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爆竹的詩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身如束帛氣如雷,
能使妖魔膽盡催.
一聲震得人方恐,
回頭相看已化灰.
——《紅樓夢》第22回元春制的燈謎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寫得最詳細,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滿意請采納
二、描寫玩煙花的句子
火樹銀花不夜天。
東風夜放花千數,更吹落星如雨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一聲炮竹慶民安國泰安 三杯美酒祝人壽年豐 忽然,吼一聲,一朵五彩繽紛的花朵出現在天空。我抬頭望去,一枝枝美麗的花朵瞬間就消失了。
正當我看的如癡如醉的時候一聲震撼人心的巨聲爆炸了。 一些小火花慢慢的降下來。
我拍手叫絕,當今科技真發達 過了一會兒,媽媽宣布:“現在開始放!”我們爭先恐后地上樓去拿煙花,下來時,弟弟已是滿頭大汗了。我先拿出“魔術彈”讓小叔叔幫我點著,我閉著眼、手向高空舉著,只聽見“吱”的一聲,我忙睜開眼,可煙花已飛得無影無蹤了。
這時,只聽見“呼”的一聲,嚇得我趕忙捂住耳朵,我想:這真是虎嘯獅吼呀!原來是大叔叔放起了“龍吟花雷”,雖然開始虎嘯獅吼,但過了一會兒,卻是五顏六色、秋雨瀟瀟。 說到花,自然會想到幸福。
爸爸放起了“幸福花筒”,剛開始就五彩繽紛,仿佛出現了一朵朵花,咧開了嘴,好像幸福的事全在它肚子里。 “噴”的一下,使我們都注意著它----“富士之櫻”,它是所有煙花中最貴的。
過了一會兒,一個大約30米高的火花垂直地升向高空,好像在和別的煙火比高低呢! 這時,“噼卟”、“噼卟”的聲音傳過來,原來是爸爸在放“美麗的冬天”,真是五顏六色呀。 雖然名字上說是冬天,卻有溫暖如春的感覺,讓人感到現在就是春天。
弟弟開始不耐煩了,便拿起“電火花”跟我們打起煙火大戰。他趁大家不注意時,拿出“龍吟花雷”準備嚇人,正好被我發現了,便拿起“魔術彈”往弟弟的煙花上一射,弟弟連忙蹲下,起來時,看到“龍吟花雷”要爆炸,他連忙跑了。
這時我再發一彈把“龍吟花雷”彈到空地上,沒嚇到人,大家也平安了。 看著大家歡快的情景,我心里象煙花一樣也樂開了花。
我立刻走進自己家里,拿出自己到街上買回來的三個彩珠筒,還叫上了爸爸陪我一起放。 走出屋子,來到場地中間,爸爸用火柴點燃了彩珠筒上的引線。
不一會兒,那只彩珠筒里就放出了黃色的火花。過了一會兒,彩珠筒里面放出了一個金色的大圓圈。
那圓圈升到半空中,“啪”的一聲變成了一朵又一朵美麗的菊花。然后,彩珠筒里又放出了三個臉盆大的圓圈。
中間的圓圈一升空就開了花,旁邊的兩個圓圈繼續升上天空。慢慢地它們也放出了一朵朵小花。
不知不覺中,這一根煙花放完了。 我拿起第二個煙花正想放,可是卻找不到這一根煙花上的引線。
引線怎么不見了?爸爸接過我手中的煙花,仔細看了起來。接著,他小心翼翼地把一張紙撕開,把里面的引線拉出一點。
爸爸讓我拿住棒的下端,他點燃了引線。這一根煙花和上一根煙花不同。
這一根煙花放出來的都是一個個胖乎乎的大圓圈,后面拖著一群群小星星。大圓圈飛上了天空變成了菊花,小星星好象下雨似的落了下來,又像流星雨一樣翻滾落下。
這一根放的速度比較快,很快就放完了。開始,我比較擔心,害怕煙花會燒到手上,害怕煙花會提前爆裂……可是,等到放完,我看到沒有一點事。
我就安心了。 接下去,我放了第三根煙花……這第三根煙花放出來的火花,五顏六色,真是美麗極了。
我想再放,可是,家里沒有煙花了。爸爸說:“今年算了,明年多買幾根,讓你放個夠!” 過年了,放煙花是每個人都會做的是。
小孩放眼花為的是追快樂;情侶放煙花為的是浪漫;老人放煙花為的是和諧,每個人都融入在一場快樂的煙花雨中。 一個人獨自在陽臺上看眼花,漆黑的天幕被煙花添上一層色彩。
看著煙花,心里卻莫名其妙陷入一股悲傷中。 眼花的命運永遠都是曇花一現,還沒來得及觀賞它的美麗,在“嘭”的一聲中一切煙消云散。
不知道眼花對自己的命運是否不滿,因為一切來得太突然,一切有走得太快了,在這世界是只留下一瞬間的美麗,最終沉淀在無際的天穹。 煙花就像一個人的生命,比一場雨都短暫,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東西嗎?是不是永恒太唐突了? 帶著一切的疑問,我做了一個夢,夢中煙花告訴我,它有短暫的生命他從不后悔,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也是如此。
因為在它以在向往以久的舞臺,抹上了輝煌的一筆,也是生命中、的最后一筆。 人的生命就如煙花,只要在自己生命中留下自己認為最美的一件事,那么就不枉費一生。
我明白了,在煙花消失的瞬間卻留下了永恒的存在。 的確,煙花是永遠的,因為它在我心里刻在了永恒的美麗。
煙花是幸福的,因為它自己對留下的瞬間肯定了自己的美麗。 如果可以選擇,我倒愿意變為煙花,在這世界上留過美麗又永恒的一筆。
它的生命短暫但精神去永遠存在 。
三、描寫鞭炮的古詩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年代】:唐
【作者】: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內容】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 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四、描寫鞭炮的古詩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年代】:唐 【作者】: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內容】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 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五、描寫煙花的詩詞詩句
唐人蘇味道《正月十五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明人瞿佑的《煙火戲》:天花無數月中開,五采祥云繞絳臺。墮地忽驚星彩散,飛空旋作雨聲來。
怒撞玉斗翻晴雪,勇踏金輪起疾雷。更漏已深人漸散,鬧竿挑得彩燈回。
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它千百度。
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人趙孟頫的千古名詩《贈放煙火者》: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
后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亂向東風。~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采納是我前進的動力~~O(∩_∩)O,互相幫助,祝共同進步!。
六、描寫爆竹響聲的句子,急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單位上安排的幾天值班任務,還有與親朋們的幾次聚會,我便很少出門了。
在家里大多數時間就趴在網上,倒也自在。坐在電腦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聲,遠遠近近地傳入耳朵里,從早晨睜開眼直到深夜,就這么時斷時續的。
在這“噼啪”的鞭炮聲中,盡管我的眼睛還盯在電腦熒屏上,可是我的思緒卻早已飛回到童年的故鄉去了…… 記得小時候,大年三十以前,父親早就把過年的鞭炮準備好了,是那種牛皮紙的,有時候是紅皮的。鞭炮的個頭比較小,形狀像一節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節”。
除了“干草骨節”外,還要買一兩把(一把十個)爆竹和二提腳。父親把鞭炮買回家以后,受不了我們幾個弟兄的軟磨硬纏,便從整掛鞭上拆下來一些分給我們,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著,并警告我們誰也不準動它。
可是,父親給我們兄弟分的“干草骨節”沒幾天就放完了,我們經不住誘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你一次偷幾個,我一次偷幾個,多了也怕被父親發現,他的皮帶可是怪嚇人的。
一掛鞭炮數量本來就不多,哪里還經得起這么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親發現鞭炮已經所剩無幾了。于是父親非常震怒,瞪著眼審問我們幾個,可是我們誰也不承認。
如果不是因為大過年的,他不揍得我們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親只是罵了我們幾句出出氣,也就算了。
過年,是我們小伙伴們非常盼望也是極為開心的一段美好時光。學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大家快樂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種游戲玩耍,當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幾個,我放幾個,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誰的鞭炮多。于是,村子里到處都能聽到鞭炮的響聲。
“干草骨節”是那種“啪!”的脆響;爆竹是那種“嗵!”的鈍響;二提腳是那種地面一聲“嗵!”天空一聲“啪!”的雙響。我們把鞭炮丟在地上放,插在墻縫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彈弓射往空中放……還不過癮,于是小伙伴們又開始發明新的玩法了,炸糞便便是其一。
那時,街道上流浪的豬狗比較多,還有牛馬也經常從街道上通過,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動物糞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糞便上,然后點燃,隨著藥信“嗤嗤”聲過后就是“嗵!”地一聲爆響,一坨糞便被炸得四處紛飛,有跑得晚或者距離比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糞便濺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陣子。
更危險的游戲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點燃引信后,幾秒鐘內便“砰!”的一聲,酒瓶子頃刻間沒了蹤影,玻璃紛飛,能飛出十幾米遠開外,有時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擊傷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點燃后扔在地上,引信著完后卻沒了動靜,一般人判斷是啞鞭,于是有膽子大的就過去撿拾,可是剛剛拿到了手里,鞭炮頓時炸響。“干草骨節”威力比較小,尚無大礙,但如果是爆竹的話,不把手掌炸斷了就算是萬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傷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們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剛剛黑下來,有的人家就開始燃放鞭炮了。
誰家放鞭炮,門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著搶啞鞭。鞭炮聲“噼啪”一陣子過后,硝煙尚未散盡,小伙伴們便借著熹微的暮色,彎腰躬背從一地碎鞭炮紙中尋找啞鞭,像搶錢似的。
一陣子忙亂之后,又朝下一家門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來,有的小伙伴就打著手電尋找。
這些啞鞭炮如果還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僅僅露個頭罷了,有的連個頭也見不著。燃放啞鞭需要膽量,膽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點燃,而是用根長香來點燃,如果實在點燃不著就會把鞭炮扒開,用火柴點燃火藥,“嗤!”的一聲,聽個響聲罷了。
有的啞鞭用塊石塊或者斧頭砸,也能聽到一聲爆響。 除了過年,平時鄉親們誰家娶媳婦或者蓋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須的,我們小伙伴們誰能搶個啞鞭放放就很高興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蓋新屋上梁這天。主人家都是選擇在中午這個時間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與看大戲的人數媲美了。儀式開始時,是蓋房子的木工頭和瓦工頭借著兩把梯子,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和瓦刀,兩個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點下頭,然后分別講著話同時登上梯子。
這邊說,今天是個好日子。那邊說,東家喜把房梁上。
這邊說,翻身不忘**。那邊說,蓋屋不忘**。
……兩個人邊說邊爬到了房梁頂端,各把早系在身邊梁上的一根繩子解下來。下面的人仰面對梁上說,點鞭了!上面說。
點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頂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隨著劇烈的“噼啪”聲,就像卷簾門一樣慢慢地被兩個工頭提了上去。待鞭炮聲結束,椽子也正好被兩個人提上來,早就候在屋門外面的小伙伴們便一哄而上搶啞鞭。
但人多啞鞭少,誰能搶到個臉上就寫滿了高興。兩個工頭把頂椽子安放好后,兩個人又分別提上來一個紅布封口的葫蘆狀圓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餑餑(鳥首形狀的小饅頭)、大紅棗、年糕、糖果、硬分幣、干谷草屑之類的東西,兩個人開始向人群里拋撒。
下面的人亂哄哄地爭搶,場面很是熱鬧…… 現在,故鄉的除夕夜,鄉親們家家戶戶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傳統。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放鞭炮的時候,再也沒有那么多的觀眾了。
小朋友們也不知道都跑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