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讀書的現代詩歌
1、讀書 作者:竹西 現代 這個春天 在圖書館坐定 讀前朝的興與衰 讀個人的喜與哀 讀生活的甘與苦 搜尋的目光 抵達圖書館的每一處角落 于是 希望的田野在眼前漸次展開 在那一隅 她靜靜地躺著 恬淡而又靜寂 是在默守我們前世的約定? 輕輕地拭去微塵 將其捧在手心 我像是在安慰一個受傷的孩子 翻開首頁 赫然寫著:89年某某借 泛黃的書頁 訴說著往事悠悠 變的是讀書的人 不變的是讀書的情懷 這個春天 在圖書館坐定 門外靜守的孔子 似乎也已開口微笑 2、讀書 作者:盛唐從容 現代 讀書如聽音樂 一進入即換一番天地 時入蠻荒遠古 時入異國異俗 時入霞光夕照 時入人間百味一時間 自身的煩擾困頓 四周的破門敗墻 頓時化為烏有 書中世界與心中世界融為一體 人物的苦惱趕走自己的苦惱 故事的緊張代替現實的緊張 即便憂傷心情也有轉換 讀書宛如一次長短旅行 漫步在自己的心靈路上 讓自己被文字牽著遠行 沿途有車水馬龍喧囂 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有山川河流和旖旎風景 這是一次最快樂的出發 也是最幸福的圍城讀書是自己照鏡子 看見自己在情緒里舞蹈 穿越文字的迷宮 即便是夜深沉得摸不到邊際 也會自信從容 因為心中有愛 而愛是人間恒久的光明 讀書其實是在別人的故事里 尋找自己的夢 發現的卻是太多的新鮮和陌生 沒有后悔和哀怨 只有開闊與包容 別人的思想開了花又結了果 成了可高掛枝頭的明燈 追求成為希望的象征 而汗水卻是點燃夢想的火種 打開的書頁是震動的翅膀 載著我們穿越時空 邂逅神靈沒有任何快艇 把我們帶到遙遠的地方 也沒有任何駿馬 能像一頁歡躍的詩篇 最貧窮的人也可如此跨越旅行 而不必被迫為通行納稅 這運載人類靈魂的馬車 書是多么節儉樸素讀不盡的書 不曾與古人謀面或促膝長談 流淌千古的風情在書中體驗 尋覓遺落于塵世間的幽香 3、關于讀書——寫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 作者:雁歌 現代 當繁星在夜空閃耀 當種子從泥土掙破 我看見,露珠的思想 滑過竹片,滾落紙上 風翻開厚厚的書頁 白云飄逸,花朵盛開 沉浮的日子,在文字間 左右突圍,尋找支點 我是動作遲緩的癡客 總是站在書的邊緣 無從下手,難以登堂 任銹蝕的時光,從文字 跌落。
留下堅硬的質地 書海茫茫,伸手可以垂釣 一片文字的深藍。但我拒絕 裝模作樣的姿勢,盡管它 可以讓人高深,或上頭條 更不管書的厚重與輕盈 我只對心靈的安靜負責 等塵埃落定,剩下封面 世界回歸書本的模樣 才發現,人生不過是 一枚遺失的標點 4、讀書吧 作者:瑞雪豐年 現代 題記:——寫給2018世界讀書日 總有一些美好 會在忙碌的生活和物欲的世界里 不經意地丟失 總有一些火種 會在潮濕的環境和混沌的時節 暫時埋沒于荒蕪的心田 我們在歲月中忘記讀書,就是這樣 猶記得兒時 晨風中教室里傳來朗朗的書聲 如小草發芽,如花蕾綻放 如春風拂過田野,如黃鸝在深樹婉轉地歌唱 腹有詩書氣自華 柴米油鹽如果攜詩書作伴 生活,就是一幅幅人間煙火的畫卷 歲月,就是一首首淺唱低吟的歌謠 那怕穿街走巷,那怕浪跡他鄉 心,也隨時有一席棲息之地 今日,你棒起書本 在這個人間四月天 自由會向你走來 幸福會向你走來 而那些還與你糾纏不清的浮躁和卑微 都會在你的跟前跪了下來 5、你若讀書 作者:施比授 現代 初讀不知書中意 再讀已是書中人 再讀不識了自己 你若讀書,高貴自顯 你若讀書,風雅自來 點一盞豆燈 溫一壺老酒 捧一卷詩書 嘗一段美文 閱讀一本好書 只為守著內心的清靜 閱讀一本好書 只為裝滿內心的豐盈 讀書使你高貴 因為你的氣質 藏著你讀過的書 和你走過的路 與寂靜相伴 與喧市相隔 文墨與書香融合 情感與心靈曲折 自由與奔放吟歌 走進這方寸之地 忘卻那世俗凡塵 唯有書香最醉人。
二、世界讀書日的詩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
他寫了一首:“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流芳千古的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晚唐詩人杜荀鶴,酷愛學習,他寫有一首優美的詩:“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陰惰寸功。”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對讀書情有獨鐘,他寫過多首關于讀書的詩。
其中有千古流傳的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如此事要躬行。”
告誡兒子,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反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
明代大劇家湯顯祖,著有,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他在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寫有勸人們讀書要專一,切忌胡思亂想的:“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者,明鏡催人白發多。”
明代詩人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博學多才,他的一首讀書詩提醒人們,讀書要求理解,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清代詩人蕭掄謂寫有詩:“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恒,并將其道表達得淋漓盡致。是這些嗎?。
三、關于讀書的現代詩歌
1、讀書 作者:竹西 現代 這個春天 在圖書館坐定 讀前朝的興與衰 讀個人的喜與哀 讀生活的甘與苦 搜尋的目光 抵達圖書館的每一處角落 于是 希望的田野在眼前漸次展開 在那一隅 她靜靜地躺著 恬淡而又靜寂 是在默守我們前世的約定?輕輕地拭去微塵 將其捧在手心 我像是在安慰一個受傷的孩子 翻開首頁 赫然寫著:89年某某借 泛黃的書頁 訴說著往事悠悠 變的是讀書的人 不變的是讀書的情懷 這個春天 在圖書館坐定 門外靜守的孔子 似乎也已開口微笑2、讀書 作者:盛唐從容 現代 讀書如聽音樂 一進入即換一番天地 時入蠻荒遠古 時入異國異俗 時入霞光夕照 時入人間百味一時間 自身的煩擾困頓 四周的破門敗墻 頓時化為烏有 書中世界與心中世界融為一體 人物的苦惱趕走自己的苦惱 故事的緊張代替現實的緊張 即便憂傷心情也有轉換 讀書宛如一次長短旅行 漫步在自己的心靈路上 讓自己被文字牽著遠行 沿途有車水馬龍喧囂 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有山川河流和旖旎風景 這是一次最快樂的出發 也是最幸福的圍城讀書是自己照鏡子 看見自己在情緒里舞蹈 穿越文字的迷宮 即便是夜深沉得摸不到邊際 也會自信從容 因為心中有愛 而愛是人間恒久的光明 讀書其實是在別人的故事里 尋找自己的夢 發現的卻是太多的新鮮和陌生 沒有后悔和哀怨 只有開闊與包容 別人的思想開了花又結了果 成了可高掛枝頭的明燈 追求成為希望的象征 而汗水卻是點燃夢想的火種 打開的書頁是震動的翅膀 載著我們穿越時空 邂逅神靈沒有任何快艇 把我們帶到遙遠的地方 也沒有任何駿馬 能像一頁歡躍的詩篇 最貧窮的人也可如此跨越旅行 而不必被迫為通行納稅 這運載人類靈魂的馬車 書是多么節儉樸素讀不盡的書 不曾與古人謀面或促膝長談 流淌千古的風情在書中體驗 尋覓遺落于塵世間的幽香3、關于讀書——寫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 作者:雁歌 現代 當繁星在夜空閃耀 當種子從泥土掙破 我看見,露珠的思想 滑過竹片,滾落紙上 風翻開厚厚的書頁 白云飄逸,花朵盛開 沉浮的日子,在文字間 左右突圍,尋找支點 我是動作遲緩的癡客 總是站在書的邊緣 無從下手,難以登堂 任銹蝕的時光,從文字 跌落。
留下堅硬的質地 書海茫茫,伸手可以垂釣 一片文字的深藍。但我拒絕 裝模作樣的姿勢,盡管它 可以讓人高深,或上頭條 更不管書的厚重與輕盈 我只對心靈的安靜負責 等塵埃落定,剩下封面 世界回歸書本的模樣 才發現,人生不過是 一枚遺失的標點4、讀書吧 作者:瑞雪豐年 現代 題記:——寫給2018世界讀書日 總有一些美好 會在忙碌的生活和物欲的世界里 不經意地丟失 總有一些火種 會在潮濕的環境和混沌的時節 暫時埋沒于荒蕪的心田 我們在歲月中忘記讀書,就是這樣 猶記得兒時 晨風中教室里傳來朗朗的書聲 如小草發芽,如花蕾綻放 如春風拂過田野,如黃鸝在深樹婉轉地歌唱 腹有詩書氣自華 柴米油鹽如果攜詩書作伴 生活,就是一幅幅人間煙火的畫卷 歲月,就是一首首淺唱低吟的歌謠 那怕穿街走巷,那怕浪跡他鄉 心,也隨時有一席棲息之地 今日,你棒起書本 在這個人間四月天 自由會向你走來 幸福會向你走來 而那些還與你糾纏不清的浮躁和卑微 都會在你的跟前跪了下來5、你若讀書 作者:施比授 現代 初讀不知書中意 再讀已是書中人 再讀不識了自己 你若讀書,高貴自顯 你若讀書,風雅自來 點一盞豆燈 溫一壺老酒 捧一卷詩書 嘗一段美文 閱讀一本好書 只為守著內心的清靜 閱讀一本好書 只為裝滿內心的豐盈 讀書使你高貴 因為你的氣質 藏著你讀過的書 和你走過的路 與寂靜相伴 與喧市相隔 文墨與書香融合 情感與心靈曲折 自由與奔放吟歌 走進這方寸之地 忘卻那世俗凡塵 唯有書香最醉人。
四、求一首關于提倡讀書的現代詩
讀書的路上
周末的校園,
沐浴著燦燦的陽光;
青綠的草兒,
鋪滿了平坦的路旁;
蒼勁的青松,
展露著不滅的堅強;
筆直的小道,
通向了不盡的遠方。
美麗的校園,
靜謐的林間,
讓我神怡心曠,
給我無限遐想。
此時此刻,
漫步著的我,
只需把一切遺忘,
僅存一絲愜意,
暫且把這美好時光盡享。
------馬東明
五、30句現代讀書格言有人名有國家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荀子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30.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六、尋找有關讀書的詩歌,古代、現代都可以
閱讀人生
作者:陳欽華
默默地用純潔的心靈去體味人生這一片綠地,默默地用美妙的憧憬去悸動這一方天空。
綠色,是擋不住的誘惑,追求是無法抑制的信念。我們每個人都在辛勤地耕耘,我們每個人又都用渴盼的目光去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色彩紛呈。
佇立海邊看帆,看飛翔的鳥,用心去傾聽濤聲,靜坐山頭遙望輕輕移動的白云,去想屬于自己的心事,用心靈去讀出無數深情的詩章,小憩人生旅途中每一個驛站,便會發現每一個腳印都是那樣的深沉和堅定,閱讀整個人生,我們便擁有一切,因為我們為整個世界獻出了真誠!
<;沒有任何快艇像一本書>
--埃米莉·迪金森
沒有任何快艇像一本書,
把我們帶到遙遠的地方,
也沒有任何駿馬
能像一頁歡躍的詩篇。
最貧窮的人也可如此跨越旅行,
而不必被迫為通行納稅;
這運載人類靈魂的馬車
是多么節儉樸素!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晚唐詩人杜荀鶴,酷愛學習,他寫有一首優美的《閑居書事》詩:“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對讀書情有獨鐘,他寫過多首關于讀書的詩。其中有千古流傳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誡兒子,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
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寫有勸人們讀書要專一,切忌胡思亂想的《憐思詩》:“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明代詩人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一首讀書詩提醒了人們,讀書要求理解,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