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永的《雨霖鈴》2008年暑假唐詩宋詞朗誦會即將舉行.有一位選手
寒蟬的那幾聲鳴叫在我耳邊縈繞,為什么我會感到格外凄切?它是否也能感知我內心的無奈?暮色的長亭是那般殘忍,它送走了多少對戀人?秋風吹起一滴雨水,落到我身上,我能感受它的冰涼.我沒有心思去享受這美景佳肴,只希望酒能帶走我血液中流淌的悲傷,帶走我腦海中對這留戀處的記憶.船也等不急了,它要帶我離開這個魂牽夢縈的地方.心是那般難以割舍,我的手緊緊的握著她的手.她的淚光在暮色中深深觸動著我的心,想起過往,心中有千言萬語,可此時只能以眼淚相望,那份不舍封住了喉嚨,悲傷溢滿心靈.我能聽得懂她眼神訴說的一切,她也是.我的惆悵之情如這千里煙波般綿長,心中的悲傷如暮靄般沉重.放眼望去,寥闊的楚天下我該是何等渺小,我的前途在哪?從古到今多情的人總會為離別而傷感,我也是.更何況是這凄清的秋季呢?酒醒,愁也醒,愁如楊柳絲般雜亂,涼風吹過,留給我的是一輪殘月.這次離去年復一年,良辰好景都是虛無飄渺,心中那說不盡的相愛相思之情,我又能向誰訴說呢?。
2. 《雨霖鈴》和《天凈沙秋思》答案雨霖鈴:誦讀全詞,說說蘊含了詞人
《雨霖鈴》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3 《天凈沙 秋思》運用以景托情,寓情于景的創作手法,用白描的方式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表現了其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3. 急求柳永<雨霖鈴>的配樂和一首詩
雨霖鈴 柳永(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個詞很有名 大概在高中課文里學過
/sucai/*?SoftID=630
這里有這首詞的配樂朗誦 你去找個悲哀點的民樂 聽聽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