隘,處處受到局限。自我中心的人也許會不斷地進步,但是卻永遠不易感到滿足。
那么你應該關心什么?關心誰呢?張開眼睛想一想,我們雖然平凡,至少可以幫忙學童上下學,為病人念念書,到老人院打打雜,甚至把四周環境打掃干凈。只有付出一點點,你就會快樂些。
心理學家艾力遜曾經說過:“只顧自己的人結果會變成自己的奴隸!”可是關懷別人的人,不但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更可以避免只顧自己,而過著枯燥乏味、毫無情趣的生活。 七、不要太自信,也不能無信心。
過分樂觀的人總以為自己一定能達成所有的目標,因忽略了沿途的險惡,極端悲觀的人老是認為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不敢邁步向前。這兩種人都因此失去了許多機會。
選定目標時,態度要客觀,判斷要實際,不要太有把握、掉以輕心,也不可缺少信心、畏首畏尾。 八、步調太急時要放慢一點 你可能從早到晚忙這忙那,像個時鐘似地團團轉。
可是當你停下來思索片刻時,會不會覺得不太舒服,不夠滿意呢?許多人因為害怕面對空虛,就用很多瑣事把時間填滿,結果使生活的步調繃得太緊,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把你所做的事全列出來,看看那些是可以刪除的,如此你才能挪出一點空閑的時間,好好輕松一下。
閑暇也像一椿奢侈品,可以使你感到滿足。 九、臉皮可以厚一點 根據專家調查研究,使人覺得滿足的特點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批評,換句話說就是臉皮要厚一點。
不要因外來的逆流而屈服。不要因為別人的冷言冷語就傷心氣憤,以為自我受了莫大的傷害。
不過你倒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反省一下,如果別人的批評是正確的,你就該改進向上。如果批評是不公正的,何不一笑置之呢?!也許剛開始,你不太能掌握住應付批評的對策,因為你也許會很敏感,難免會有情緒上的反應,可是你要練習控制自己,這種技巧是終生受用不盡的。
快樂的滋味如人飲水,因人而異。能使別人快樂的事物不一定能使你。
三、關于粗心大意的名人名言
要堅持真理---不論在哪里也不要動搖。
—— 赫爾岑 任何一個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種形象。 —— 布萊克 因為真理是燦爛的,只要有一個罅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
—— 赫爾岑 真理不存在于丑化了的現實里。 —— 喬治·桑 真理的小小鉆石是多麼罕見難得,但一經開采琢磨,便能經久、堅硬而晶亮。
—— 貝弗里奇 一切出色的東西都是樸素的,它們之令人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樸素。 —— 高爾基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 —— 愛因斯坦 真理是時間的孩子,不是權威的孩子。
—— 布萊希特 尋求真理的只能是獨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熱愛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 帕斯捷爾納克 尊重人不應該勝于尊重真理。
—— 柏拉圖 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 —— ** 真理,哪怕只見到一線,我們也不能讓它的光輝變得暗淡。
—— 李四光 關鍵在于要有一顆愛真理的心靈,隨時隨地碰見真理,就把它吸收進來。 —— 歌德 必須有勇氣正視無情的真理。
—— 列寧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 愛因斯坦 真理的發見,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引起我們的歡欣,使我們整個生命震顫…… —— 克羅齊 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為可貴。
—— 萊辛 懷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 魯迅 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 郭沫若 人的天職在勇于探索真理。 —— 哥白尼 真理不是一種鑄幣,現成的擺在那里,可以拿來藏在衣袋里。
—— 萊辛 堅持真理的人是偉大的。 —— 雨果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發現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如果你想獨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 羅曼·羅蘭 在我所講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這并不是僅僅為了博得說出真理的榮譽,而是因為真理于人有益。
—— 愛爾維修 一個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許看得不對,卻為旁人掃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錯誤也終于為真理的事業服務。 —— 博克 不用相當的獨立功夫,不論在哪個嚴重的問題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誰怕用功夫,誰就無法找到真理。
—— 列寧 一個人要發現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萬個人在失敗的探索和悲慘的錯誤中毀掉自己的生命。 —— 門捷列夫 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證的。
—— 約里奧·居里 我們探求真理,在一切事件中,獲得真理是最高的快慰。 —— 桑塔耶納 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
—— 曹禺 真理是時間的女兒。 —— 達·芬奇 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了和證明了它。
—— 伽利略 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 —— 馬克思 真理盡管苦澀,然而鮮明。
—— 普托里尼 錯誤經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卻不怕失敗。 —— 泰戈爾 一個訓練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點在于,他不在佐證不足的情況下輕易做出結論。
—— 貝弗里奇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 —— 王充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 —— ** 馬克思認為理論的符合于現實是理論的唯一標準。
—— 列寧 科學所以叫作科學,正是因為它不承認偶像,不怕推翻過時的舊事物,很仔細地傾聽實踐和經驗的呼聲。 —— 斯大林 人類用認識的活動去了解事物,用實踐的活動去改變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創造宇宙。
—— 克羅齊 真理之所以為真理,只是因為它是和謬誤以及虛偽對立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遇到有承認自己錯誤的機會,我是最為愿意抓住的,我認為這樣一種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確無誤的判斷還要光榮。
—— 休謨 人們還往往把真理和錯誤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堅持的卻是錯誤。 —— 歌德 向他的頭腦中灌輸真理,只是為了保證他不在心中裝填謬誤。
—— 盧梭 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 馬克思、恩格斯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變會變成錯誤。
—— 列寧 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通過。 —— 泰戈爾 過去的錯誤的學說不宜忘掉不談,因為各種真理都要在和錯誤斗爭之中,才能維持他們的生命。
—— 克羅齊 只有在斗爭中無所畏懼,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 —— 張志新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屈原 我生為真理生,死為真理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 —— 王若飛 理直氣壯,永遠不怕真理,勇敢地擁護真理,把真理告訴別人,為真理而戰斗。
—— ** 我們只愿在真理的圣壇之前低頭,不愿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