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的評論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高峰。在中華文明燦爛的長卷中,唐詩宋詞是其中最為絢麗的華章。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中國人靈魂的詠嘆,詩歌是中國人浪漫精神、文化氣質的體現與象征。詩以唐冠,宋以詞我,說明了唐詩宋詞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作為濃縮了唐詩宋詞精華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被奉為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而備受推崇。自書成以來,偉人英雄,歌以詠志;達官巨賈,誦以怡情;家家戶戶,詩書傳家。凡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有《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的誦讀聲,而且還將伴著時代的風雨永遠傳誦。
唐詩,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將中國的詩歌成就推向歷史的頂峰。這一時期,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開啟唐詩盛象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即所謂的“初唐四杰”。處于初、盛唐之間,起著承前啟后重要作用的詩人是陳子昂,他極力提倡“漢魏風骨”,對盛唐詩文豪放風氣的形成起了重大影響。
到了開元、天寶盛唐時期,唐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景象。這一時期,不僅產生了我國兩位偉大的詩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濟濟。賀知章、王昌齡、王之渙、崔顥、高適、岑參、孟浩然、王維等名家,都活躍在這一時期的詩壇上,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在創作方法和寫作風格上,這一時期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景,邊塞派、山水派、田園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各領風騷,爭奇斗艷。
李白、杜甫的成就標志著唐詩的鼎盛,隨后進入一個低潮。到了元和、長慶中唐年間,唐詩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時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劉長韓愈、柳宗元、孟郊、賈島、李賀等。
唐詩經過中唐的再度繁榮以后,到了晚唐,呈現出衰頹之勢,但這一階段也出現了兩個重要詩人杜牧和李商隱。
唐詩,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了今天,依然煥發著不滅的光輝,且歷久彌香。
詞是宋代文學的靈魂,它繼承著晚唐五代詞體初興的機運,經許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創作,發揚光大,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績。
以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詞壇的第一批報春花,緊接著偉大文學家柳永的慢詞創作給宋詞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柳永的詞廣泛吸取民間音律的優點,以白描的手法敘事抒情,為宋詞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階段。蘇軾的詞是宋詞發展的一座里程碑,他與擅寫惻艷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詞以豪放著稱。“詞為艷科”,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牢固的傳統,蘇軾成功地轉為了這種風氣。以蘇軾為中心的元佑詞林,代表著北宋詞壇的鼎盛氣象,一時名家輩出,如秦觀、黃庭堅、陳師道、王安石、謝逸等,都寫出了很多優秀的詞作品。在蘇軾以后,北宋詞壇出現了以周邦彥為代表的格律詞派,一散一整,各有所長。北宋末期則出現了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她能于“蘇豪”、“柳俗”和“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形成有名的“易安體”。
南宋詞壇因為北方的淪陷、國家命運的改變,呈現出另一番景象。以辛棄疾為代表,貫穿其詞中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堅強信念。這樣,蘇軾所開創的豪放派被移植到愛國主義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一時期,著名的詞人還有陸游、文天祥、劉克莊等。
宋詞,作為中華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學藝術殿堂,給后人留下了無窮的寶藏。經和唐詩一起,成為滋養一代代中國人的心靈藥石。
本書特色
2. 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
在中國韻文史上,唐詩、宋詞、元曲接二連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瑯滿目。e5a48de588b67a6431333262383535元曲作為元代文學的代表,以其獨特的藝術成就而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澤被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元曲,一方面是指詩歌新體“散曲”,一方面又指戲曲新體“北曲雜劇”。如元曲六大家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和喬吉,都是兼工散曲和雜劇的作家。
元曲雜劇經典名篇有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白樸《梧桐雨》等。
散曲經典名篇:
〔雙調〕沉醉東風
送 別
關漢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
手執著餞行杯,眼擱著別離淚。
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前調〕
杭 州 景
關漢卿
〔一枝花〕普天下錦繡鄉,環海內風流地。
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
水秀山奇,一到處堪游戲,這答兒忒富貴。
滿城中繡幕風簾,一哄地人煙湊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齊,萬余家樓閣參差,并無半答兒閑田地。
松軒竹徑,藥圃花蹊,茶園稻陌,竹塢梅溪。
一陀兒一句詩題,一步兒一扇屏幃。
西鹽場便似一帶瓊瑤,吳山色千疊翡翠。
兀良,望錢塘江萬頃玻璃。
更有清溪、綠水,畫船兒來往閑游戲。
浙江亭緊相對,相對著險嶺高峰長怪石,堪羨堪題。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樓閣崢嶸出翠微,遙望西湖暮山勢。
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
〔越調〕天凈沙
秋 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雙調〕折桂令
嘆 世
馬致遠
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
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
韓信功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里是風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
〔越調〕天凈沙
春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雙調〕慶東原
嘆 世
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及早冠宜掛。
那里也能言陸賈?那里也良謀子牙?那里也豪氣張華?
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雙調〕水仙子
次 韻
張可久
蠅頭老子五千言,鶴背揚州十萬錢,白云兩袖吟魂健。
賦莊生秋水篇,布袍寬風月無邊。
名不上瓊林殿,夢不到金谷園,海上神仙。
〔中呂〕賣花聲
懷 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越調〕寨兒令
憶 鑒 湖
張可久
畫鼓鳴,紫簫聲,記年年賀家湖上景。
競渡人爭,載酒船行,羅綺越王城。
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柳擎和淚眼,花墜斷腸英。
望海亭,何處越山青。
3. 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
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高峰。
作為濃縮了唐詩宋詞精華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被奉為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而備受推崇。自書成以來,偉人英雄,歌以詠志;達官巨賈,誦以怡情;家家戶戶,詩書傳家。
凡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有《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的誦讀聲,而且還將伴著時代的風雨永遠傳誦。 唐詩,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將中國的詩歌成就推向歷史的頂峰。
唐詩,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了今天,依然煥發著不滅的光輝,且歷久彌香。 詞是宋代文學的靈魂,它繼承著晚唐五代詞體初興的機運,經許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創作,發揚光大,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績。
宋詞,作為中華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學藝術殿堂,給后人留下了無窮的寶藏。經和唐詩一起,成為滋養一代代中國人的心靈藥石。
4. 唐詩三百首、宋詞、元曲~
/shici/remember/001錢惟演:木蘭花 002林君復:瑞鷓鴣 003范仲淹:漁家傲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
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004范仲淹:御街行 005張先:千秋歲 006張先:菩薩蠻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攲,愔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數聲鴺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又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007張先:醉垂鞭 008張先:一從花 009張先:天仙子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見。
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橋通。
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宴山亭 趙佶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曾去。
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木蘭花 錢惟演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
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御街行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鳺,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菩薩蠻 張先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張先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
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一叢花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天仙子 張先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月落紅應滿徑。
青門引 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 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清樂平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清樂平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木蘭花 晏殊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
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
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木蘭花 晏殊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玉鉤欄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木蘭花 晏殊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
5. 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
在中國韻文史上,唐詩、宋詞、元曲接二連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瑯滿目。
元曲作為元代文學的代表,以其獨特的藝術成就而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澤被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元曲,一方面是指詩歌新體“散曲”,一方面又指戲曲新體“北曲雜劇”。
如元曲六大家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和喬吉,都是兼工散曲和雜劇的作家。 元曲雜劇經典名篇有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白樸《梧桐雨》等。
散曲經典名篇: 〔雙調〕沉醉東風 送 別 關漢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 手執著餞行杯,眼擱著別離淚。
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前調〕 杭 州 景 關漢卿 〔一枝花〕普天下錦繡鄉,環海內風流地。
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 水秀山奇,一到處堪游戲,這答兒忒富貴。
滿城中繡幕風簾,一哄地人煙湊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齊,萬余家樓閣參差,并無半答兒閑田地。
松軒竹徑,藥圃花蹊,茶園稻陌,竹塢梅溪。 一陀兒一句詩題,一步兒一扇屏幃。
西鹽場便似一帶瓊瑤,吳山色千疊翡翠。 兀良,望錢塘江萬頃玻璃。
更有清溪、綠水,畫船兒來往閑游戲。 浙江亭緊相對,相對著險嶺高峰長怪石,堪羨堪題。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樓閣崢嶸出翠微,遙望西湖暮山勢。 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
〔越調〕天凈沙 秋 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雙調〕折桂令 嘆 世 馬致遠 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 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
韓信功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里是風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 〔越調〕天凈沙 春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雙調〕慶東原 嘆 世 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及早冠宜掛。
那里也能言陸賈?那里也良謀子牙?那里也豪氣張華? 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雙調〕水仙子 次 韻 張可久 蠅頭老子五千言,鶴背揚州十萬錢,白云兩袖吟魂健。
賦莊生秋水篇,布袍寬風月無邊。 名不上瓊林殿,夢不到金谷園,海上神仙。
〔中呂〕賣花聲 懷 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越調〕寨兒令 憶 鑒 湖 張可久 畫鼓鳴,紫簫聲,記年年賀家湖上景。 競渡人爭,載酒船行,羅綺越王城。
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柳擎和淚眼,花墜斷腸英。
望海亭,何處越山青。
6. 《唐詩三百首》、《宋詞》、《元曲》的相關知識
相關背景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
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順天舉人,授景山官學教習,出任上元縣教諭。
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進士,歷任盧龍、大城知縣。后遭人讒陷罷官,平復后任山東鄒平知縣。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兩次主持鄉試,推掖名士。他為官清廉如水,愛民如子,又勤勉好學,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于《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
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唐詩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完成,書的題目有的說脫胎于民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有的說取自“詩三百”,說法各不相同。 《唐詩三百首》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內容提要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
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于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于戰國時期,甚至更早。
現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于七古創作,將之衍變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
唐代七古顯示出大唐宏放的氣象,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詩注疏三百首》的一種。
五律源于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
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五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都是古典詩體中絕句的一種。
五絕起源于漢,七絕起源于六朝,兩者都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唐代絕句氣象高遠,率真自然,達到了吟誦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韋應物、杜牧、劉禹錫等人。
作品影響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巔峰時期的那個黃金時代令人神往。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靚麗的風景線。
唐詩與宋詞、元曲并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奇跡。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公元7世紀,孫季良開始編纂唐詩選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間,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詩選本問世。
眾多選本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唐詩三百首》以成功務實的編法、簡易適中的篇幅、通俗大眾的觀點、入選的精美詩歌打動著讀者,成為兒童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了解中國文化的模范讀本,對中國詩歌選編學、中國人的心理構成都有很大的影響。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延伸閱讀 《千家詩》由南宋著名詞人劉克莊編輯的藍本增刪而成,從宋代至今,在民間流傳很廣,是非常有名的兒童啟蒙讀物。
所選詩為唐宋兩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曉暢,易于吟誦。 《全唐詩》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編校而成,收詩4.8萬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內容最豐富的唐詩總集。
此后,由于敦煌文書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詩的發現,《全唐詩》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數千首唐詩。 《唐詩別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問世,由江蘇蘇州人沈德潛編輯而成,這部書重點突出了沈德潛的文學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間影響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詩,原由蘅塘退士選輯,分為六卷。以下目錄中,右端列的是詩的編號。
1.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一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二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中的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