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宋詞的故事
一: 陸 游 與 唐 婉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小青梅竹馬,婚后相敬如賓。
然而,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以至最后發展到強迫盧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
陸游迫于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后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
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個春天,陸游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一人漫游山陰城沈家花園。
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心里對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擺脫。
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里,悲痛之情頓時涌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離。
不料這時唐婉征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凄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墻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在這首詞里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后的傷感、內疚和對唐婉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悵然而去。陸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將這首《釵頭鳳》詞后頭至尾反覆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
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 世情薄,人情惡,日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簽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二: 廣東惠州城西也有個西湖,名氣雖然不如杭州的廣遠,在當地也是最招人流連的景區。事有湊巧,從杭州西湖來的一位女子,三十六歲時在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處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處名勝:六如亭。
觀賞六如亭的最佳處在西山泗洲塔頂,那兒有一株頗具風采的大榕樹。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詩:“行人欲問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頂松。”
朝云,家錢塘人,原本是蘇東坡早年買來的一個侍兒,當時孤苦伶仃,才十二歲。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識字,但在蘇家遇到極良好文化藝術環境,加上她人天資聰慧。
耳濡目染,潛心用功,她不但學會了識字、讀書,也喜歡詩畫書法。在東坡遭到貶斥的顛蕩生活里,朝云成長成熟起來,后來成為東坡的侍妾。
一個軼事說,東坡后來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場的險風惡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捫著漸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問身邊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個女子應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
東坡搖頭,另一個說:“必是滿盛著好詩妙文。”他仍搖頭。
轉臉問朝云:“你說呢?”朝云緩緩說:“先生那兒,該是一肚皮不合時宜。”東坡拍掌大笑,“這才對哩!” 六十歲的東坡受到更嚴重迫害,遠謫到嶺南惠州。
那時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為他日夜相守的伴侶。此時,朝云虔誠地信奉佛教,一心誦經,吃素,行善事,曾跟東坡一道在惠州創建了一個放生池,還捐資修橋筑堤。
北宋紹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時只有三十六歲。東坡非常傷感。
為了紀念這位純情又賢慧的女子,后來人們把她住過的房子,東坡取名白鶴堂的,改名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囑,葬在西湖附近的棲禪寺。
寺內僧人十分重敬這位女施主,特地捐資在朝云墓上蓋了一座紀念亭,初名朝云亭。后來,由于篤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彌留之際曾反復誦念《金剛經》上的一句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六個“如”字,突出表現了佛教強調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來被人們改稱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龍依“六如”寫過一副亭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凈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六如亭而今成為惠州一處名勝,也是紀念大文豪蘇軾的珍貴文物。
亭由磚石建成,形制整飭,風格純樸,很適合所紀念人物的風神氣質。 蘇東坡詩詞極著名,但愛情詩絕少,而一首紀念朝云的《西江月》詞,堪稱愛情詩中的極品,詞曰“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
海內進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憶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三: 《卜算子》 卜算子·贈樂婉 施酒監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
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 卜算子·答施 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了拼終難拼。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這是一個宋代歌妓的故事。
樂婉是杭州歌妓,與一位姓施的酒監相愛,后施酒。
2. 宋詞中的故事
一)戴復古夫妻的訣別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四載:戴石屏先生復古未遇時,流寓江右武寧,有富翁愛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歸計,妻問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釋。
盡以奩具贈夫,仍餞以詞云(名《祝英臺近》)。夫既別,遂赴水死。
可謂賢烈也矣!” 戴復古妻的訣別詞《祝英臺近》這樣寫道: 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 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
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 如何訴。
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 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
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詞中的女主人公已隱約透露出了準備為情赴死的決心。
可其善良、寬容、堅貞、剛烈的心意并沒有讓朝三暮四的戴復古心生留意,戴復古還是絕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復古滿懷對亡妻的懷念與歉疚,在妻子的墳前寫下了《木蘭花慢》一首: 鶯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
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 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
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 蘭皋新漲綠溶溶。
流恨落花紅。 念著破春衫,當時送別,燈下裁縫。
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 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春衫雖破依舊暖,飛鴻成雙人自寒。戴復古對亡妻的懷念,雖是真摯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摯情卻是無力而蒼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雖在內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卻輕謂‘一點閑愁’以概之,聽起來總讓人感覺他更像一個不負責任的浪蕩公子,即便不是虛情假意的表白,與其妻的作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別。 (二)李之問再娶聶勝瓊 《青泥蓮花記》載:李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
都下聶勝瓊,名倡也,質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別,餞行于蓮花樓,唱一詞,末句曰‘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李復留經月,為細君督歸甚切,遂飲別。不旬日,聶作一詞以寄李云云,蓋寓調《鷓鴣天》也。
之問在中路得之,藏于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
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夫取歸。瓊至,即棄冠櫛,損其妝飾,委曲以事主母,終身和悅,無少間焉。
這首《鷓鴣天》寄李之問寫到: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后,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詞寫得清麗幽婉,也難怪李之問妻被其清健的語句所感動,出妝奩資夫取歸”之。
讓聶勝瓊這個歌妓身份的下層女人,有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美滿的感情歸宿。看來不獨男人喜愛才女,就連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監與樂婉的來生緣 明陳耀文《花草粹編》卷二,引宋楊湜《古今詞話》(原書已佚)云:杭妓樂婉與施酒監善,施嘗贈以詞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
樓外朱樓獨倚欄,滿目圍芳草。 樂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拼了終難拼。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一位風塵女子,至性真情,豪爽灑脫。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愛之切。卻終究不得不屈從于無奈的殘酷現實,只待重結來生之緣。
施君得此紅顏知己,雖遺憾不能永結連理,卻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四)朱淑真的夢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經歷極為不幸,作為一位女詞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內心世界,也有心儀的夢中情人,但她卻不能違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給一個庸俗之徒,過著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相思歲月。
她只有在《清平樂》詞中追憶自己曾經的戀人,和短暫甜美的愛情生活體驗: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 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汝臺。
全詞通俗明白,艷而不褻,全賴女詞人大膽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襯出這乍現即逝的歡樂時光,有誰還能以假道學家們的嘴臉抵之為有失婦德”呢! (五)金定和劉翠翠的詩詞姻緣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劉翠翠家住比鄰。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齡相同。彼此朝夕伴讀,青梅竹馬,漸生情愫。
一日,金定贈劉翠翠情詩一首: 十二欄桿七寶臺,春風隨處艷陽開。 東園桃李西園柳,何不移來一處栽。
劉翠翠和詩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臺,懷抱何為不早開。 我愿東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陽栽。
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新婚之夜,劉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臨江仙》一首: 曾向書窗同筆硯,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燭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塵。 尤雨殢云混未慣,枕邊眉鬢羞顰。
輕憐痛惜莫辭頻,愿郎從此始,日近日相親。 金定步原韻答和《臨江仙》一首: 記得書齋同筆硯,親人不是他人。
扁舟來訪武陵春,仙居臨紫府,人世隔紅塵。 海誓山盟心已許,幾番淺笑深顰。
向人猶自語頻頻,意中無別意,親外有誰親! 看了二人的詩詞答和,不能不讓人羨慕金定和劉翠翠的美滿婚姻和柔情蜜意。
3. 唐詩,宋詞,元曲給幾篇例子
《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桃花溪》 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青溪》 王維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風雨》 李商隱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又幾千。《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玉蝴蝶》 柳永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
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音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雨霖鈴》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滿庭芳》 秦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樓望斷,燈火已黃昏。
《醉落魄》 范成大棲鳥飛絕,絳河綠霧星明滅。燒香曳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咽。
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浣溪沙》 賀鑄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歸龍荒,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仙呂.后庭花] 呂止庵孤身萬里游,寸心千古愁。霜落吳江冷,云高楚甸秋。
認歸舟,風帆無數,斜陽獨倚樓。[中呂.紅繡鞋]晚秋 李致遠夢斷陳王羅襪,情傷學士琵琶,又見西風換年華。
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四時佳興.春][采茶歌] 鐘嗣成嘆芳塵,已三分,二分流水一分塵。
寂寂落花傷暮景,凄凄芳草怕黃昏。[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盧摯掛絕壁枯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
四周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
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雙調][折桂令]九日 張可久對青山強整烏紗,歸燕橫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歸鴉。
4. 唐詩宋詞的故事
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
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還是“推”好。嘴里就邊推敲邊念叨著。
不知不覺地,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里。 韓愈問賈島為什么闖進自己的儀仗隊。
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
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贊。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5. 唐詩,宋詞,元曲給幾篇例子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風雨》 李商隱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又幾千。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玉蝴蝶》 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音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滿庭芳》 秦觀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樓望斷,燈火已黃昏。
《醉落魄》 范成大
棲鳥飛絕,絳河綠霧星明滅。燒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咽。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浣溪沙》 賀鑄
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歸龍荒,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仙呂.后庭花] 呂止庵
孤身萬里游,寸心千古愁。霜落吳江冷,云高楚甸秋。認歸舟,風帆無數,斜陽獨倚樓。
[中呂.紅繡鞋]晚秋 李致遠
夢斷陳王羅襪,情傷學士琵琶,又見西風換年華。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四時佳興.春][采茶歌] 鐘嗣成
嘆芳塵,已三分,二分流水一分塵。寂寂落花傷暮景,凄凄芳草怕黃昏。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盧摯
掛絕壁枯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周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
[雙調][折桂令]九日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燕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歸鴉。
6. 關于詩詞的故事
《七步詩》的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操去世后,他的長子曹丕即位,曹丕就是歷史上的魏文帝,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
弟弟曹植很有才華,精通天文地理,說起朝廷中的政事滔滔不絕而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威震朝野啊!皇帝哥哥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忌之火油然而生。他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把曹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
許多大臣在皇帝面前也說三道四,謠言惑眾,有的說,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豈不是宮中一大害?有的說,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長夢多。 曹丕聽信了讒言,決定今日動手。
正巧趕上一位大臣稟報,有人造反,圖謀篡位。曹丕認定弟弟曹植為主謀,正午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隊揮刀截下。
見到曹丕,曹植道:“吾兄傳我有何貴干?” 眾人道:“宮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聽說了吧,吾登皇位你懷恨在心,這事是否你主使的?” 曹植長嘆一聲,道:“吾兄疑我造反,謀你河山篡你朝位!這罪行可不敢擔當,請吾兄明察秋毫。” 曹丕不好推辭,只得說:“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不然,休怪我大義滅親了。”
“好辦好辦,若我不能在七步內作詩一首,任憑你處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說。
“爽快!爽快!咱倆一言為定。” 曹丕說完,曹植便邁出了第一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處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一來,借物抒情,在剛走到第六步時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 此詩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殘?我無意與你權利相爭,無論誰是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
若你要殺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聽了,被駁得無話可說。
從此就再也不敢為難曹植了,倆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協力,建設魏國。來自百度文庫。
7. 唐詩宋詞的故事
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嘴里就邊推敲邊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里。 韓愈問賈島為什么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贊。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