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途渺茫的詩詞
前途渺茫的詩詞: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3、自古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4、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5、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6、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8、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9、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前途渺茫
基本解釋:
不知將來采取什么行動。
詞語分開解釋:
前途 : 1.亦作"前涂"。亦作"前涂"。 2.將行經的前方路途。 3.喻未來的處境。 4.特指好的未來。 5.猶登程。 6.不久前行經的路途。 7.指與事情有關的雙方中的一方。 8.指前面的軍隊。
渺茫 : ①遼闊的樣子:煙波渺茫。 ②相隔遙遠或久遠,模糊不清:渺茫的煙云|一別音容兩渺茫|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 ③無把握;難以預料、期待:前景渺茫|希望渺茫。
2. 關于唐詩宋詞的意思
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于唐代的詩。
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大部分唐詩都收錄在《全唐詩》,自唐朝開始,有關唐詩的選本不斷涌現,而流傳最廣的當屬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
按照時間,唐詩的創作分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宋詞: 詞,詩歌的一種。
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后有同名書籍《宋詞》。 元曲: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唐詩: 1.《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注解】: 1、將:偕,和。
2、相期:相約。 3、云漢:天河。
【韻譯】: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里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愿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2.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鐘: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韻譯】: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 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3. 宋詞: 1,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瓊樓玉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間! 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 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3. 《送別》 作者: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注解】: 1、飲君酒:勸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歸臥:隱居。 4、南山陲:終南山邊。
【韻譯】: 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 我想問問你要去哪里? 你說官場生活不得志, 想要歸隱南山的邊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 白云無窮盡足以自娛。
宋詞: 1.《浣溪沙》 蘇 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 如夢令 2.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瓊樓玉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間! 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 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3.漁家傲· 作者:范仲淹 塞下①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②無留意。
四面邊聲③連角起,千嶂④里,長煙⑤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
3. 比較有意義的唐詩宋詞并賞析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年代:【南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原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譯文
注釋:
1.選自《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 ,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
2.博山:山名,在江西廣豐西南。
3.少年:指年輕的時候。
4.不識: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層樓:高樓。
6.“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愁。強,勉強的,硬要。
7.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8.欲說還休:想說(愁)而終于沒有說
9.“卻道”句: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意謂言不由衷地顧左右而言他。
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 喜歡登高遠望。 喜歡登高遠望, 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 想說卻說不出, 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呀啊!
例詞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罷官后,在閑居地信州代湖所寫。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在思想感情方面,這首詞的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愛上層樓”,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也只有不懂憂愁為何物時才有興致登上高樓,效仿前輩的文人雅士們抒發一下所謂的憂苦之情。 到了下片時,話鋒一轉到了如今,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不僅讓他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這所有的愁緒著重體現在這里的“盡”字,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
4. 感嘆歲月滄桑的唐詩宋詞有哪些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五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江城子】
密州出獵
北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5. 表示心情憂郁的唐詩宋詞
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納蘭容若《木蘭辭》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6. 有關"愁情"的宋詞唐詩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會首明月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聲聲慢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7. “唐詩宋詞”中“詞”的意思是什么
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于民間,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
宋代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唐代的詩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
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大臣個個是詞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著名詞人,女詞人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
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使宋詞得以佳篇迭出,影響久遠。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渺茫的意思的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