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古詩詞背誦后的感想和體會作文500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后主的一首虞美人,語言明凈、凝練、優 美、清新。這是我最為喜歡的詩詞之一。
在古詩文中尋找美,發現 美,收獲美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古詩文中,往往帶著濃厚的歷史 風格,這恰好是我所欣賞和喜愛的。
在詩歌中,我仿佛與作者融入 到了一起,領略著我國古代那燦爛而悠久的文化歷史。 對一件東西感興趣,你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了解它,當然,背 誦古詩文也是一樣的。
我個人認為,興趣即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對古詩文感興趣,在 背的時候,也就特別容易了。 當然,單單靠興趣可不行,我想推薦一個方法。
正所謂眼過千 遍不如手過一遍,我們可以采用“寫”來加強記憶,每天晚上背誦 時多抄寫幾遍,以便理解古詩文內容并且加以記憶。第二天早晨起 床后,我建議利用洗漱時間,在大腦中好好回想一下,了解自己的 記憶程度。
然后,再將背誦過的內容加以鞏固,最好是再默寫并批 閱一遍,改正錯字。這個方法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我個人認為效果 是不錯的,就將它推薦給同學們,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對古詩文的背 誦。
背誦古詩文,在大多人看來是一件十分枯燥無趣的事情。但是 ,我希望同學們可以認真的去了解古詩文,感悟古詩文中的美。
也 許你會發現,這枯燥無味的背后,暗藏的真是那一抹抹靈動芳華。 感受古詩文,欣賞古詩文,去感受古詩文中那獨特的美吧。
2. 學習了古詩詞背誦這一組詩詞后,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
我是從閱讀開始的,多年來讀過不少詩詞,但是并未通讀、精讀過《唐詩三百首》或某一本詩集。
而且,雖然讀過不少詩詞,但自己仍然不會寫作。開始學習寫作時,老師是讓我讀的施蟄存先生的《唐詩百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很好,雖然只選講了一百多首詩,但有講解、有評論、有分析對比、還有關于詩律的介紹,我的體會是: ? 1、詩詞格律要花一定時間來學。 閱讀可以輔助,但不能代替格律學習。
其實,格律知識并沒有太多,應該是容易掌握的。如果連格律都不肯花時間去學,那就根本談不上詩詞寫作,寫出來的充其量不過順口溜而已。
? 2、廣泛閱讀是不可缺少的。格律學習同樣不能取代閱讀。
有了閱讀的基礎,才知道如何下筆;正如學習了英語語法,還要學習課文和對話一樣。沒有廣泛閱讀的功夫,只是憑借著所謂“氣勢”、“深情”去寫作,那是寫不出好作品的。
? 3、開始時,閱讀,包括背誦100篇左右大約是必需的,當然多多益善。 至于閱讀時還要注意什么,我覺得讀懂、讀熟就可以了。
? 4、總之,作為學習寫詩的開始,格律知識和一定數量的閱讀是必要的,當然還有多練習。進一步則是更多的知識學習和各人的性格、愛好、經歷、積累等等,這就沒有一定之規了。
3. 【唐詩宋詞心得體會】
詩中有畫”是詩詞創作的高境界,也是詩詞評論中常用的褒揚之辭.這里的詩中這“畫”大體上蘊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形體,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詞《醉花陰》中“人比黃花瘦”之句,以人比黃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繪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劃了嬌弱的體態.用黃花的形色作比,把閏中少婦憔悴、嬌弱、病態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詩人把“形”與“色”統一于一體,創造了渾然一體的詩詞畫意.本文試圖略去詩詞中有關形體的刻劃,單純對其色彩加以品評.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詩詞中生動的形體刻劃影響我們對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暫時放置“形體”不論,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會詩詞中有關色彩描繪的豐富內含和藝術魅力. 一、兩類色彩,風格各異. 唐宋時代的詩人十分注意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色彩,并在作品中把這些色彩生動地表現出來.他們不像畫家那樣把色彩直接鋪陳在讀者面前,而是通過對于色彩的描繪和形容,通過讀者的想象,間接地把動人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總觀詩人筆下描繪和形容色彩的詞,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用以描繪和形容有明確色相的色彩的詞.如:赤、紅、橙、藍、紫、黑、白等.這類詞每一個都表現了明確而固定的色相.不論是單獨出現,還是同別的詞組成其它語匯,這類詞所表現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變的.無需依靠上下文義來判斷. 例如: 1、“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千秋歲》) 2、“朱門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4、“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霜黃碧梧白鶴.”(杜甫《暮歸》) 7、“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黑云壓城城欲摧.”(李賀《雁門太守行》)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這類描繪色彩的詞不論在什么環境中,其色相不變. 第二類是用以描繪和形容沒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詞.這類詞所描繪的色相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據上下文意來判斷.如:青、綠、碧、蒼、翠等詞.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語境中表現不同的色相.“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其中青為藍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青為灰藍色;在“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漫興》)中青為石綠色;在“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題臨安邸》)中青為灰綠色;而在“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中青則為黑色. 2、“碧”在不同語境中表現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秋詞》)“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明月不歸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閑來釣碧溪上”(李白《行路難》)“萬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映階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繪的色相各異.碧空描寫蔚藍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綠水;碧山指的是翠綠的山巒;碧草即是嫩綠的青草.碧字所描繪的具體色彩,只有品味全詩方可領會. 3、“翠”字在“翠掩重門燕子閑”(鄭會《題邸間壁》)中為綠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中則為濃黑色. 4、“蒼”在色相的表現上更為寬泛.“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游園不值》)“兩鬢蒼蒼十指黑”(白居易《賣炭翁》)“高標跨蒼穹”(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蒼山遠”(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轉蒼翠”(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蒼字所表現 的色相各不相同. 總觀上述兩類詞在詩詞中的具體運用,會讓人明顯地感覺出不同的色彩風格.第一類詞表現 了明確色相,產生出一種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準確、鮮明、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獨特感受和強烈的激情.紅、黃、橙、藍、紫等每一個詞都浸透了詩人的心緒.第二類詞與第一類詞相比顯得曲折含蓄、耐人尋味.在蒼、翠、青等詞匯的運用上,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這類詞像是寄托了某種弦外之音,造成一種細膩、繁復、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豐富的節奏韻律創造了另一種美的境界. 二、兩種手法,各顯千秋. 唐宋詩人描繪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如同畫家用同樣的顏料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一樣,其手法是豐富多樣的.這里把唐宋詩人描繪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歸納為兩種,并加以簡單地分析. 一是對比調合法.這是唐宋詩人運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描繪色彩的手法.這種手法的最大特點是強調生活中各種色相的個性.根據色相之間的對比程度,我們可以把這種手法歸納為三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種類型:強烈對比,即不同色調的色彩對比. “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江南絕句》)中“紅”對“綠”,“紫蝶黃蜂俱有情”(李商隱《二月二日》)中“黃”對“紫”‘“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中“白”對“青”,這些不同色調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又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蓮葉和天色形成一個綠色的調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紅色的調子,兩種調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再如“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鄉村四月》)其中山野之綠和江水。
4. 【國學經典誦讀總結】
一、指導思想:在全面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不斷深化學校文化建設內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有利于推動構建“書香校園”的進程,引領和促進師生回歸傳統文化、建設精神家園,使“取法乎上”、閱讀經典成為師生自然的生活狀態,為加深師生文化底蘊發揮積極的作用.二、具體措施 1、誦讀經典的時間:每周的經典誦讀課、每節課前一兩分鐘、每天放學的路隊上、每天中午快上課時間十分鐘以及每周五的早讀時間.2、具體做法:學校利用了兩塊黑板,或用詩文,或用詩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妝點學校的走廊、墻壁.教室環境也要求體現班級特色,除了詩畫、詩文,每個班級都辟有詩園,內容多是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有古詩書法展、有讀后感,還有手抄報等等.(1)課前放學一吟,熟讀成誦.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要求每班選一名班級誦讀長,每周將一首詩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周更新一個內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誦讀長帶領大家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每天中午放學的路隊,讓孩子們背著古詩出校園.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吟誦古詩都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紀律上,可以減少學生的吵鬧.回家后還有家長帶領孩子的親子誦讀.(2)廣播領路,配樂美讀.在每周的紅領巾廣播中,在中午規定一個時間段進行詩文誦讀,每周選一個班為誦讀班,每天由這個班級一個至兩個學生按節律朗讀的要求,配樂誦讀一定數量的古詩,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節律美讀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謂一舉兩得.(3)板報介紹,提供資料.在每期的校園宣傳欄里,都刊出一首古詩(詞),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詩詞析義,供學生閱讀、賞析、評比.在班級也進行手抄報的展示和評比活動,可以配畫,配字等等,訓練學生,加深理解.(4)充分利用各種學科進行經典誦讀.語文教師:讀經是最好的語文教育,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學生能熟練背誦,里面的意思自會理解.語文教師不僅要擔任每周的誦經課,平時還要指導好學生的誦經活動.音樂教師: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典誦唱,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配套跟上服務.體育教師;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利用體育課游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邊誦唱邊活動的指導.美術教師: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的藝術熏陶,把我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國文化藝術的魅力.班主任:負責該班經典誦讀活動的協調和成果檢測工作.(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三、存在的問題1、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對朗讀的要求還不夠達到.2、學生的背誦,還需要老師進行指導,以不至于學生死記硬背,而增加學生的負擔.3、教師對詩歌的背誦還不夠.四、改進的措施1、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背誦古詩.2、對學生可以把這項內容設為作業,使學生每天按時按量完成.。
5. 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自我評價怎么寫
自我評價古詩該同學對待學習,積極向上,態度端正,上課能夠專心聽講,課下能夠認真完成作業;在生活中,為人低調,品行優良,待人誠懇,表里一致。
寬厚仁道,不激進,不與人爭鋒,同學樂意親近;有目標,有計劃,是即將翱翔的90后新一代。 該同學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學員社團活動,并且曾經擔任本專業社團的干事,誠懇負責,積極服務同學,還是學校青年志愿者之一。
該同學熱愛體育,喜歡打乒乓球,經常與同學一起切磋球技,在切磋中,不僅使得球技逐步上升,而且與同學們的關系變得更為親密;并且愛好武術搏擊,曾學習跆拳道滿一年,達到一定段位,對于跆拳道的禮儀有深入的認識,將跆拳道的“以禮始,以禮終”運用于生活中,獲得同學們的一致認可。在學習中,該同學積極主動,認真學習,在課堂上勇于發言,與老師有較好的配合度;在自主學習上,該同學偏好古文學,對文言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大致的翻譯一篇文言文,最鐘愛的還是詩詞,曾自我研究過詩、詞的押韻,和固定詞的詞義,對于詩詞的作者也有大致的了解,平時最喜歡的詩人和他們各自的詩風有李白的灑脫、李煜的國愁、柳永的情思、李清照的凄清。
該同學平時還創作過大量的詩詞,其中有古詩詞也有現代詩,還曾寫過一些散文;基于平時也喜歡看外國的一些名著和一些怡情小說、雜志,所以有較好的文學功底,文筆也還不錯。該同學性格上,雖有些內向,但平時生活中卻勇于與同學、老師交流,有較好的人際關系;該同學學習謙虛,處事謹慎認真,為人不張揚,有較好的大局觀和親和力,具有領導者潛質。
該同學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理想,還制定了詳細的人生規劃,并逐步在實現。首先,該同學與同班四個好友一起開辦了一個軟件教學工作室,通過解決工作室學員遇到的難題和向其余三人的互相學習,以及網上的自我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本專業的應用軟件,為畢業后進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大學的迷茫期,該同學已經找到前進的道路,引用該同學的一句話來道出人生的奮斗真理:用高中的三年痛苦,來為大學的脫穎而出做下鋪墊;用大學的四年的痛苦,來為后半輩子的幸福做好鋪墊,何樂而不為?篇二:古詩閱讀評價《回鄉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