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
中國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起,到1911年宣統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時間內,共產生了230位皇帝。
(我這篇評論皇帝范圍還包括沒有稱帝的實際上的萬歲。)在這些皇帝中有很多是杰出皇帝,其中是有始有終的好皇帝、道德皇帝,也有很多是有作為的文治武功好皇帝,還有是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大貢獻的皇帝。
而有德兼有功的皇帝就很少了。 要說皇帝首先就須是始皇帝贏政,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
統一中國,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但不愛惜百姓,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而且焚書坑儒,開思想專制之先河,致使中國兩千年的政府皆秦政也。
人民積怨很深。種下了滅亡的種子。
再經過秦二世的澆灌,終失九鼎。贏政雖是個暴君,但相對于國家民族,還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杰出皇帝。
然后就是劉邦統一中國,給天下帶來和平,但大殺功臣,連蕭何都被關進監獄里。缺少萬民景仰的道德觀念。
劉邦在位8年,相對于國家人民,可謂杰出皇帝。 到后來清除呂家專權之后,就是文帝劉恒無為而治,“且廢除受孥連坐、誹謗妖言之法,親耕籍田,除肉刑,免天下田租。
是以海內富庶,禮儀大興,一年斷案只數百件,幾乎到了刑罰放棄不用的程度。”在位23年去世。
死前要求喪事從簡,并縮短守喪日期。這在當時是開先河的,可謂天下數一數二的德君。
到了景帝劉啟,繼承了文帝的休息養民的政策,贏來了中原的“文景之治”。但貶丞相申屠嘉,誅晁錯,殺功臣周亞夫,相比文帝就差許多了。
在位16年,總的來說是個好皇帝。 景帝的兒子,雄材大略的武帝劉徹立。
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歲,在位54年。期間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國思想,并以此選拔官吏,是以人才集中于朝野上下。
然后依仗“文景之治”積累下的財富,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致使“漢”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子林中。
那時漢民族的口號是:“犯我強漢者,雖遠比誅”。但武帝好大喜功,為了大宛國的千里馬,就發動戰爭。
常年戰爭,百姓死傷無數,經濟難以恢復。而且又大興土木,任用酷吏,買官賣官,和秦始皇一樣到處求長生不老之術。
致使天下民怨沸騰,太子也與其反目而亡。幸好其的雄材大略勝過秦始皇,能夠及時悔悟,發“輪臺”詔書悔過。
終使漢朝綿綿數百載,真乃:輪臺悔過震千古。但武帝死前又殺死太子之母“鉤戈”夫人。
此類種種道德上不能為圣君。但對于國家民族可謂是一代千古杰出皇帝。
其子昭帝在位13年,壽22歲,難有作為。 后為宣帝,宣帝勵精圖治,官吏稱職,但任用酷吏,殺了不少廉明清直的好官。
并說:漢家自有制度,迂腐的儒生不懂時務。因此公然宣布:不施行仁政。
再往后子孫皇帝就無大作為。 現在到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王莽出場了,王莽素有賢名,但篡位后,好動空想,其宣布天下土地國有(其實是自己王有),禁止買賣。
耕地重新分配等,又因為更換印章之小事,對周圍四夷開戰以炫耀武力。王莽的任意胡來,朝令夕改、不算經濟帳,終使天下大亂。
最終開國之君也成了亡國之君而死于亂民之手,王莽可謂無道之君。 此時天下百姓人心思劉,劉氏又迎來了“光武中興”的光武帝劉秀。
劉秀其才其略遠高于那個時代的人,對嚴子陵的友情,對戰友功臣的寬容,以及劉秀每天平明設朝,午后才罷。屢次引公卿郎將,講解經理,夜班才睡覺。
總攬朝綱,量時度立,行事沒有過分舉動,使百姓休養生息。擔心遠征使士兵受勞累苦難,所以推辭西域派都護的請求,生前就使國家進入太平盛事,匈奴畏服,戰爭不發生。
在位33年。可謂是一代杰出皇帝。
但也逼死了直言相諫的耿直之臣,道德有欠虧。 劉秀其子明帝劉莊,一切遵守劉秀時的制度。
所以吏得其人,民樂其業,遠近畏服。在位18年,是個守成的好君主。
劉莊其子章帝也是一賢君,輕徭薄役,與民休息。只是優柔寡斷,致使東漢自其身后開始外戚專權。
隨后就是外戚與宦官的爭斗,致使東漢由此衰亡。 魏蜀吳三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期,也是棋逢對手的時期。
魏蜀吳三國都沒有完成統一中國之偉業,對其皇帝也就不多贅述了。隨著時局的演變,中原魏國的司馬氏占據了上風,最終晉朝的司馬炎統一了中國,但司馬炎統一后就對政事不感興趣,頻頻游玩和酒宴,且傳位于弱智太子衷繼位。
從此皇族不得安寧,“八王”之亂后,就是臣服于漢朝的多個胡族在中原大興刀兵,司馬炎不能說是個明君。 東晉退居江南,雖然至此江南成為中國主要的繁華之地,但東晉和以后的南朝沒有杰出皇帝。
而統一中國的擔子就落到了北朝的隋高祖楊堅,楊堅利用外戚的權勢奪得朝柄,篡周后又一統天下,楊堅“常節儉,重民心。”勤于政事,生活儉樸,平時飲食不過一葷,所乘,所穿,所住極盡簡陋。
聞災民無飯吃,還流淚而一年三月多不再吃葷。所以楊堅在位期間,“衣食滋增,倉庫盈溢。
隋建立之初,民戶不滿400萬。到末年,將近900萬。”
然而楊堅后期,猜疑心重,“每每于殿廷之上殺人,后來功臣故舊,能始終者極少”。楊堅是有始。
2. 中國歷史上最有才的皇帝是誰
1、始皇帝贏政:首位統一中國的帝王,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思想專制之祖先。
總之是一個杰出的皇帝。 2、漢劉邦:滅暴秦、統一中國,給天下帶來和平,但大殺功臣韓信等,連蕭何都被關進監獄里。
3、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國思想(秦始王教的吧,呵呵,造成歷代君王都學會了,包括現在的),并以此選拔官吏。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致使“漢”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子林中。 4、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王莽:小小人物,顛覆了強漢,但即為開國之君也為亡國之君而死于亂民之手,天下獨一元二。
5、隋高祖楊堅:自從東漢后,中國大地戰亂不休達300多年,北朝的隋高祖楊堅,利用外戚的權勢奪得朝柄,篡周后又一統天下,楊堅“常節儉,重民心。”勤于政事,生活儉樸,平是飲食不過一葷,所乘,所穿,所住極盡簡陋。
聞災民無飯吃,一年三月多不再吃葷。所以楊堅在位期間,“衣食滋增,倉庫盈溢。
隋建立之初,民戶不滿400萬。到末年,將近900萬。”
然而楊堅后期,猜疑心重,“每每于殿廷之上殺人,后來功臣故舊,能始終者極少”。楊堅是有始無終,但對國家百姓是有益的,可謂杰出皇帝。
(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了,如果我們也能學他一點點的人際關系,呵呵,不能做皇帝,也差不多吧) 6、李世民:可以說,唐朝的大部分天下是太宗李世民打下的。雖然李世民有殺兄害弟逆父之過,但也實屬無奈,這本是你死我活的爭斗。
當然奪弟婦就是不道德了。武則天從李家奪得天下后,天下依舊承平。
只是其心狠手毒,殺李氏宗室,沒有道德。但重用不少賢臣,百姓生活依舊承繼“貞觀之治”的輝煌,可謂有道皇帝。
7、唐玄宗李隆基:勵精圖治,依托貞觀之治的基礎,開創了中華全盛的“開元盛世”。但李隆基在位時間愈久漸漸奢侈,縱欲淫逸,奪其兒媳婦楊玉環,委朝政與奸相李林甫。
自己只顧享受,終釀成“安史大亂”。 8、柴榮:我不得不提柴榮,唐朝滅亡后,中國陷于藩鎮之間的混戰。
為五代十國,直到了周的世宗柴榮繼位,中國才有了統一的苗頭。柴榮:英武勇敢,功城破敵,英機決策,常出人意料,戰無不勝。
一有閑暇就招來儒生,誦讀經史。柴榮生性不好珍玩之物,一心重視農桑,體察百姓。
柴榮屢敗南唐后,親率步騎兵數萬,直奔契丹國境,準備收復燕云十六州,沿途契丹守將紛紛舉城投降。正當柴榮與諸將商議奪取幽州,不料得了急玻返回朝中去世。
差一點未統一中國和收復幽州。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一代英主的去世,使全國一片悲痛。柴榮可謂上天奪去的杰出皇帝。
可惜! 9、黃袍加身趙匡胤:本是柴榮的天下,卻為趙匡胤所得!柴榮死后,其幼子繼位,時年七歲,其大將趙匡胤陳橋被部將黃袍加身。篡了皇位。
又通過杯酒釋兵權,實現了向文官治國的轉變(呵呵,以德治國,我們的江**是得到了趙總的真傳,但中國的強兵之路卻沒了,宋朝,我個人認為,是弱勢的王朝),宋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在這時期皇帝對不同意見,或任之,或只是貶外地當官,或免職,而沒有殺戮,也沒有打成右派的迫害。
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詩人詞人,寫出了傳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憤恨張狂之詩詞。
也有了宋詞以及宋朝文明之盛。趙匡胤的密誓“誓不誅大臣、言官”以及專門建立了許“風聞言事”的言官制度,這是中國歷史的又一次大進步。
蘇軾說:“歷觀秦漢以及五代,諫爭而死蓋數百人,而自建隆以來,未嘗罪一言者,縱有薄責,旋即超升。許以風聞,而無官長,風采所系,不問尊卑,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事關廊廟,則宰相待罪。”
可惜這種進步野蠻的金元所打斷,真是可惜,可嘆、可敬的千古一帝趙匡胤。 10、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蒙古汗國唯一的宗主,元朝不認同中華傳統文化,元朝廷把境內的子民分為四等,第一當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中亞人),第三是漢人(中國北方人),第四是南人(中國南方人)。
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的地位最低,儒者的地位比娼妓都不如!這時的漢人實為亡國奴。不推翻元朝,我們何知中華的炎黃始祖,真是亡國亡種了。
雖然元朝大大拓寬了中華的領土,但是,總的說元朝是野蠻戰勝了文明,是歷史的倒退,所以不足道也。 11、朱元璋:推翻元朝,使歷史又回到了漢人的天下。
但是明朝確宣布不施行仁政,這中國歷史上第二人不宣布實行仁政的了,讀《孟子》時說,要使現在,我非殺了老兒。還要把孟子從孔子塑像旁拉下來,最后在很多儒生的死命反對下。
達成了刪改孟子的協議,結果被刪了八十多條。朱元璋雖然恢復了科舉,但對科舉的范圍只局限在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寫文章只用八股文,又首開了文字獄,因此相比宋朝,朱元璋創立的明朝是中華文化的停滯和倒退,最終釀成了中國空前但不是絕后的專制王朝。
朱元璋的為害,就是在開明的宋的體制之后,又恢復的野蠻專制的體制。這種自私和愚昧的性格傳給了他的子孫,他的子孫們以此心態。
3. 宋朝歷史上,哪些皇帝被歷史低估了
1、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是宋真宗第六子,宋朝第四任皇帝,十三歲即位,在位四十二年。
出于天性,他寬厚仁慈,以仁恕治天下。在他的治下,大宋王朝文風鼎盛,俊才云集,名垂千古的文人佳士差不多都產生在這個時期。
因此,《宋史》稱其“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此外,據說北宋末靖康年間,金兵占領中原后大肆開挖皇室陵墓,掠奪奇珍異寶,唯獨沒有對宋仁宗的永昭陵下手。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治理國家的概況,甚至遠超漢朝的“文景之治”與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而且宋朝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也在宋仁宗時期達到全盛。 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而且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并能夠約束自己,被后世譽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受到了歷代歷史學家與政治家的稱贊!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二年之久,并使這一朝達到了北宋乃至于中國封建王朝社會經濟文化的頂峰。
由于他改元的次數較多,因此后人把這整個時期稱為“仁宗盛治”,與強漢盛唐相比,這個開明治世留下了趙禎獨特的印記。此外,趙禎是少年登基,到弱冠親政之后,才真正實現了有別于強漢盛唐而又無以倫比的“仁宗時代”! 仁宗的厚道是出了名的。
例如:有年京師地震后發生瘟疫,他下令打碎宮中僅有的兩只通天犀角,碾成粉給百姓吃,大臣勸阻說這是皇帝最喜歡的寶貝,怎能打碎給下民?趙禎卻說我的百姓處在災難之中,我要這寶貝有什么用? 仁宗的務實作風也被后人稱道。他率先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東京開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城市。
在民生和皇權孰輕孰重的問題上,趙禎和大臣們不僅同意坊市合一、又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漸形成了夜市和曉市。京城里設立了觀火樓和消防隊,包拯權知開封府時還親自處理了權貴在河道亂搭亂建現象。
此外,在慶歷新政中,他堅決支持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的“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一攬子改革計劃,陸續以詔令的形式頒行全國。之后,雖然受到守舊派的阻撓而將范仲淹、富弼等人調出京城,但仁宗皇帝并未停止改革,而是重新啟用能夠體察圣意的文彥博為相并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推行新政,還提拔了王安石進入政治權利中心。
“仁宗盛治”主要表現在: 人口和財稅堪比漢唐。嘉?八年的全國人口達到1246萬戶,丁男2642萬口,42年國家人口凈增長379萬戶,這增長的戶數就相當于唐太宗貞觀時期的總戶數。
由于朝廷實行“藏富于州縣,培護本根”的政策,嘉?年間的國家稅收增至3680余萬緡,是唐朝最多貨幣歲入時的四倍。此外,百姓的皇糧國稅并非多如牛毛。
仁宗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他封孔子后人為衍圣公,鼓勵各州縣興辦學校。一度賢相諸多,君子滿堂。
寇準、王曾、晏殊、魯宗道,以及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歐陽修、王安石,還有被仁宗朝簡拔或科舉入仕的“三蘇”、沈括、米芾等都是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和讀書人的楷模。 文化實現了繁榮。
流傳于世的“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朝的韓、柳二人,其他六人都活躍于仁宗時期。作為詩末的宋詞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蘇軾等一大批詞人的推動下發揚光大,打造了宋詞在中國文學史的翹楚地位。
此外,說書、小說、雜劇等文學形式也得到了萌芽和發展。 科技方面,中國的四大發明在仁宗朝有三個得到了應用,并轉化為生產力。
火藥的發明推動了火箭、突火槍、火炮、地雷、火?碌缺?韉母錈??詼暈饗牡惱秸?蟹⒒恿俗饔謾V改險肟?加糜諍膠#?顧緯?滌械筆筆郎獻釓喲蟮姆??⒍印1仙?的活字印刷術問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還有王惟一發明的針炙銅人,完善了中醫針炙體系。
朝廷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官交子”,對于世界經濟和金融史的貢獻不可低估。 哲學領域流派紛呈,為現代中華國學打下的堅實基礎。
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題,為沉悶的哲學界吹來了一陣清風,同時也為趙宋為何受周禪,以及建立封建統治秩序提供了理論支持。王安石提出了實學理論,培養了一大批學生,為他后來的變法提供了理論指導,儲備了干部隊伍。
評價: 當時的人這樣歌頌“仁宗盛治”:“四十二年于茲,可謂海內大治矣。竊跡羲黃之前,?負蹌?髕湎輟W浴妒?貳?妒欏分?兀?從腥繾戎?⒄咭病!?/p> 清朝的小說無名氏寫的《東坡詩話》這樣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御極之世。
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個是: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
與此同時,這也代表了幾百年來“仁宗盛治”在民間世人眼中的地位。 明代文學家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說: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民安俗阜,天下稱治。
葬昭陵,有題詩道傍者曰:“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夢過,春風吹淚灑昭陵。”
“仁”就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為人君,止于仁。”《宋史》這樣評價贊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
4.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皇帝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謝謝
秦始皇嬴政 ,春秋戰國之后一掃六合統一中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實行郡縣制,為漢民族的形成鞏固做出了無可比擬的重大貢獻。
正是文字的統一,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大一統”的渴望,增強了民族認同感,在民族中形成了反對分類渴望一統的強烈民族意識。所以漢民族不管怎樣戰亂族中都會走向統一。
秦始皇的貢獻太大了! 漢武帝劉徹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漢民族和依附漢朝的少數民族,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后,又有了一個統一,那就是統一的信仰和統一的指導思想,儒家思想從此成為漢民族的精神支柱,進一步加強了民族認同感、國家認同感,儒家思想也成為漢民族與其他民族區別的顯著標志。劉徹還把河西走廊和西域納入中國版圖,擴大了國家疆域,不用說別的,新疆和甘肅有所得好石油和煤炭啊! 唐太宗李世民 ,“從善如流”是李世民的形象表述。
李世民實行了一套限制皇權也就是限制自己權力避免犯錯誤的機制。他的詔書,尚書省可以扣下不下發,朝堂上魏征那樣的諍臣可以拽住他的衣服不讓他下朝。
正是這種“民主”氣氛,使專制受到限制,大家同心戳力吸取隋朝滅亡教訓,實行均田制,創造了“貞觀之治”的偉大奇跡。唐帝國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長安被奉為世界的首都,周圍的少數民主奉李世民為“天可汗”。
唐朝還實行了開放政策,各國商旅都可來長安居住,各種宗教都可在大唐傳播,基督教(當時叫景教)、伊斯蘭教都是那個時代進入中原的,猶太教也是那時候開始在中國傳播的。佛教更是在那個時代形成了“大乘教”(北傳佛教),正式確定教義的。
開放吸收了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習慣,引進了許多先進科技,甚至包括寶馬。對國家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大唐盛世”永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大唐之后漢民族再也沒有如此榮光過。
宋太祖趙匡胤 ,“文人治國”這個今天在西方流行的政體制度,那可不是西方人發明的,發明者是趙匡胤。趙匡胤沒有多少文化,是武將出身。
正是他沒有多少文化,所以他特別敬重有文化的文人。“杯酒釋兵權”,“將不識兵兵不識將”,這些做法今天被美國借鑒,成為軍隊管理的金科玉律。
文人治國,重在文化經濟,而不是惡斗。宋朝的文化是歷史上最自由、最繁榮的時期。
今天我們信奉的“儒學”,已經不是孔孟之道了,宋朝的程頤、程顥、朱熹,把孔子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觀改編成了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觀,創造了解釋孔子學說的“程朱理學”,一個新的指導思想出現了,直到今天這個學說仍然在我們民族的核心思想價值體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宋朝的文學繁榮到了無法再提高的地步,唐宋八大家宋朝占其六,散文在宋朝達到了最高峰,還有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后來的皇帝都創造了書法“瘦金體”,流傳于世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更是畫中翹楚。
文人注重商業經濟發展,茶葉加工、絲綢織造、四大名繡、指南針、火炮、印刷術、瓷器,無數科技發明、先進技藝在宋朝寬松的環境中應運而生,商貿發達,國家富裕。人均GDP曾經達到5000多美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今天我們也自嘆弗如! 成吉思汗 。
草原雄鷹展開它巨大的翅膀,遮蓋了歐亞絕大部分土地,那時候的帝國,西到地中海多瑙河、北到北冰洋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南到泰國灣,東到遼闊的太平洋,真是泱泱大國。 歷史上還有許多知名皇帝,比如隋煬帝建造了運河,比如康熙戰勝了準格爾,比如漢文帝廢除肉刑。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功績是無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