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學苦讀的詩句
勸學(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長歌行 《樂府歌辭》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入夜說話的聲音也已經消失了,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繼續趕前面的路程,只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曝,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
木莖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
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烏鳥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讬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故君子結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也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富者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道酬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勤學苦讀的句子
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斗。
——孫中山 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還年輕力壯,血氣方剛,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情。 ——契訶夫 我只有在工作得很久而還不停歇的時候,才覺得自己的精神輕快,也覺得自己找到了活著的理由。
——契訶夫 別人后退,我不退;別人前進,我更進。要攀登這座山的人,起初在下部是艱難的,越上升越沒有痛苦,最后就和坐著順流而下的小船一樣。
——但丁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魯迅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真正舒服生活,就好像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歌德 才能一旦讓懶惰支配,它就一無可為。 ——克雷洛夫 涓滴之水可磨損大石,不是由于他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地滴墜。
只有勤奮不懈地努力,才能夠獲得那些技巧。 ——貝多芬 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干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條件。
——貝弗里奇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禮記》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荀子》 很清楚,前途并不屬于那些猶豫不決的人,而是屬于那些一旦決定之后,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羅曼·羅蘭 凡事勤則易,凡事惰則難。 ——富蘭克林 勤勉是德行的根本。
——卡萊爾 造物主把像你這樣的人派遣到人世間來,是要你擔負一定的責任的,所以你決不應該輕視自己的身體。 ——泰戈爾 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愛因斯坦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荀子·勸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禮記·學記》。
3.勤學苦讀的詩句
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長歌行《樂府歌辭》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入夜說話的聲音也已經消失了,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繼續趕前面的路程,只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曝,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
木莖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
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烏鳥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讬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故君子結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也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富者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天道酬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表達立志勤學的古詩題目
勵志古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唐 李白〈上李邕〉) 以上摘書. 以下轉載:/zingstar 一、惜時 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全詩之旨在于:奉勸年少者,珍惜寶貴的青春、大好時光,努力學習. 二、勸學 勸學(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旨在奉勸青少年,珍惜光陰,珍惜青春,刻苦治學,有所作為. 三、進取 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旨在青年人不應沉緬于輕歌曼舞而浪費寶貴時光,而是應該積極進取,有所作為. 四、苦練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詩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須勤學苦讀,博采眾長. 五、推敲 遣興(袁枚)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主張:凡優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錘百煉,去瑕留璧、一詩千改的勞動成果. 六、嚴謹 論詩十絕(戴復古) 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戴復古強調:反對因襲,重視精細,切忌草率. 七、多師 戲為六絕(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認為:對待前人的作品,應善于抉擇,批判繼承,不論古人與今人,不論時間的先后,既要向一切有成就的人廣泛學習,“轉益多師”,化為自己的養料;又要善于“別裁偽體”,剔除糟粕,不應囫圇吞棗,食古不化,步人后塵. 八、深入實際 論詩三十首選一(元好問)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元好問主張:詩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作家只有“親到長安”,面向現實,才能“眼處心生”,激發真情,才能產生有“神”的詩句,畫出逼真的圖景;若“暗中摸索”,“閉門造句”,則斷然寫不出好作品來. 九、有主見 論詩五絕(趙翼)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趙翼認為:學習前人,必須善鑒,須破門戶之見,須有獨特的見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決不可信口雌黃,盲從附和. 十、虛心學習 逢王建有贈(張籍) 新詩句成相借問,閑來議盡共尋思. 終今三十余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 張籍認為,凡立志成才者,應善于向師長學習,向朋友學習,向一切內行者學習,并將他們的才智變為自己的才智,以促使自己早日成才. 十一、戒驕 題畫竹(戴熙) 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全詩以竹喻人,并喻示:只要具有虛心好學的品格與扎實學問的根底,必將有所作為,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十二、懷志 曉窗(魏源) 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 千古萬代人,消磨數聲里. 詩人巧借晉代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之典,警示人們要立志奮發,有所作為,切不可蹉跎歲月,要有時不我待,立志濟天下,安邦民,為國獻身. 十三、高節 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全詩啟示人們,凡要做一個堅強、正直的人,就要經得起千磨萬鑿的敲打,就要經得起烈火般的考驗,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節操. 十四、百折不撓 梅花(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意梅花凌寒獨放,為“有暗香來”而不屈不撓. 十五、堅毅 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人贊揚巖竹的正直品格與堅韌精神,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與剛勁堅韌的節操,才能在成才的路上,不斷探索,開拓。
5.描寫勤奮刻苦的古詩 要整首詩
1,《勸學》唐代:顏真卿
原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白話文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勸學》唐代:孟郊
原文: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白話文釋義: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3,《勤學》宋代:汪洙
原文: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白話文釋義: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4,《讀書》宋代:陸游
原文: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白話文釋義:歸鄉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5,《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貞白
原文: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話文釋義: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并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