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北詞有哪些不同之點
詞有南北之分,南詞以警麗為主,宗《花間集》(趙崇祚 輯)。
北詞以豪壯為主,宗仰東坡。兩宋戲劇,均謂之雜劇,至金始有院本之名。
院本者,《太 和正音譜》云,行院之本者。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謂倡伎所居, 其所演唱之本即謂之院本云云爾。
金元皆有之。戲曲有南北之分。
蓋金元入主中國,其所用為胡樂,其音 嘈雜而凄緊,故中國人所為詞,不能入北人之耳,乃有別創新聲 者,是為北曲。而中國人亦不慣聽北曲之音,遂亦創新體,是為 南曲。
董解元之《西廂記》為北曲開山,高明之《琵琶記》為南 曲開山。
2. 宋詞和清詞相同之處
清詞中興之說,據我所知,是在近代人梁啟超的《清代學術概論》中有過這樣的論述。
而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自序》中以為:唐之詩,宋之詞,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按照王氏的觀點,清詞當然不能繼宋詞,然而果真如此嗎?一代之文學,后世真是莫能繼嗎? 事實上并非如此,清詞的中興,是對詞的初、盛期“唐、五代、兩宋”以及詞的相對衰落期“元、明兩代”相比較而說的。
中興,意味著不可能超越。然而,從文學發展的觀點考察,如果不能超越,甚至不過是初、盛期詞作的簡單繼承。
那么,這個“中興”就沒甚意義,可有可無。 哲認為清詞是有超越宋詞的。
清詞雖號稱中興,其實盛況遠超兩宋,只是宋詞的馬太效應太大,現代人便往往只知宋詞而不知清詞,即便讀一些清詞,也只知道納蘭容若一人而已,殊不知清詞諸大家各有鋒芒、各擅勝場,濟濟為詩詞苑林一大觀。 宋詞之美,在于韻律、藝術之精。
然就素質而論,《全宋詞》前言明確指出:“從思想內容的角度說,宋詞的成就不如唐詩,也不如宋詩。其致命的弱點,就在于反映的社會生活過于狹窄。”
我們只須觀察一下,宋詞所表現的,很多是詞家個人“小己”的生活,局限于相思、歡會、飲宴、傷春等內容,大抵用以消遣有閑階級的光陰,用以粉飾封建王朝的“太平”。蘇拭雖拓大了詞境,而其自身亦難免雜廁消沉頹廢之作。
我們看到,雖然南宋愛國詞人輩出,而更多的是醉生夢死于銷金鍋中的人物。 我們不妨拿清詞來和宋詞比較一下。
如發揚愛國精神,則鄧廷幀、林則徐為民族英雄,豈在岳飛、文天祥之下。而客觀上林、鄧的愛國性質已屬于中華民族反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范疇,已不同于抗金抗元那種中華民族內部矛盾的性質。
而自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反映民族內部斗爭的詞作到清后期張景祁、王鵬運、文廷式、朱祖謀、黃遵憲、秋謹等表現反帝斗爭的詞作,以及其它大量的愛國詞篇,以視南宋十余家屈指可數的作品,倍蓰而不止。這是評價清詞超越宋詞最基本的一條,并不是說清詞不存在宋詞所有的毛病,但是較量一下大量精英的方面,則弊病便退居于次要。
在開拓詩詞境界方面,清詞也勝過宋詞一籌。文廷式在《云起軒詞鈔自序》中就說:“詞家至南宋而極盛,亦至南宋而漸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也。
其聲多啴緩,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則風云月露、紅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邁往之士,無所用心。
沿及元、明,而詞遂亡,亦其宜也。有清以來,此道復振。
國初諸老,頗能宏雅。逛來作者雖眾,然論韻遵律,輒勝前人,而照天騰淵之才,溯古涵今之思,磅礴八極之志,甄綜百代之懷,非窘若囚拘旨所可語也”。
晚清詞學大家文廷式亦認為“詞的境界,到清朝方始開拓”,朱祖謀也評論說“清詞獨到之處,雖宋人也未必能及”(俱見葉恭綽“全清詞鈔”序)。文、朱二家,是清末詞壇尊宿,其論斷如此,無疑是犁然有當于人心。
哲以為清詞開拓的境界至為闊大,突出體現在陳維崧、文廷式等射雕手的創作上,它們的作品內容之真、善、美,頗不易企及,這使得清詞承宋之緒而后來居上。 清詞有別于宋詞的一點是清代詞人之主盟壇者或以詞著稱者,頗多是學人。
王夫之是清學開山的顧、黃、王三大宗師之一;朱彝尊是顧炎武贊服的人,撰《經義考》巨著的經學家;洪亮吉是經學、史學、地理學的專家;張惠言是《周易》虞氏學的專家;張琦是輿地學家;周濟是史學家;龔自珍是公羊學家、佛學大臺宗專家;陳澧是聲韻學、算學等學問廣博,漢、宋兼采的通儒;譚獻是浙東學派專家;李慈銘是多面博學的名家;王閻運是經學、史學專家;沈曾植是兼精音韻、西北地理、遼金元史,并律法、版本、佛學、道藏,為王國維所欽服的大師;文廷式是兼通經學、緯候、玄學、宋元儒學、史學各方面,為沈曾植贊譽為“有清元儒、東洲先覺”的學者;梁啟超通史學、佛學;張爾田是史學家;王國維是兼通西方哲學、殷商古史、甲骨文,開創現代治學新風氣、新道路的大師。這些是最著名的,即使如厲鶚,也是遼史專家,王鵬運、朱祖謀也是詞籍版本專家,鄭文焯是詞律研究專家。
陳衍論晚清詩,有“學人之詩與詩人之詩合”的說法。大略來說,宋詩之于唐詩,就是學者詩之于詩人詩;清詞之于宋詞,就是學者詞之于文人詞。
在詩詞創作中,學養被帶進了藝境,向下便流于說教,向上便豐富了技法、拓寬了境界。有清一代詞苑,也可以說是學人之詞與詞人之鍥合。
回頭來看宋詞,情況便不是這樣。周敦頤、二程、張載、陸九淵不寫詞,朱熹詞僅存十三首,葉適不過一首,比較清詞苑學人云集的盛況,宋詞莫逮于清詞。
清人懲明代文人空疏不學之弊,昌明實學,實邁超唐、宋。 清詞能高于宋詞者,重要一點還在于清詞流派的眾多,而且清詞較之于宋詞,能變而益上,呈現出眾多豐厚獨特且標新立意的詞學理論,給詞人以啟迪。
浙派論“醇雅”,常州派論“意內言外”,論“比興”,論“非寄托不入,專寄托不出”,以及劉熙載論流變,況周頤論詞境詞心,王國維論境界,論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論理想與寫實等等,都深入奧姿,發前人所未發。其。
3. 為什么有些宋詞的詞牌名都相同呢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 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的這些格式稱為詞譜.關于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面三種情況:(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 .這些有的來自于民間,有的來自于宮廷或官方.(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 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 《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 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由于 蘇軾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 后三個字是“酹江月”.(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 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 代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