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壞事變好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
2、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4、只要功夫深,鐵棒都能磨成針。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2. 形容“壞事變好事”的句子有哪一句
【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注音】sài wēng shī mǎ , yān zhī fēi fú
【釋義】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即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近義詞】失之東隅、因禍得福
【相反詞】因福得禍
【押韻詞】以強凌
還有很多,比如:
1. 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2. 因禍得福;
3.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4. 否極泰來;
5. 樂極生悲;
6. 轉危為安;
7. 化險為夷;
8. 置之死地而后生;
3. “形容把好事變壞事 壞事變好事”的成語是什么
“形容把好事變壞事 壞事變好事”的成語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讀音:[sài wēng shī mǎ , yān zhī fēi fú] 此成語出自《淮南子·人間訓》,主要講了塞翁丟了一匹馬,后來馬兒帶著一群馬回來了。鄰居都為他感到高興,塞翁說是福是禍還說不準呢。
而后塞翁的兒子在騎馬的時候摔下來,摔斷了一條腿。鄰居為其感到不幸。
最后戰事吃緊開始征兵,鄰居的兒子都被抓去當兵,基本死在戰場。只有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腿所以留了下來。
此成語告訴我們,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
4. 關于“壞事過去了好事就快來了”的詩句或名言有哪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也作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反之亦然。說明人的心態要樂觀向上,用辯證的思想看待任何事物,因為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
出處: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
譯文:在靠近邊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他家的馬不小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來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不是福運呢?”
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來祝賀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禍端呢?”
家里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大家都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男子健壯的都拿起弓箭參戰,塞上參戰的人,十個死九個,不死的都是重傷。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擴展資料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寓意:
“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事物的福和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要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