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詩詞有哪些
1、《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
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2、《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3、《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4、《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氣得頭發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
抬頭望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 不要虛度年華,花白了少年黑發,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
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
我要從頭再來,收復舊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闕。 5、《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譯文: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2.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詩詞
1、《滿江紅》【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詩意: 此詞上片抒寫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愿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 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2、《琴歌》【唐】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詩意: 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來反襯華堂上爐火融融、紅燭高燒的溫暖歡樂。
后四句以琴聲一響萬簌俱靜,聽者沉醉無言,并且引動詩人辭官歸隱的念頭,來表現音樂神奇的感染力量。 3、《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意: 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征,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
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詩人蘇軾提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他的這首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4、《棋聲》【宋】黃庚 何處仙翁愛手談。時聞剝啄竹林間。
一枰子玉敲云碎,幾度午窗驚夢殘。 緩著應知心路遠,急圍不放耳根閑。
爛柯人去收殘局。寂寂認亭石幾寒。
5、《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詩意: 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
組詩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凄涼。
全詩筆觸細膩,構思奇特,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 參考資料:月下獨酌百度百科 棋聲百度漢語 惠崇春江晚景百度百科 琴歌百度百科 滿江紅百度百科。
3.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詩詞急100字
——屈原恨
秦皇十年吞八荒,志比鴻雁六國亡。
南疆縱橫九萬里,視秦下吏如爹娘。
書字同文歌同音,天下從此無侯王。
昔年文王臥病榻,鬻熊親奉始封疆。
不愿天下盡歸楚,但冀國祚萬世長!
顓頊傳國八百年,何事空投汨羅江?
戰國方是好時光,男兒此時現鋒芒。
欲致國君堯舜上,奈何烏云掩圣光。
中秋月圓人難圓,獨酌杯酒愁思長。
忽聞懷王意西去,三閭泣淚兩鬢霜。
三元辭歲國途微,豈可以此祀三皇?
中秋賞月重陽菊,把酒無須南山望。
忠君豈知禍事釀,忍將潔軀付濁江?
端午吃粽洗艾蒿,屈子益恨情愈傷。
恨己不能挽狂瀾,恨己不能逐虎狼。
此志永存天地間,浩氣湯湯正氣張。
——蝶戀花.念屈原
一葉孤舟絕汨羅,形容單薄,罷黜猶憂國。
少年豪氣志蹉跎,兩鬢微霜不堪說。
從來忠骨多寂寞,一世風波,清衣怎堪濁。
錚魂化作江中土,江上留作漁父歌。
——中華懷古
開天辟地一甲子,東風送暖又國慶。
曲殤流水亙古今,華夏雄傳五千年。
古今一脈相傳承,燦爛文明先人傳。
清明倍感思先賢,登高拜祖意惆悵。
杏花村外酒香飄,黃帝陵前萬人祭。
清風拂柳雨濛濛,輕煙浮動隱青山。
惟愿先人在天靈,蒼天賜福佑中華。
汨羅江岸楚辭傳,至今千里留楚風。
應憐屈子亡國恨,從此江水不朝東。
龍舟破浪千帆競,風飄粽香拂兩岸。
千家萬戶插艾葉,五湖四海齊歡騰。
正月十五月中秋,東風十里桂花香。
人聚中庭共賞月,月隱清輝萬點星。
游子見此益思鄉,手執月餅意彷徨。
今昔風景更如昔,遙望明月寄相思。
相思苦短情更長,爆竹聲中慶團圓。
歡聚只恨夜更短,高舉金樽更迎春。
門前對聯紅兩邊,龍飛鳳舞喜氣洋。
祖國山川家更好,歲歲年年新氣象。
六十華誕家溫馨,十三億人齊歡騰。
中華崛起龍飛舞,氣貫長虹傲蒼穹。
——蘭池宮夜談
幽燈暗點雨垂簾,
冷月無言劍氣寒。
大秦鐵軍等閑去,
不及蘭池一夜談。
蘭池宮是秦王嬴政的水景園,嬴政曾多次在此與李斯夜談,共商國是,奠定了中國以后兩千多年的帝王之業。
4. 有哪些傳承民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詩詞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關于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5. 【弘揚民族文化的詩歌】
為漢服的低聲吟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秦風》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 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 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 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喉頭, 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的說: 記得嗎? 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有人跟我說, 曾經有一條大魚, 生活在北冥那個地方, 它化作一只巨鳥, 在天地之間翱翔. 巨鳥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 雖九萬里亦可扶搖直上. 圣賢賦予我們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 為我們塑造一個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時候, 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 他臨刑前, 彈奏了一曲絕響, 那寬袍博帶在風中飛揚, 他用了最優雅的姿態面對死亡. 幾千年過去, 依舊有余音繞梁, 只是他不知道, 真正斷絕的不是曲譜, 而是他的傲骨, 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夢回大唐, 和一個叫李白的詩人云游四方, 他用來下酒的是劍鋒上的寒光, 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我曾見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 長風吹開他的發帶, 長袍飄逸宛如仙人模樣. 可是后來換了帝王, 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 摒棄了武將. 他的子孫最終躲進了人間天堂, 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讓.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 正有一支軍隊征戰沙場, 敵人都說, 有岳家軍在, 我們打不了勝仗. 可嘆英雄遭忌, 讒士高張, 一縷忠魂終于消散在西湖之傍, 一個民族的精神就這么無可逆轉的消亡. 然而血色夕陽中, 我依稀見到, 有人把它插進土壤, 那是將軍用過的, 一支寧折不彎的纓槍. 時間的車輪悠悠蕩蕩, 終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 于是瘦西湖畔, 梅花嶺上, 為紀念這個悲劇建起一座祠堂. 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 他不愿散開高束的發髻, 更不能脫去祖先留給他的衣裳, 于是他決定與城共存共亡, 丟了性命, 護了信仰. 殘酷的殺戮, 如山的尸骨, 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 有人相信, 千百年后, 它依然會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發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 我坐進麥當勞的廳堂, 我穿起古奇牌的時裝, 我隨口唱著my heart will go on, 卻莫名其妙的心傷, 因為我聽到一個聲音大聲的說: 忘了嗎? 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我記得了, 一群褐發藍眼的豺狼, 帶著尖船利炮, 拆了我們的廟宇, 毀了我們的殿堂. 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們懂得民主自由, 卻忘了倫理綱常, 我們擁有音樂神童, 卻不識角徵宮商, 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 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 我們穿著西服革履, 卻沒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 那個禮儀之邦? 在哪里, 我的漢家兒郎? 為什么我穿起最美麗的衣衫, 你卻說我行為異常? 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漢裝, 你竟說它屬于扶桑? 為什么我真誠的告白, 你總當它是笑話一場? 為什么我淌下的熱淚, 絲毫都打動不了你的鐵石心腸? 在哪里, 那個信義之鄉? 在哪里, 我的漢家兒郎? 我不愿為此痛斷肝腸, 不愿祖先的智慧無人嘆賞, 不愿我華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揚. 所以, 我總有一個渴望, 有一天, 我們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 撐起民族的脊梁. 記住吧, 記住吧, 曾經有一個時代叫漢唐, 曾經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 曾經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