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名言警句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2、生命的價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們如何使用這些日子。
——法國 蒙田
3、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過于每一天的價值。
——德國 歌德
七、奉獻
1、我好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
——魯迅
2、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魯迅
3、我沒有別的東西奉獻,惟有辛勞、淚水和汗水。
二、是怎樣體現的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簡言之,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個事物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與階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兩者的辯證關系,主要表現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 矛盾的共性比個性抽象、深刻,矛盾的個性比共性具體、豐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共性通過個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特殊總是普遍中的特殊。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一定條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條件下可能轉化為特殊性,反之亦然。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它是正確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人們的認識總是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導個別,所以,在認識過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與矛盾的普遍性辯證地統一起來是認識的根本方法。 它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三、
(1)矛盾的普遍性,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相互聯系、相互轉化) 要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原理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分 析:本題通過名言警句、俗語等考查矛盾的觀點。世上桃園無處找,一路人生伴煩惱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因材施教與因地制宜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學習外地經驗與本地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牽牛要牽牛鼻子” 、“統籌兼顧與適當安排與對人不可求全責備、但要防微杜漸”體現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注意分析時既要有原理,又要有方法論。 考點:矛盾觀。
四、能體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成語
舍生忘死 貪生怕死 醉生夢死 承上啟下 承前啟后 開天辟地 驚天動地
頂天立地 花天酒地 歡天喜地 改天換地 經天緯地 遮天蓋地 震天動地
翻天覆地 翻來覆去 顧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頭蛇尾 街頭巷尾 繼往開來
揚長避短 說長道短 三長兩短 截長補短 取長補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絕后 除舊布新 你死我活 拈輕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瞞下 完整無缺 借古諷今 頌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輕 頭重腳輕
將信將疑 尺短寸長 積少成多 瞻前顧后 挑肥揀瘦 同甘共苦 聲東擊西
喜新厭舊 兇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濟私 懲前毖后 自始至終 朝思暮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體現矛盾普遍性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