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詩詞名句虞美人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作品譯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里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7a64e59b9ee7ad9431333365643466滔春水滾滾東流。
二、創作背景李煜,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侯。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
這首詞流露出了李煜絲毫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表達了李煜對故國的無比深切的懷念之情。《虞美人》就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他大怒,賜李煜毒酒一杯,一代詩人就這樣撒手人寰了。
三、作品鑒賞《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 七夕 ),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
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呢? 春花秋月何時了 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
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四、作者簡介李煜(937-978)南唐后主,杰出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蓬居士。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繼位,史稱后主。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
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稱為 千古詞帝 。對后世影響亦大。
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2. 李煜虞美人的名句
虞美人李煜-作品原文楷體詞圖冊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李煜-注釋譯文注釋1.了:了結,完結。
2.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3.砌:臺階。
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 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4.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5.君: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譯文一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了結?過去的事記的很多!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天的東風,在月明中對已亡的本國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宮女的年齡已經變老。問我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創作背景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三年后,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1]虞美人李煜-作品賞析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的心理活動。“春花秋月”,人多以為美好,可是過著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見了反而心煩,他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好奇!然而,從后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
后主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于是轉而向人發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到社會現實中來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國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
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小樓昨夜又東風”,縮筆吞咽。”
又東風“點名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
感慨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片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出后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他遙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只是“二字的嘆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亡國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國家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嘗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如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多少”往事“的短暫無常相對比。第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東風“三字翻回頭與首句”春花“”何時了“相呼應,而與第四句”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
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應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兩句,又以”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九個字,五仄四平,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作結,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并茂。
這最后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應,流走自如的地步。顯然,這首詞是經過精心結構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合成諧和協調的藝術整體。
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構藝術方面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
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人間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成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也是王國維說得好:“后。
3. 古詩虞美人詩詞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蔣捷)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冥蒙處。 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云飛去覓歸舟。
天憐客子鄉關遠,借與花消遣。 海棠紅近綠闌干,才卷珠簾卻又晚風寒。
虞美人(趙東) 殘花零落凄凄舞,庭院娥眉苦。 情別景繞風來,怎奈癡心難了淚漣腮。
溫柔幾許緣何散, 愛恨聲聲怨。 曲終悲寂斷人腸,愿化英臺冢上彩蝶揚。
虞美人(蘇軾) 深深庭院清明過。 桃李初紅破。
柳絲搭在玉闌干。 簾外瀟瀟微雨、做輕寒。
晚晴臺榭增明媚。 已拼花前醉。
更闌人靜月侵廊。 獨自行來行去、好思量。
虞美人(歐陽修) 爐香晝永龍煙白。 風動金鸞額。
畫屏寒掩小山川。 睡容初起枕痕圓。
墜花鈿。 樓高不及煙霄半。
望盡相思眼。 艷陽剛愛挫愁人。
故生芳草碧連云。 怨王孫。
虞美人(辛棄疾) 當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風好。
拔山力盡忽悲歌。 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 貪看青青舞。
驀然斂袂卻亭亭。 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虞美人(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 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 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樓深, 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虞美人(劉辰翁) 花心定有何人捻。
暈暈如嬌靨。 一痕明月老春宵。
正似酥胸潮臉、不曾銷。 當年掌上開元寶。
半是楊妃爪。 若教此掏到癡人。
任是高墻無路、蝶翻身。 虞美人(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小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因妒,飄到眉心住。
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虞美人(秦觀)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
亂山深處水縈洄,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
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虞美人(秦觀) 高城望斷塵如霧,不見聯驂處。 夕陽村外小灣頭,只有柳花無數、送歸舟。
瓊枝玉樹頻相見,只恨離人遠。 欲將幽恨寄青樓,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姜夔) 西園曾為梅花醉。 葉翦春云細。
玉笙涼夜隔簾吹。 臥看花梢搖動、一枝枝。
娉娉裊裊教誰惜。 空壓紗巾側。
沈香亭北又青苔。 唯有當時蝴蝶、自飛來 虞美人(辛棄疾) 群花泣盡朝來露。
爭奈春歸去。 不知庭下有荼シ。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貴。
飛絮殘英避。 露華微滲玉肌香。
恰似楊妃初試、出蘭湯 虞美人(劉辰翁) 梅梢臘盡春歸了。 畢竟春寒少。
亂山殘燭雪和風。 猶勝陰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 惟有華風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 誰唱春花秋葉、淚偷流 虞美人(蘇軾) 冰肌自是生來瘦。
那更分飛后。 日長簾暮望黃昏。
及至黃昏時候、轉銷魂。 君還知道相思苦。
怎忍拋奴去。 不辭迢遞過關山。
只恐別郎容易、見郎難。
4. 虞美人詩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全部注釋】
1、李煜,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這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賜酒將他毒死。
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在南京)。 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臺階。此泛指宮殿建筑。砌,臺階。 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里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翻譯】
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天的東風,在月明中對已亡的本國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朱紅的顏色已經改變。問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東流。 請采納