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全文】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雪化后那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詩歌賞析:這首詩的魅力和優秀并不僅僅在于意境的優美和內容的純凈,還在于形式的純熟和語言的華美.詩中采用重重疊疊的比喻,意象美麗而絲毫無雕飾之嫌,反而愈加襯出詩中的意境和純凈——在華美的修飾中更見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詩歌采用新月詩派的詩美原則:講求格律的和諧、語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樂感.這首詩可以說是這一原則的完美體現,詞語的跳躍和韻律的和諧幾乎達到了極致.--------------------林徽因官方博客。
2. 帶有人間的詩詞
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人間四月芳菲盡,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人間重晚晴。
晚晴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3. 關于人間的詩詞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唐 白居易 不自修飾不自哀,不信人間有蓬萊。陰晴冷暖隨日過,此生只待化塵埃.——孫犁《無題》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朱熹 《九曲棹歌》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代 于謙《詠石灰》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唐朝朱放《題竹林寺》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唐代杜甫《贈花卿》 月宮清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明代邊貢《嫦娥》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宋朝楊樸<七夕>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唐代王維《文杏館》 《題廣福巖》(唐朝曹鄴全集,選自全唐詩) 未有天地先融結,方廣高深無丈尺。
書言不盡畫難成,留與人間作奇特。----唐朝曹鄴《題廣福巖》。
4. 宋詞全文內容
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漢,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后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豪放派)、辛棄疾、柳永(婉約派)、李清照。
(全宋詞 /scdq/qsc)
5. 唐詩宋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首詞的全文是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
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金·元好問《摸雨兒》 【作者小傳】: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博通經傳,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
金亡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 能詩詞,詩多記述時事,慷慨悲涼,有“詩史”之稱。
詞近蘇、辛,風格沉郁。著有《遺山集》,編有《中州集》、《中州樂府》,金人詩詞多賴以傳。
【詞牌簡介】:《摸雨兒》:一名《摸魚子》,唐教坊曲名。晁補之詞,有“買陂塘,旋栽楊柳”句,更名《買陂塘》,又名《陂塘柳》,或名《邁陂塘》;辛棄疾賦怪石詞,名《山鬼謠》;李冶賦并蒂荷詞,有“請君試聽雙蕖怨”句,名《雙蕖怨》。
正體為雙片116字,上片10句六仄韻,下片11句七仄韻。《詞律》卷一九、《詞譜》卷三六俱列之。
此詞前有小序云:“太和五年乙丑歲,赴州并試,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 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予《雁丘辭》。
舊時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從此詞前小序可知,作者寫下的這首詞,是因大雁殉情而死的事深深感染、震撼了作者,這既是悼,同時更重要的是詠。
作者在詠的過程中,緊緊圍繞著一個“情”字,以大雁為依托,充分運用擬人等藝術手法,通過豐富的想象,對一個大雁殉情的故事作了細致深入的描繪,詞句間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凄惻感人,纏綿婉轉,甚至催人淚下,詞在后部對殉情大雁也寄托了一片深切的哀思。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詞在起筆即陡然以問句形式切入主題,這么直截了當,也這么干脆利落。對大雁的死,作者首先考慮的是殉情,是一個“情”字使大雁毅然決然地舍棄求生而選擇生命的極端,那么這“情”又是什么東西呢?值得付出生命代價?作者在問,問誰?問世間。
這既然是世間發生的一件事,世間就必然知道它的理所當然,可見作者思維想象多么豐富空闊。“情是何物”,似乎這并不是一個非常難懂的問題,但一般人最容易把它理解為男女之間的普通愛戀,然而,作者在探討和想要表達的卻是層次更為深刻的“至情”、“摯情”。
對這種“至情”、“摯情”的探述的另一層含義,作者亦是在喚起人們對“至情”、“摯情”要關注、重視和珍惜。 在古人眼里的真正的“情”,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所以,生生死死在“至情”、“摯情”間根本就沒有一個具體的界限,這是一種超然的境界。
雖然是在問,但同時也是在發出這種超然意識的警示。作者以這樣的基調開篇,不僅氣勢旺盛,引人慨然,而且也為下面的敘述提供了思路與筆法。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在上拍恢弘氣勢下此拍筆鋒一轉平婉,可謂鏗鏘錯落,韻回跌宕。
這是對大雁曾經的生活處境、感情情愫展開的追憶式描寫。“天南地北”表明了大雁生活的顛沛,秋天來時即南下越冬,來年春暖花開再復回北去。
“雙飛客”,正說明了大雁情投意合,朝夕共處,雙棲雙息。多少個寒來暑往,就是在這年復一年的遷徙中雙雙攜手并進的。
短短兩句,前句從空間著筆,后句從時間落墨,通俗而形象地描述了雙雁的情深意篤,自己不能沒有對方,對方是自己的唯一。同時,也賦予了他們人性化的理想色彩。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此拍用抒情的筆觸,描繪了大雁平時生活的情情趣趣。與常人一樣,他們既有歡樂,也有短暫的離愁,但不管遇到什么情況,不管是什么境遇,他們都始終堅持在一起,沒有任何因素能把他們分開。
這是一種什么力量使得他們之間有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呢?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的手法,擬人的思維:這都是源于一種情,一種癡情。 只有象這樣的癡情兒女,才會如此堅貞執著。
從開篇到這里,詞句并不是很深奧,而是很通俗,故事也不是很復雜,但就是在這樣一連串通俗的詞句和并不復雜的結構中,凝鑄著深刻哲理,濃縮著深情筆墨,叫人讀來心動肉搏,牽腸掛肚,纏綿悱惻,欲罷不能。 上片結拍有五句,“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轉向了對大雁的心理描寫。“君”指殉情大雁。
當雙雁之一被殺之后,另一雖獲得了求生機會,但是,面對愛侶已經逝去,自己成了形只影單的孤雁,想想“萬里層云,千山暮雪”,自己能獨自去哪呢!哪里是我的歸宿,哪里還有我的歡笑?前途不僅險阻,而且迷茫,生活既無依又無靠,象這樣再繼續活下去還有什么意義?這些都是為大雁殉情交代的緣由。 此拍通過心理刻畫與抒情描寫,自然而然地把落腳點歸結到了“情”字上。
大雁殉情這是一種勇敢的精神,是一種高尚的情操,這是作者賦予的思想。同時,在作者的筆下,還隱伏著對殉情大雁的這種忠情發出的贊美。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