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詩詞中流水一詞的起源是什么
流水之音 調,后人以之稱樂曲髙妙者傳說春 秋時楚人伯牙善彈琴,友人鐘子期能夠很好地理解琴聲中時而“意在 高山”,時而“意在流水”的內涵.典出《呂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覽?本 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
方鼓 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 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 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詮無足復為鼓琴者。”
后以“流水高山”或 “高山流水”稱知音或知己。唐?崔融《哭蔣詹事儼》:“即今流水曲,何 處俗人知。”
唐?胳賓王《冬日過故人任處士書齋》:“獨此琴臺上,流水 為誰彈?”駱賓王《詠懷》:“莫將流水弓,空向俗人彈。”唐?李白《春日歸 山寄孟浩然詩》:“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清?吳偉業(楚兩生行》: “絕調空隨流水聲。”。
2. 關于流水的古詩
流水落花無問處,只有飛云,冉冉來還去。
--秦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
--柳永 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白居易 落花壇上拂,流水洞中聞。
--李易 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趙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灣。
--劉長卿 黃卷清琴總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嘉祜 詩成流水上,夢盡落花間。
--錢起 遠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連云,看看是、斷腸南浦。
--歐陽修 酒到強尋歡日路,坐來誰為溫存。落花流水不堪論。
--李之儀 錢塘江上客歸遲,落花流水青春暮。--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問,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
--王質 桃溪近、幽香遠遠,謾凝望、落花流水。--黃裳 憶高陽,人散后。
落花流水仍依舊。--王雱 醉歸來、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
--黃庭堅 門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鵑聲碎。
--謝逸 落花流水兩關情。恨無憑。
夢難成。--張繼先 暮雨朝云相見少,落花流水別離多。
--趙鼎 歡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
--向子諲 玉樓依舊暗垂楊。樓下落花流水、自斜陽。
--鄧肅 歌聲里。落花流水。
明日人千里。--馮時行 一瞬光陰,霎時蜂蝶,還付落花流水。
--史浩 問伊今夜在誰行。遺恨落花流水、誤劉郎。
--趙善 括煙雨樓臺,曉來獨上無滋味。落花流水。
--陳亮 此情苦,問落花流水,何時重見。--高觀國 流水落花去路,畫象棠陰陳跡,霄觀傍樓臺。
--魏了翁 記年年、曾來幾度,落花流水。--陳以莊 流水落花芳草渡。
明年好記歸時落。--陳德武 流水落花,夕陽芳草,此恨年年相觸。
--周端臣 碧草煙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佇。--趙以夫 宿粉殘香隨夢冷,落花流水和天遠。
--湯恢 恍出山、紅塵吹斷,落花流水。--劉辰翁 斜陽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
--趙文 夕陽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詹玉 春來春去。
人在落花流水處。--呂巖 流水斷橋芳草路,淡煙疏雨落花天。
--牟融 利及生人無更為,落花流水舊城池。--熊孺登 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琴。
--李群玉 落花流水認天臺,半醉閑吟獨自來。--高駢 百年流水盡,萬事落花空。
--韋莊 流水物情諳世態,落花春夢厭塵勞。--譚用之 古巖寒柏對,流水落花隨。
--修睦 落花徒繞枝,流水無返期。--張生妻 愁以碧溪南岸。
流水落花無限。--侯善淵 去去天荒地老,流水無情,落花狼籍。
--白樸 流水落花何處路,綠陰幽草可憐生。--程文海。
3. 與流水有關的古詩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7、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12、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1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1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 唐詩宋詞中的耒水河
唐開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27年,張九齡奉朝廷之命,拜祭南岳和南海,在旅途中游歷耒水,并寫下五言律詩《耒陽溪夜行》: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耒陽溪,就是湘江支流耒水。這首詩作于詩人在秋夜行舟于耒水河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觸動詩人的情懷,由此產生淡淡的旅愁 。詩人著意融情入景。全詩幾乎句句寫景,結尾才以一個“愁”字,畫龍點睛般點出題旨。但詩中的明月、溪聲、嵐氣、霜華、猿啼,無不浸透著詩人的愁情。可以說,情與景高度融合,渾然一體,構成清幽的意境。詩人寫景狀物精細工麗,側重于客觀的刻畫,由景物觸發的情思,沒有直接傾訴和議論表達,而是融情于景。
5. 詩詞中"水"的特性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清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