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宋詞的優秀詩人

          1. 唐詩宋詞中最有名的詩人詞人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2.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

          只有蘇軾一人,也是宋詞豪放派的創始人!

          蘇軾(1036-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稱大蘇,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蘇軾出儒入道而又染佛,不主一家,思想博雜,兼收并蓄,所以其思想比較獨特。他既能關注朝政,又體諒民生,既保持獨立的見解,又能隨遇自安,雖飽經憂患與挫折,卻依舊豁達樂觀。

          蘇軾曲折的人生,成就了蘇軾詩詞文賦內容廣博、立意高遠、氣魄恢宏、雄奇豪放的特點。而蘇軾淵博的學識則成就了蘇軾詩詞體裁多樣、內容繁盛、構思新奇和“吞五湖三江”的氣象。

          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宋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詞到了蘇軾,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蘇軾的詞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抒的兒女情長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將詞發展到評古論今、指點江山、抒發人生壯志的新模式,一切皆可入詞,擴大了詞的內容和題材。使詞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這在詞史的發展上具有重大的意義。蘇軾對詞的最大貢獻在于對詞的內容和風格都進行了全面的開拓與創新。在內容上,蘇軾把人們的視野從傳統的“花間”、“樽前”引向了人間社會。

          蘇軾膽創新,將詞詩化(詞人以詩文句法入詞,始于蘇軾)。他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之前的詞,大多是和音樂而作的歌詞。蘇軾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實現詞與詩的互通,蘇軾的詞語言吸收了不少詩賦詞匯。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詞氣勢豪邁和筆力勁拔,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聯想豐富,在傳統的詞風外,自成一家,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豐富了詞的意境。蘇軾成為豪放派詞的開拓者。最能反映蘇軾詞的豪放特性的主要有二種:一是抒寫自己的志向或理想,體現豪邁氣概的詞,像《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等。二是抒發自己感懷與感受,體現曠達胸襟和樂觀人生的,如《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

          代表作品:《水調歌頭》、《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后雨》等。

          至于辛棄疾,則是南宋時期宋詞豪放派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3. 介紹唐詩宋詞中的詩句及詩人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

          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靜寧縣),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

          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于裴旻的。

          與李商隱、李賀三人并稱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干關于這方面的記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

          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

          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有《李太白集》。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因避亂(一說被流放)遷徙到中亞細亞碎葉城,李白即誕生于此。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

          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西安),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權貴的讒言,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集詩人、神仙家、驢友、縱橫家為一身的偉大天才。 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貴妃曾為他磨墨。

          杜甫贊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

          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一生坎坷。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后人稱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工部。

          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 詩史 ”。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

          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父親杜閑有奉天令一職。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

          4. 唐詩宋詞詩人簡介

          唐詩宋詞詩人介紹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

          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

          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

          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于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

          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

          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陜西西安人,一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于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于七絕,有“七絕圣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

          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后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岑參(715-770),南陽人,一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后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

          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于洞,因號猗于子,河南人。

          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遷容管經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后來發奮讀書考中進士。因做過蘇州刺史。

          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

          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后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

          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武則天執政時,任時麟臺正字、右拾遺等小官。

          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在詩歌創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

          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

          后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

          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與柳宗兒合稱韓柳。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后遷居下圭(今陜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鄭。

          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

          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

          5. 經典唐詩宋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唐代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千尺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草】似莠而細,無芒,春興新苗與諸草無異,冬枯而不萎,性至堅韌,干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 【梨花】指雪 【瀚海】沙漠 【中軍】古多分兵為左中右三軍,中軍為主帥號令處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賞析】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

          “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

          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

          “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

          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

          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

          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后,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

          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

          “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

          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

          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

          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云,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

          “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

          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

          這些邊地之器樂,對于送者能觸動鄉愁,于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

          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

          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

          6. 十首最經典宋詞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2、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6、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7、鵲橋仙(秦觀)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8、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9、滿江紅(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0、水調歌頭中秋(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詞的優秀詩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宋詞的優秀詩人

          詩句

          宋詞詞調是什么

          閱讀(31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詞調是什么,內容包括詞有許多種詞調,叫做什么,詩詞中的詞調是指什么,宋詞詞牌是。詞有許多種詞調,每種詞調都有其特定的名稱,叫做詞牌名.主要的詞牌名有:1: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

          詩句

          表示墜入愛河的宋詞

          閱讀(46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表示墜入愛河的宋詞,內容包括用一句詩詞來體現墜入愛河,用一句詩詞來體現墜入愛河,10首情意滿滿的古詩詞,你,墜入愛河了嗎。愛情是世間最美的情感,人生的薄涼只有愛情才能使其填滿、溫暖。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吟誦了愛情這種

          詩句

          宋詞衣服的描述

          閱讀(35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衣服的描述,內容包括描寫衣服的詩詞,詩詞有關于服飾的描寫,描述衣服的詩詞。粲粲衣服先秦詩經 《大東》2、楚楚衣服先秦詩經 《蜉蝣》3、俯仰正衣服魏晉繁欽 《定情詩》4、五溪衣服共云山唐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5、

          詩句

          描述父母思念的宋詞

          閱讀(31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述父母思念的宋詞,內容包括描寫思念親人或思念家鄉的古詩,描寫思念親人的詩句,表達父母思念兒女的詩詞。《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別老母》【清】黃仲

          詩句

          蘇軾的宋詞的手抄報

          閱讀(32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蘇軾的宋詞的手抄報,內容包括蘇軾專題手抄報,東坡詩詞手抄報一千字左右,關于蘇軾手抄報,需圖片。首先是確定主題。因為我特別喜歡蘇軾和李清照的詩詞,所以我就把主題“鎖定”在他倆身上。我上網查詢了他們的相關資料,還為蘇

          詩句

          鼓勵人奮進的宋詞

          閱讀(48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鼓勵人奮進的宋詞,內容包括激勵使人奮進的詩句,激勵人奮進的古詩詞,激勵人奮進的古詩詞。詩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自:唐代·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釋義: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2、詩句:人生自古誰無

          詩句

          宋詞少兒版浣溪沙

          閱讀(27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少兒版浣溪沙,內容包括宋詞浣溪沙全部,宋詞《浣溪沙》釋義,浣溪沙的宋詞古詩。典范作品(北宋)張先《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北宋)蘇軾《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北宋)秦觀《

          詩句

          宋詞起于哪個朝代

          閱讀(36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起于哪個朝代,內容包括詞起源于哪個朝代(唐詩宋詞的詞),詞起源于什么朝代又盛于什么朝,宋詞始于哪個朝代興于哪個朝代。詞的起源 詞大約是在初、盛唐產生,并在中唐以后才流行起來的新詩體。它是唐宋時代主要主學形式之一

          詩句

          宋詞三百首征文2000字

          閱讀(31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三百首征文2000字,內容包括宋詞三百首讀后感3000字,宋詞三百首,宋詞三百首100字的宋詞。假期閑余,隨手翻閱了一本宋詞。翻開宋詞三百首,則為其中的細膩真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詫異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載

          詩句

          小篆宋詞書法作品欣賞

          閱讀(85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小篆宋詞書法作品欣賞,內容包括小篆成語書法作品欣賞,成語篆書書法作品欣賞,篆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齊威王當上國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

          詩句

          人們把宋詞分為哪兩個不同的派別

          閱讀(25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人們把宋詞分為哪兩個不同的派別,內容包括宋詞主要分為哪兩的大流派,常把宋詞分為哪兩派各自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兩個或以上.,宋詞主要分為哪兩大流派。宋詞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故稱宋詞.宋詞與唐詩交相輝映,并傳于世.宋詞

          詩句

          最長的宋詞鶯啼序

          閱讀(49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最長的宋詞鶯啼序,內容包括最長的詞牌是《鶯啼序》,為什么有這么多人說鶯啼序是最長的詞牌,也是最爛的詞牌真的,<<鶯啼序>>是最長的詞嗎。老夫可以肯定的告訴你,<&lt;鶯啼序>&gt;不是最長的,詞中最長的是顧貞觀的自度曲<&lt;梅

          詩句

          毛筆小楷宋詞書法作品欣賞

          閱讀(39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毛筆小楷宋詞書法作品欣賞,內容包括四尺整張以內詩詞聯賦書法楷書作品,顏體書法作品欣賞楷書古詩,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古詩《舟過安仁》。楷書,代表人物顏真卿。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

          詩句

          談談對唐宋詞選本的認識

          閱讀(31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談談對唐宋詞選本的認識,內容包括談談你對唐宋詩詞的見解,說說你對唐宋風格的認識,你談談對唐宋詩詞的理解。唐詩、宋詞是我國傳統文學藝苑中的兩朵最美的奇葩.個人認為,他有以下優點,適合也值得大家去學習:第一,總體看,他們篇

          詩句

          宋詞詞調是什么

          閱讀(31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詞調是什么,內容包括詞有許多種詞調,叫做什么,詩詞中的詞調是指什么,宋詞詞牌是。詞有許多種詞調,每種詞調都有其特定的名稱,叫做詞牌名.主要的詞牌名有:1: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

          詩句

          表示墜入愛河的宋詞

          閱讀(46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表示墜入愛河的宋詞,內容包括用一句詩詞來體現墜入愛河,用一句詩詞來體現墜入愛河,10首情意滿滿的古詩詞,你,墜入愛河了嗎。愛情是世間最美的情感,人生的薄涼只有愛情才能使其填滿、溫暖。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吟誦了愛情這種

          詩句

          宋詞衣服的描述

          閱讀(35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衣服的描述,內容包括描寫衣服的詩詞,詩詞有關于服飾的描寫,描述衣服的詩詞。粲粲衣服先秦詩經 《大東》2、楚楚衣服先秦詩經 《蜉蝣》3、俯仰正衣服魏晉繁欽 《定情詩》4、五溪衣服共云山唐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5、

          詩句

          描述父母思念的宋詞

          閱讀(31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述父母思念的宋詞,內容包括描寫思念親人或思念家鄉的古詩,描寫思念親人的詩句,表達父母思念兒女的詩詞。《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別老母》【清】黃仲

          詩句

          蘇軾的宋詞的手抄報

          閱讀(32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蘇軾的宋詞的手抄報,內容包括蘇軾專題手抄報,東坡詩詞手抄報一千字左右,關于蘇軾手抄報,需圖片。首先是確定主題。因為我特別喜歡蘇軾和李清照的詩詞,所以我就把主題“鎖定”在他倆身上。我上網查詢了他們的相關資料,還為蘇

          詩句

          鼓勵人奮進的宋詞

          閱讀(48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鼓勵人奮進的宋詞,內容包括激勵使人奮進的詩句,激勵人奮進的古詩詞,激勵人奮進的古詩詞。詩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自:唐代·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釋義: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2、詩句:人生自古誰無

          詩句

          宋詞少兒版浣溪沙

          閱讀(27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少兒版浣溪沙,內容包括宋詞浣溪沙全部,宋詞《浣溪沙》釋義,浣溪沙的宋詞古詩。典范作品(北宋)張先《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北宋)蘇軾《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北宋)秦觀《

          詩句

          20首超短宋詞

          閱讀(39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20首超短宋詞,內容包括最短宋詞20首20首16字令,反正要短的,20首超短宋詞,誰有短一點的宋詞有作者,20首.。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mò)水悠悠.腸斷白蘋(pín)洲.2、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亚洲丰满少妇x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