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竹林的古詩句
1、宋代楊萬里的《夏夜追涼》: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譯文:蟲鳴不歇的茂密竹林樹叢中,不時有陣陣涼意襲來,但并不是風。
2、唐代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譯文: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
3、唐代李嶠的《風》: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4、南北朝吳均的《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譯文: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5、唐代王維的《山居即事》: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譯文:嫩竹節已添上一層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紅衣。
6、唐代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譯文: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二、竹林深處有人家,出自什么地方
出自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
全詩原文: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竹林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詞句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遠上:登上遠處的。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子鋪成的小路。
坐:因為。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白話譯文:
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竹林深處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后楓葉那鮮艷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出處: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杜牧的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豪邁的,一是香艷的,前者“或為遣愁,或為吊古,或為感懷之作,多是用一種拗峭的筆調寫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種清新的筆調來輕描淡寫的,所以便不至滿紙都脂粉氣了”。
王叔箱《詩人杜牧》認為,杜牧的“文是那樣的陳厚奇變,詩又是那樣的英姿雄發”,“他的詩辭旖旎動人,拗峭過甚,正以如此,有時也就流入纖巧了。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滿詩意的發現,于是創作此詩以記之。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色彩絢爛、風格明麗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
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的,起鋪墊和烘托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杜牧
三、竹林深處人家佳句賞析
作品賞析
1.“遠遠望去一連幾座山頭,從山麓一直到山頂,不,從平地開始就全鋪著竹,一層又一層的。”句中“鋪”字能否換成“長”字?
答:“鋪”字寫出了竹林綿延不絕、無邊無際的勢態,富有表現力,換成“長”字就顯得平淡。
2.“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 竹海上涌著暗浪 ,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涌到很遠。”體會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答:竹林無邊無際,輕風吹拂,竹林一齊向一個方向輕搖,用“竹海”“暗浪”來形象此情此景,形象貼切,既寫出了竹林的寬廣,又寫出了竹海的深沉。再配以“涌”和“推”這兩個動詞,于是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氣勢就鮮明地浮現在讀者眼前,極具表現力。
3.“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此刻陽光猛烈,在這里卻絲毫感覺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句中的”海底隧道”該如何理解?
答:“海底隧道”是用來比喻被兩邊茂密高大的竹林夾在中間的林蔭小路,既形象又貼切。
4.“有時看到前面一叢像屏風一樣的竹擋著去路,心里想已經到盡頭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叢竹忽然像機關布景似的移開,我們已經發現了另一條山路讓出來,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里作者描繪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答:竹林綿延,山路曲折。向前看,一叢竹林像屏風隔斷了視線;走過去,一拐彎,路又展開在眼前。
四、描述竹子的詩句
詠竹 (齊。
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竹 (梁。
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賦得階前嫩竹 (陳 。 張正見) 翠云梢云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成龍處,當于山路葛陂中。
詠竹 (唐。李嶠) 高?楚江?澹烤旰鍥?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云。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郡齋左偏栽竹百余詩 (唐 。 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藥處,綠陰深到臥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秋日白沙館對竹 (唐 。
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初食筍呈座中 (唐 。 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金。 詠竹 (唐。
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誣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風 (唐。唐彥謙) 竹映風窗數陣斜,---人愁坐思無涯。
夜來留得江湖夢,全為乾聲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
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詠竹 (唐。張必) 樹色連云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載。
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埃。
朱門處處多閑地,正好移云撫翠苔。 霜筠亭 (宋。
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賦園中所有 (宋。蘇轍) 寒地竹不生,雖生常若病。
?岣鐘鈉觶?逗我衙汀f烤甌┳耍⒙曳縟沼啊7被?律睿桓齙星輟A釗艘浣希試笛戮ⅰN薹珞曜云卟咼木丁? 新竹 (宋。 楊萬里) 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 詠東湖新竹 (宋。
陸游)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野竹 (元。吳鎮) 野竹野竹絕可愛,枝葉扶疏有真態。
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埭。虛心抱節山之河,清風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新筍歌 (明。
岳岱) 滿林黃鳥不勝啼,林下新筍與人齊。春風閉門走山兔,白晝露滴驚竹雞。
雨中三日春已過,又近石床添幾個。競將頭角向青云,不管階前綠苔破。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 (清。
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