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唐詩宋詞元曲選修中第二課李白詩四首分別是什么
粵教版《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第二課《李白詩四首》分別是:《夢游天姥吟留別》、《哭晁卿衡》、《丁督護歌》、《越女詞五首(其三)》《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寫的一首古體詩。
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第二年寫的,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
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于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
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
全詩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哭晁卿衡》是李白得聞日本友人晁衡回祖國航海途中沉船并誤傳已溺死后而寫下的一首哀悼詩作。
此詩雖因誤傳噩耗而作,但悲痛之情是真實而且深摯的。全詩通過幾個短促的鏡頭來寄托哀思,言辭頗多象征、隱喻,哀其人而不忍書其事,沉痛而不呆滯,結句尤其余韻悠長。
《丁督護歌》是李白寫的一首五言古詩。描繪了勞動人民在炎熱的季節里拖船的勞苦情景,揭露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的深切同情,是一首風格沉郁的現實主義詩篇。
全詩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突出描寫民夫拖船的痛苦,然后在描寫的基礎上抒發議論,揭示勞動人民的痛苦沒有終結,不僅深化了前面的描寫,而且擴展提高了詩的主題意義。詩中的描寫和議論,都采用現實主義的手法,不加修飾,沒有夸張,言近旨遠,意蘊深厚,與詩人的浪漫主義詩歌相比,別是一種風格。
《越女詞五首(其三)》是李白組詩作品中的一首。其三這首詩是李白在越地所寫,將采擷蓮藕的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澀不好意思的心理與情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詩雖然很淺白,但蘊味卻很雋永。作者簡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
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2. 高中語文選修的必背古詩文有哪些,越全越好
【必修一】《詩經·氓》、《離騷(節選)》、曹操《短歌行》、陶潛《歸園田居(其一)》【必修二】**《沁園春·長沙》、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莊子《逍遙游》、王羲之《蘭亭集序》(2010年修訂版)【必修三】王維《山居秋暝》、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柳永《雨霖鈴》(對長亭晚)、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必修四】孟子《寡人之于國也》、荀子《勸學》、韓愈《師說》《過秦論》三段【必修五】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李密《陳情表》【選修一(《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登岳陽樓》、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選修二(《唐宋散文選讀》)】王勃《滕王閣序》、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蘇洵《六國論》【增補】《論語》十則、陶潛《歸去來兮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高中選修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