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朋友過生日,我想寫書法,請問古人有沒有一些有關祝福的宋詞
宋詞目錄 宋詞概述 詞的分類 宋詞的由來 宋詞的發展歷程 詞牌名的來歷 詞牌淺釋 作家宋詞檔案 [編輯本段]宋詞概述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于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
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 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
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后,對于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 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 到蘇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宋詞還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下)、中調(59~90)、長調(90以上)。
[編輯本段]詞的分類 大致有5種: 1、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 3、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4、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5、按詞牌分。
[編輯本段]宋詞的由來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并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
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于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
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
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
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臺近》、《訴衷情近》。
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于北宋中葉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 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
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
最長的詞牌《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
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
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
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
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由于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莊詞媚”之說。 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
2. 古代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諸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大文豪是()
B,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并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xīn)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 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后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人書并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后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認為“論 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并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 造詣。為其后“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竹石圖》;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也是他的作品。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3. 中國古代文章詩詞書法作品是如何傳播的
通過各種文會,各種印刷商,當時很多是手抄的
傳播學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跨學科研究的產物。傳播學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有密切的聯系,處在多種學科的邊緣。由于傳播是人的一種基本社會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語義學、神經病學、等等,都與傳播學相關。它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新聞學、人類學等許多學科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來研究傳播的本質和概念;傳播過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聯系與制約;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饋,信息與對象的交互作用;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功能;各種傳播媒介的功能與地位;傳播制度、結構與社會各領域各系統的關系等。
4. 最近有哪些優秀的詩詞歌賦、書法作品問世
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新陋室銘
陋室銘---學生銘
分不在多,六十則興;
讀不用功,能抄則贏。
日晤周公,夜談愛情。
吃穿問父母,出入坐計程。
談笑皆三國,往來一大群。
可以呼友朋,摔酒瓶。
不知牛頓為何,不知淵明是誰。
天馬行空狀,青春去無影。
孔子云:“何知之有?”。
陋室銘---科室銘
才不在高,應付就行;
學不在深,奉承則靈。
斯是科室,惟吾聰明。
庸俗豈有趣,流言作新聞;
笑談無邊際,往來有后門。
可以打毛線,練氣功。
無讀書聲之亂耳,無國事之勞形;
調資不落后,級別一樣升,
古人云:樂在其中。
陋室銘---開會銘
室不在大,有凳就行,
人不在多,無頭不成。
說得再嚴厲,遲到不要緊。
8點半開始,9點鐘進行。
談笑任自由,往來無拘謹。
可以織毛線,抽香煙,
磕瓜子,侃大山。
材料兩公斤,內容只一錢。
臺上照著念,臺下隨手翻。
無動腦之勞神,無記錄之麻煩,
開水喝了幾大桶,廁所去了四五番。
有的打瞌睡,有的打哈欠。
時時抬手腕,再敘述,
眾人曰:有完沒完?。
陋室銘---貪官銘
官不在大,有權則靈;
利不在多,能撈則成。
雖是九品,一方之圣。
吃喝玩又撈,樣樣能先行。
官銜年年升,油水日日增。
來往有車接,開口亂彈琴;
動輒瞎指揮,糊弄人。
無勞累之傷神,無工作之費心。
世人無法比,神仙亦不能。
百姓云:“此官可憎”。
陋室銘---工作銘
錢不在多,十萬就行;
事不用少,好混則靈。
斯是涼缺,惟吾開心;
老板常加薪,上司不點名;
閑閑拿獎金,股票常漲停;
有空常休假,出國四處行;
無塞車來煩心,無加班之勞形;
運若長江水,財比滿天星。
老板云:做夢才行!
陋室銘---馬屁版
德不在高,使歪則行;
才不在多,善拍則靈。
斯是屁精,惟吾成風。
對上獻甜言,躬腰展媚容。
談笑勤搔癢,往來多表忠。
可以做火箭,長神通。
無實干之費力,無勤業之勞形。
德賤利欲重,手常骨頭輕。
志這者曰:羞煞祖宗。
陋室銘---貪官銘(2)
官不在大,處級則撐;
權不在多,能撈則成。
精通厚黑,馬屁成精。
吃穿有人送,出入有隨從。
談笑打哈哈,往來無民情。
可以游歐美,閱佳景。
無老婆之黃臉,無上級之束管。
南有成克杰,西出胡長清。
孔子云:“何德之有
5. 古人寫書法學習心得的古詩
1、《書法家歐陽詢》佚名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
駐馬觀之,良久乃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譯文 歐陽詢曾經有一回騎馬趕路,看到一塊古碑。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停住馬觀看古碑,過了很久才離開。
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后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欣賞,等到疲乏了,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2、《杜處士好書畫》宋代:蘇軾 蜀中有杜處士 ,好書畫,所寶以百數。
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而一牧童見之,拊掌見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
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不可改也。 譯文 四川境內有個姓杜的隱士,愛好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畫的牛一幅,他特別喜愛,用錦囊盛起來,用玉石作畫軸,經常隨身攜帶著,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斗角,畫錯了啊!” 隱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
有句古話說:“耕地應當去問男奴,織布應當去問婢女。”這句話是不可改變的。
3、《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4、《觀書》明代: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譯文 書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無論清晨傍晚還是憂愁快樂總有它的陪伴。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后,心中再無半點塵世間的世俗雜念。
堅持經常讀書,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涌來用之不竭。勤奮攻讀,像東風里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漫跨著金鞍,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不相信我這書齋里別有春景。5、《墨池記》宋代:曾鞏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
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譯文 臨川郡城的東面,有一塊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個池子低洼呈長方形,說是王羲之的墨池,這是荀伯子《臨川記》里說的。羲之曾經仰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精神,(現在說)這是羲之的(墨池)遺址,難道是真的嗎?當羲之不愿勉強做官時,曾經游遍東方,出游東海,在山水之間使他的心情快樂。
莫非他在盡情游覽時,曾在這里停留過?羲之的書法,到晚年才特別好。那么他能達到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沒有能夠趕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學習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學習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何況想在道德修養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擔心墨池不能出名,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兩柱之間,又請求我說:“希望有一篇(墨池)記。” 推測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愛別人的優點,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因而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跡呢?莫非也想推廣王羲之的事跡來勉勵那些學員吧?一個人有一技之長,就能使后人像這樣尊重他;何況那些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人,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范,對于后世的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了。
6. 寫一首有關書法詩詞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